記得小學時,我們學校有一個實驗班,我的好朋友就在那個班裡。有一次,他們的班主任把所有女生的長頭髮在教室裡直接用剪子剪掉 ,並給出理由說:「頭髮太長吸收頭部營養,不利於學習。」 這件事當時給學生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我們別的班級的學生紛紛表示對實驗班同學的同情與可憐 。
而這件事的「可怕」程度深深地刻在我頭腦中幾十年。而可笑的是 ,實驗班如此「雷厲風行」,最後成績也並沒有比別的班級高 。白白可惜了那些女同學漂亮頭髮。
最近一則日本的新聞又勾起了我對這件往事的回憶 。日本福岡縣有不少學校有一條新校規 :所有學生必須穿著白色內衣 ,在校如果被查到穿著別的顏色,馬上要求脫掉。
據報導說 ,這項規定的執行程度是非常「嚴格」的。學生被要求在走廊上站成一排 ,當眾打開胸口衣服 ,老師檢查後如果不符合要求 ,必須馬上脫掉或換掉。同時,有意見的學生還會被拿著學習成績做要挾,不準告訴家長。
後來,因為有家長得知後,將學校告上法庭,最終查到57家學校存在此類規定。
看了這則新聞 ,刷新了我的認知 ,沒想到在21世紀,在日本這樣的國家還有如此校規!
學生儀表是否應該由學校嚴格規定?
日本這些學校對於這件事的解釋是:因為校服是白色的,只有白色內衣不會有輪廓,為了保證學生們有樸素的形象,所以推出了這種校規。
這個解釋貌似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經不起細細推敲 。我們國家的學校也有很多規定,比如,學生要儀表整潔、乾淨 ,但是,不會規定到如此細節 ,甚至以達到侵犯學生隱私的程度來檢查。
規定學生的儀表是希望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狀態面對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而儀表規定更多的是引導性的 ,如果學生有違反規定 的情況,也主要是勸導性解決。
比如,有的學生染髮和化妝,很多學校都是不允許的 ,但一般老師也只是勸導學生回去染回來,把妝卸掉 。
而現在也有不少的學校已經存有更開放的態度 ,畢竟審美的需求每個人不同 ,每一代孩子可能也不同,並不直接涉及到學生的品德問題 。
像黃磊的女兒多多十幾歲染髮,黃磊就沒有明令禁止 ,也有不少家長表示支持孩子 ,這說明現在的家長和學校對孩子的儀表持有更開放的態度,也算是一種進步 。
我想起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一位女同學因為頭髮太短,被校長趕回家3個周,要求必須頭髮長長之後才能夠回來,那位女同學哭了好幾天 。
她不過是從農村來的一個孩子,當初剪短頭髮只是為了更好打理,誰也沒想到竟然違反了學校短髮的最短長度(平時,大家只知道男孩子不能夠留長髮),成了一個「反面典型」。
那時候我們只能為她唏噓感嘆 ,後來我自己成為了一名老師 ,再想起這件事兒, 覺得當時的校長有點矯枉過正了。
做教育,重要的是達成教育的目標,讓孩子成人成才 ,這個過程其實是可以比較彈性靈活的,我認為在學生儀表上過於嚴格地進行學校規定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但要有正確合理地引導。
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成績對一個學生確實很重要 ,但是請老師和學校不要把成績跟孩子的一切掛鈎。頭髮太長會影響學習成績 ,頭髮太短會影響學習成績 ,現在到了學生穿什麼顏色內衣也跟學習成績有關 ,哪裡來的這麼多相關性?
如果孩子的一切都要跟成績掛鈎 ,這無疑是一個錯誤的導向!成績只是孩子成長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有良好的體魄, 他有正直善良的心靈 ,他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些才是最基本的 。成績好固然是錦上添花, 成績稍微差點,也並非毫無出路啊。
如果為了讓孩子「聽命」於老師,以所謂的成績作為要挾 ,這就是在踐踏孩子的尊嚴 ,何來教育之說 。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他有自己的尊嚴和隱私 ,哪怕是老師和校長,也不能夠隨意地侵犯 。
這些日本孩子的家長要求學校改掉此項校規,並向學生們發致歉聲明,向受罰學生當面道歉,我看這個要求很合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哦,謝謝!
我是「豆媽逗娃」,一個樂於分享育兒乾貨的心理諮詢師媽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家有兩個女寶,品著煙火氣,快樂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