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不是因為能打過其他魚才稱為鬥魚的,其實它們經常受欺負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又到了盛夏季節,飼養鬥魚的魚友漸漸多了起來,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鬥魚的飼養問題,有些魚友問到了鬥魚和其他觀賞魚的混養問題,還有一些問到了鬥魚的繁殖。

就在剛才,有一位魚友問到了,鬥魚可不可以和火山鰟鮍魚混養在一起?養魚老道直接回覆:鬥魚等死就行了。

因為鬥魚的遊動速度很慢,魚鰭很長、又很舒展,把它和鰟鮍魚混養在一起,不是讓它們去找死嗎?鰟鮍魚遊動的速度有多快,它們的嘴巴又有多賤?

真不知道現在的新魚友們,到底是怎麼想的,什麼魚都可以胡亂混養嗎?

鬥魚之所以成為鬥魚,是因為它們同類為了搶佔地盤、發情而打鬥

我們知道鬥雞、鬥蟋蟀吧,但是,我們見過有拿著雞去和貓狗鬥的嗎?

我們也見過鬥蟋蟀,那麼,為什麼不拿著蟋蟀去和螳螂鬥呢,或者讓蟋蟀和大象打一架去?

對不對?這都是哪跟哪啊。

鬥魚也是一個道理,也甭管它是國鬥、還是泰鬥,都是一樣的。

鬥魚之所以稱為鬥魚,並不是因為它們在觀賞魚界就能所向披靡,那什麼不讓鬥魚和羅漢、水虎打一架呢?

它們只能是同類間為了搶奪地盤而去戰鬥,這才是它們之所以成為鬥魚的原因。

真正的鬥魚愛好者,也不會隨便把國鬥和泰鬥養在一起的,那個不符合邏輯,大部分的鬥魚還是需要單獨飼養為好,這樣子它們的發色和狀態才會比較好。

我們是可以使用鬥魚盒或者把它們分缸隔離飼養的,這樣它們的鬥性會更旺盛、狀態更好。

想要去把鬥魚多條混養,要看水體、密度和遮蔽物的多少了,這個根本沒有辦法細說。

但凡是嘴巴較賤的小型觀賞魚或者原生魚,鬥魚是一概打不過,只能躲避

我們可以舉出來很多例子,比如說小型熱帶魚中嘴巴比較賤的,諸如:虎皮魚、紅十字、小雜鯛、玫瑰扯旗、彩虹鯽、哪怕是藍曼龍等,鬥魚根本就不是它們的對手,無論國鬥、泰鬥。

像原生小型觀賞魚中的,什麼麥穗魚、鮍魚、蝦虎魚、寬鰭、馬口等,鬥魚遇到它們也絕對是弱者。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吧,因為鬥魚的顏色亮麗和行動緩慢,就和孔雀魚雄魚亮麗的尾巴是一個道理,很容易在魚缸裡拉仇恨的,會成為大多數嘴巴較賤的小型觀賞魚的攻擊目標。

鬥魚經常會被它們整的破爛不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連個最起碼的遊動姿勢都保證不了,只能拜拜。

我們可以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和孔雀魚混養的一切小型觀賞魚,或者中大型觀賞魚,都不可以和鬥魚混養,記住這一點就足夠了。

但是,由於孔雀魚的顏色也很亮麗,有可能在和鬥魚混養的過程中,二者互為假想敵,到底是誰能咬過誰?那要看雙方的魚鰭舒展度和行動力是否迅速了。

比如說我的魚缸裡飼養有一條將軍鬥魚,它們的魚鰭就比較短小,遭遇到藍色妖姬那樣的大尾巴品種,可能孔雀魚就會吃虧了。

如果是我的魚缸裡飼養的是獅王、馬尾鬥魚,魚鰭破破爛爛的或者舒展程度過大,遭遇到了遊速很快的雙劍孔雀魚或者雜袍類的孔雀魚,那麼倒黴的肯定會是鬥魚了。

這些問題,我們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自行選擇如何去搭配飼養了,另外的問題,當然就是水體大小,飼養密度和有無躲避物了。

在一群亞成鬥魚中,飼養一條尾巴較大的成年孔雀魚,究竟誰會倒黴,我們也應該很清楚了。

關於鬥魚的繁殖問題,並不是什麼難點,但是,需要雌魚和把它們順利養到成年

關於鬥魚的繁殖,養魚老道也不是沒有介紹過,其實並不難。

關鍵問題是我們要能購買到雌魚,雌雄鑑別也很簡單,看體色、魚鰭舒展度和腹部即可,我的其他文章中都有的。

鬥魚的配對問題並沒有繁殖燕魚或者羅漢魚那麼難,需要強行配對的,但是也要適度觀察,以防雌魚犧牲掉,這些東西全靠我們自己去觀察,不是三言兩語說說就完事的,方法有的是,也就是靠著隔離觀察、不好就分、不打就合,沒繁殖過鬥魚,還沒看過別人打架嗎?道理都一樣。

只是所有的鬥魚繁殖,繁殖缸不要太小,因為它們的懷卵量不少,魚苗只有針尖大小,根本無法倒缸,所以繁殖缸最好是在四、五十釐米左右為佳,再小魚苗沒有長到可以分缸之前,我們就不必再去動了。

之後,看到雄魚吐泡泡、雌雄雙魚配對繁殖結束,把雌魚直接撈出來就可以了。

至於說,鬥魚繁殖後,怎麼算產卵結束呢?

一個要看是否再有交配的動作,一個要看是否有打鬥的情形,再者看雌魚的肚子啊,貓、狗生完孩子以後,它們的肚子扁了,我們應該明白,那不是拉稀拉的吧?

之後留下雄魚看護魚卵,兩三天出魚後,雄魚即可撈出,小魚苗可以投餵蛋黃水或者洄水,洄水買不著網上有,如果投餵小魚蟲,就要接受小魚苗出現一定的損失。

單缸飼養鬥魚,一定注意水質和水溫的恆定

如果我們不搞繁殖,只是飼養一兩條鬥魚玩玩,使用較小的容器飼養,一定要注意水質還有水溫恆定的問題。

因為容器越小,水質和水溫越不容易控制,太懶了不行,太勤快了也不好,最好是能夠找個小水管,按時抽底換水,小容器在盛夏佳節,就不要陽光直曬了,這樣鬥魚很容易暴斃。

投餵的食物,可以選擇魚蟲、紅蟲、豐年蝦或者小型的熱帶魚顆粒飼料,就是最小的那種,我們看看鬥魚嘴巴的大小,就應該知道選擇哪種魚飼料了,它們是吃不下包子、饅頭、面魚、油條的,如果我們非要拿錦鯉的大顆粒飼料去投餵鬥魚的話,事先可以壓碎投喂,但是,這樣比較容易汙染水質了,小熱帶魚糧是飼料中最好的選擇。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這種觀賞魚被稱為鬥魚,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
    這種觀賞魚被稱為鬥魚,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中國鬥魚又叫蓋斑鬥魚,名字是因為蓋斑鬥魚最早是在中國養殖,而且也是養殖的最多的,所以就稱為「中國鬥魚」,主要是在中國的廣東和福建等地,在很多家庭中養得最多的應該就是中國鬥魚了,中國鬥魚色彩很是豔麗,外形也很好,之所以作為觀賞魚也是因為長相十分美的原因吧
  • 不要把鬥魚當成猛男,它們在魚缸裡啥也不是,頂多欺負一下孔雀魚
    ,鬥魚是一概打不過,只能躲避我們可以舉出來很多例子,比如說小型熱帶魚中嘴巴比較賤的,諸如:虎皮魚、紅十字、小雜鯛、玫瑰扯旗、彩虹鯽、哪怕是藍曼龍等,鬥魚根本就不是它們的對手,無論國鬥、泰鬥。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吧,因為鬥魚的顏色亮麗和行動緩慢,就和孔雀魚雄魚亮麗的尾巴是一個道理,很容易在魚缸裡拉仇恨的,會成為大多數嘴巴較賤的小型觀賞魚的攻擊目標。鬥魚經常會被它們整的破爛不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連個最起碼的遊動姿勢都保證不了,只能拜拜。
  • 其實鬥魚並不是傳說中的聖鬥士,他就是魚缸裡的窩囊廢!
    很多魚友把鬥魚傳的神乎其神,什麼鬥魚就是魚缸裡的缸霸,任何小型觀賞魚都不能和鬥魚混養,否則沒會被鬥魚咬死。我想請問一句,你們真的把鬥魚和其他小型魚混養過嗎?如果真正的把鬥魚和其他小型魚混養過,你就會發現在魚食緊缺的情況下,最先身亡的肯定是鬥魚。
  • 我們都養過中國鬥魚,可卻不知道它們還有這麼美的一面
    中國鬥魚是現在各個觀賞魚品種裡面,唯一一種帶有「中國」二字來命名的觀賞魚,一般我們簡稱它們為國鬥,主要就是和泰國鬥魚區分開來。相信很多魚友小時候都在池塘或者說溪流裡,抓過這種中國鬥魚。不過,由於各個地方的叫法不同,因此中國鬥魚也有非常多的別稱。之前咱們《養魚說》發過文章,並且和大家做過互動,就大家在評論下面留言,分享出來的名字,不完全統計都有20-30種。可想而知,中國對於在各位魚友心目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或許現在提到中國鬥魚,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一種體表中灰色,並且身上有紅藍條紋相間的好鬥小魚。
  • 中國鬥魚:最好養的魚,小時候經常見到,如今基本消失不見
    前段時間回老家,一群小孩在小溪邊玩,捕撈了好多小魚,其中有2條鰟排魚,這魚我可是有十幾年沒有見過了,最終我花了2塊錢把它們買了下來,算是對小時候的懷念吧!鬥魚繁殖時會有大量泡泡,魚卵排在泡泡裡面,然後由公鬥魚一直守護著,直至魚卵孵化才離開。
  • 國產原生魚之「中國鬥魚」
    其中紅藍叉尾鬥魚(拉丁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因為它是叉尾鬥魚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所以也叫"普通叉尾鬥魚",簡稱"普叉",在國內不同地方,在廣東又稱龐皮婆,在浙南地區也叫中斑魚,又有蓋斑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塘貧魚等俗名。同時,由於它是中國鬥魚當中養殖時間最早及最普遍的一種,因此人們有時候也直接將它稱為"中國鬥魚",儼然成為了中國鬥魚的代表。
  • 原生魚界扛把子,中國鬥魚的魅力為何如此大?泰國鬥魚遜色在哪?
    那麼在觀賞魚裡面說到鬥魚,就很難將泰國鬥魚和中國鬥魚的對比分開。在咱們觀賞魚的圈子裡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一個鬥魚鄙視鏈。喜歡養中國鬥魚的觀賞魚愛好者是非常鄙視養泰國鬥魚的。當然這個情況不是絕對,也不是說要挑起兩個群體的爭端。只是說有這麼一種有趣的現象而已。咱們《養魚說》的觀點是持中立的態度,因為我自己喜歡泰國鬥魚的豔麗,也喜歡中國鬥魚的野性。
  • 鬥魚攻擊性強,不過這種情況下能和孔雀魚或其他熱帶魚混養一起
    鬥魚和孔雀魚一樣,都是屬於非常漂亮的熱帶觀賞魚,尤其是泰國鬥魚,體色非常豔麗。而且這兩種熱帶魚都是屬於小型的熱帶觀賞魚,所以很多魚友都會同時喜歡飼養這兩種觀賞魚。那麼問題來了,家裡的魚缸只有一個,這兩種魚能不能養在一起呢?
  • 鬥魚:盤點驚豔全球的十大泰國鬥魚,最後一種一半天使,一半惡魔
    魚友們,有多少人飼養過泰國鬥魚這種美麗又彪悍的觀賞魚。泰國鬥魚的飼養歷史確實不比中國鬥魚短,它的主產地位於泰國,外表豔麗,適應環境能力強,天性極其好鬥,領地意識極強,經常為了爭奪地盤、配偶而打得頭破血流。泰鬥又稱為暹羅鬥魚、搏魚、打架魚等。泰國鬥魚究竟為什麼受人喜愛呢?
  • 鬥魚吃什麼?鬥魚能和其它魚一起養嗎?
    鬥魚生性好鬥,不過這也是它的一大魅力,再加上它色彩斑斕的外表,因此許多養魚愛好者都喜好在家中飼養鬥魚。但鬥魚畢竟是一種雜食偏肉食的魚類,那麼鬥魚吃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解答鬥魚吃什麼以及鬥魚能和其它魚一起養嗎。
  • 【魚保姆】——鬥魚怎麼養?
    鬥魚——顧名思義就是會打架的魚.鬥魚不僅好看而且還好養(比小金魚還好養),因為它是低溫低氧魚,沒有水中循環過濾系統也無所謂,就這麼好養。這麼好養的魚,放辦公桌上也是不錯的選擇,疲憊的時候看看它可以緩解心情噢!《鬥魚》鬥魚的種類有很多,一般常見的有圓尾鬥魚、 叉尾鬥魚、暹羅鬥魚、馬尾鬥魚、獅王鬥魚等種類。
  • 中國鬥魚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中國鬥魚
    成魚體長約為七八釐米至十幾釐米,大致呈橢圓形,側扁,尾柄不明顯;鰓上腔內有瓣狀輔助呼吸器官,幫助它們在水面吸入氧氣;腹鰭胸位,第一鰭條延長呈絲狀,也可稱為胸針;背鰭、臀鰭、尾鰭明顯;雄魚體色較鮮豔,雌魚體色較暗。具體的區分主要在於尾鰭、體紋與鰓蓋。首先從尾鰭看來,可先將圓尾鬥魚與其他三類區分開來。
  • 為什麼喜歡鬥魚?因為鬥魚是真的在做遊戲直播
    一直以來,都有人問過筆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喜歡鬥魚」。  這個疑問,筆者也困惑了很久,或許是因為一直在看鬥魚,所以有帶入感,但是直到上個周末的魚樂盛典,答案出來了。就是那些熱門項目的主播,以前的LOL主播,現在的吃雞主播,這些熱門項目的大主播因為平時直播的時候流量大,所以稱為平臺挖人的主要對象,企圖依靠挖來這個大主播,從而帶動流量的轉移。  但是實際上,可以這麼認為,各家直播平臺在熱門項目上的投入都是彼此彼此,不相上下。
  • 斑鬥魚和蓋斑鬥魚的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是怎麼樣的?
    導語:斑鬥魚和蓋斑鬥魚的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是怎麼樣的?魚類宿介蓋斑鬥魚是一種勇敢、健壯且豔的鬥魚,據說在歐洲.它是第一種作為觀賞魚餵養的熱帶淡水魚,也以作為冷水魚來餵養,很容易存活,一的缺點是對同種類和其他種類的魚有攻擊性。魚體尺寸雄魚9釐米,雌魚8釐米。
  • 五彩斑斕的泰國鬥魚
    就會互相打鬥,通常會打到一方不知倒地為止,如果在野外呢,失敗者會逃離現場,但是另外一次就會固守一盤,但是因為在人工環境下比較狹窄,通常在人工販賣的時候,通常是單是單只飼養的,不會將兩隻公的放在一起。另外鬥魚有一種特殊的構造稱為迷腮,這種構造可以使鬥魚在低氧養下的環境生活,所以為什麼鬥魚可以忍受一些不需要打氣的環境,例如在水族館能看到放在杯子裡面,那就是因為這個煤氣的關係可以讓鬥魚在比較低含氧的環境下生活,而鬥魚有什麼品種呢?
  • 中國鬥魚
    其中紅藍叉尾鬥魚(拉丁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 因為它是叉尾鬥魚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所以也叫「普通叉尾鬥魚」,簡稱「普叉」,在國內不同地方,又有蓋斑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等俗名。同時,由於 它是中國鬥魚當中養殖時間最早及最普遍的一種,因此人們有時候也直接將它稱為「中國鬥魚」,儼然成為了中國鬥魚的代表。
  • 市面上最常見的熱帶魚3(小型魚,鬥魚)
    鬥魚,歸屬於攀鱸亞目中的鬥魚亞科,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雄性之間相遇喜歡打鬥,因而得名,鬥魚亞科的魚類還有一個特點是具備「迷鰓」,可在水面上換氣。市面上常見的鬥魚有泰國鬥魚、中國鬥魚、曼龍魚、珍珠馬甲、麗麗魚,另外加入一個攀鱸科的接吻魚到這一分類中,當然它不屬於鬥魚。
  • 鬥魚科的觀賞魚都有哪些品種,哪些容易飼養,各有什麼優缺點?
    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的話,反而是泰國鬥魚最弱,因為泰國鬥魚雜交過重、魚鰭過長,從原生鬥魚過渡到戰鬥型鬥魚再到展示級鬥魚,它們的身形和魚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是其他這些鬥魚科的觀賞魚和很多小型觀賞魚的對手,包括了中國鬥魚。
  • 鬥魚的繁殖方法!
    鬥魚又稱為水肺魚,因為它們的身體內部有一個未成熟的肺。所以他們能透過水麵呼吸到空氣中的氧氣,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它們浮上水面,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鬥魚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他非常好逗,在成年期只要不是繁殖期,你要是將兩雄或兩雌放在一起的話,他們會互相攻擊,不是發情期的話,一公一母的話也會是相互攻擊的。我個人覺得鬥魚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 中國鬥魚逐漸登上國際舞臺,與泰國鬥魚相比,它們有何優勢?
    那麼,與泰國鬥魚相比,中國鬥魚有什麼優點呢,雖然說它們都是相似性質的絲足鱸科觀賞魚,在體型和大小上差距也不是很大。中國鬥魚首先受到了原生觀賞魚伺養者的喜愛中國鬥魚的分布其實是很廣的,它們廣泛的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喜歡活動於淺水或者水草茂密的水域,外型美觀、色彩也很豔麗,體長從六七釐米到十幾釐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