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真是晚年才成名嗎

2021-01-08 齊白石文化藝術中心

題圖:齊白石,自書潤例,1948年,北京畫院,北京

識文:扇面:大者三十元,中者二十五元。紅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字不答應。三十七年十月,本主人。

通常當提到年少成名的藝術家的時候,往往會讓人聯想到大器晚成的齊白石。通俗文學中的齊白石基本遵循如下藝術道路:

二十七歲之前是個木匠,二十七歲到五十歲期間,由木匠轉為畫家,期間詩書畫印逐一研習,可惜不受當時畫壇認可。五十五歲定居北京後,在陳師曾的建議下「衰年變法」,畫風大變,終成一代大師。

按照這樣的故事走向,我們可以推論說,齊白石果然大器晚成,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是少年英才。其實這段故事也不能說錯,只是很多地方都缺少細節,將細節補足之後,會為我們展現出一個不一樣的齊白石*。

首先,齊白石是木匠沒錯,但他可不是蓋房子的大木作,而是做雕花的小木作。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擱在今天,就相當於一個是做建築施工,一個是做家裝設計。而且,他的木匠活,不是單純的餬口,而是以雕花手藝遠近聞名。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有一套八仙屏風,就是齊白石的作品。這套屏風本來是6扇,幾經輾轉現在還剩下3扇。每扇屏風的外框以內,是窗格式的人物裝飾,八仙還剩下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和曹國舅四仙。仙人的衣著立體、手指纖細,姿勢自然流暢,不是照模板複製的貨色。

在他做木匠的期間,已經展現出對繪畫的興趣和才能,這一點,在齊白石的回憶錄中有提到:

「……光緒八年(壬午一八八二),我二十歲。仍是肩上背了個木箱,箱裡裝著雕花匠應用的全套工具,跟著師傅,出去做活。在一個主顧家中,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初二三集,可惜中間短了一本。雖是殘缺不全,但從第一筆畫起,直到畫成全幅,逐步指說,非常切合實用……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從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園畫譜」做根據,花樣既推陳出新,不是死板板的老一套,畫也合乎規格,沒有不相勻稱的毛病了。」——齊璜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

《芥子園畫譜》教畫竹

齊白石的原話說得非常樸實,但只要接觸過國畫的人都清楚,「合乎規格」四個字談何容易。《芥子園畫譜》現在網上賣不到50塊錢一套,也不是說誰買了就會畫國畫了。那書裡是有不少技巧,但是跟有老師教學還是兩碼事。甭管是哪一門學科,給本書自己鼓搗半年,然後就出師了,這都不是一般人。何況,齊白石手裡還缺一本呢。您記得前面說的日期:齊白石這會兒二十歲。

齊白石真正遇到老師學畫畫,是1888年,24歲的事兒。他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接下來,到1889年,齊白石25歲的時候,受到了當時湖南有名的鄉紳胡沁園器重,教他詩文,並從此脫離木匠,靠給人畫肖像餬口。也就是說,如果說自己照著《芥子園畫譜》臨摹算是照貓畫虎的話,他跟著當地手藝人學了一年之後,就已經能拿這個畫像吃飯了。雖然替人畫像和現在的年輕藝術家賣創作是兩碼事,但是在當下的藝術市場中,如果說考美院一次考中,本科連著研究生畢業,那也剛好是25歲。畢業就能以賣畫為生的藝術家,一屆也真沒幾個。到這一步,假如齊白石是個當代人,我們固然沒法說此時已經看出他的才華突破天際,但至少可以說,他已經有資格站在藝術家比拼的擂臺上了,只不過他目前還在段位的最下端而已。

齊白石作品《荷花》 收錄於:齊白石自述

《齊白石自述》裡記載了齊白石等到民國六年,也就是1917年,齊白石53歲第二次來到北京,希望在這個文化名城賣畫為生。然而,他的畫在當時受到冷落,齊白石自己的說法是:

「我那時的畫,學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為北京人所喜愛,除了陳師曾以外,懂得我畫的人,簡直是絕無僅有。我的潤格,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同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來問津,生涯落寞得很。」——齊璜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

齊白石的說法很有意思:「生涯落寞得很」。比別人便宜一半還賣不出去,真慘啊。但果真如此嗎?齊白石有豐富的日記,他在《己未日記》的九月初九記載:「此約楊虎公處二千二百元,後去數筆無細數」。楊虎公是齊白石的老鄉楊度,這人擅長理財,齊白石把自己的收入都交給他打理。齊白石在那一年收入的大頭,是2200元,其他細碎的沒仔細數。

那麼,與之相比,齊白石的生活費是多少呢?他在那一年三月初到北京在法源寺羯磨寮租了三間寮房,租金每月8元。民國九年,齊白石三兒子齊良琨、長孫齊秉靈赴京就學,齊白石估算下來,祖孫三人一個月吃穿用度加起來四十元以內。按照陳明遠著《文化人的經濟生活》裡的考據,年收入2000元以上,已經等同於北大教授了。您可注意,是那個年代的北大教授。

這就有意思了,齊白石說自己「落寞得很」,但從入帳來說一點兒都不落寞。箇中原因便在於,齊白石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不來自於繪畫,而是治印,也就是刻印章。

您說刻印章能多少錢?那是您不知道行情。刻章的價格單位是字,一個字多少錢。1921年,齊白石的市場公開價是一個字兩元,這個價位,放在那個年代,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首屈一指。

和齊白石同時期的治印名家中,「冰社」社長易大庵每字一元,人稱「執北方印壇之牛耳者」的壽石工也是每字一元,琉璃廠同谷堂主人張樾丞是每字六角。

這麼一比,好像顯得後面這幾個人淨顯得頭銜長,一下就被齊白石比下去了。但如果稍作深入,您就知道這後面幾位都不是等閒之輩,齊白石在治印上的身價,真的是相當高。

齊白石《寄園日記》

齊白石在《寄園日記》中寫道:「此回來欽,篆刻二百八十餘石,畫幅、畫冊、畫扇約共二百五十餘紙。」

從日記中可知,他除了篆刻是一大收入,另有幾種畫作也有賣。那麼這些畫作的價格如何呢?民國九年,當時北京畫壇的大名家吳昌碩為齊白石定潤格,也就是建議零售價,連帶前面說的印章,大致如下:

石印:每字兩元。整張: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四元;八尺三十元;過八尺另議;山水加倍;工致畫另議。冊頁:每件六元;紈摺扇同。手卷面議。 庚申歲暮,吳昌碩,年七十七。——齊白石《辛酉日記》

這個價格拿來橫向對比,和賀良樸持平。賀良樸是什麼人呢?他是當時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而年齡上,齊白石比賀良樸小三歲。也就是說,即便拋開齊白石在治印上「首屈一指」的市場統治地位,你也不能說人們在面對他的畫時不識貨。

既然如此,那齊白石所謂的落寞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試著解釋一下。

從根本上說,齊白石在北京畫壇感受到的落寞,源自於他當時的藝術理念,和民國北京畫壇的衝突。我們還是看他的回憶,他說自己的畫風「學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八大山人的冷逸在現代人眼裡,就是呆萌,在網上有不少圍繞他的作品編的段子,這裡只舉一件作品為例:

八大山人,雙鷹圖(局部),1702,大都會博物館,紐約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八大這種作品非常歡樂,如同漫畫一般。當時的畫壇不是不喜歡,他們也覺得這個有意思,而且認為這種風格的流行有助於打破清代末期的僵化畫風。您還記得前文說的齊白石年輕時候拿到的《芥子園畫譜》麼?如果大家全都照著這個畫,那藝術何來創新?因此,像八大這樣「奇簡冷逸」以及石濤那樣「膽敢獨造」的畫風,其實也是為畫壇歡迎的。

但同時,畫壇也對於石濤、八大畫風的流行抱持警惕心。因為在傳統文人的眼中,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有其內在規律和節奏,既要對前人經驗有選擇性地繼承,又要從中尋找創新的突破,這樣才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不能是一股腦地「砸爛一個舊世界」,那樣的話猛一看有意思,長此以往,可能就真變成漫畫了,而這是藝術家們不希望看到的。

再看齊白石,他不但在畫風上走的是「非主流」路線,同時在題材上也不走尋常路。傳統文人說到底還是精英階層,他們在對待藝術題材的時候,是有清晰的選擇的,就好比我們讀《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如果他寫一個「我覺得這藕拿來涼拌不錯」這聽著就不像話。

齊白石畫集,1952,榮寶齋出版。識文:此種菌出於南方,其味之美遠勝北地蘑菇。白石老人平生所嗜

齊白石在他人眼中,正是如此。比如竹子這個題材,咱們都熟悉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給人一看,用竹子比喻文人的高尚情操。但擱齊白石,他在畫竹子的時候這麼寫:「兒戲追思常砍竹,星塘屋後路高低。而今老子年六十,恍惚昨朝作馬騎。」已經耳順之年了,一說竹子想起當年砍下來當騎馬玩。

這種情況,往好聽了說,叫生活意趣,往難聽了說叫沒文化。人家陶淵明寫鄉村生活,叫「懷揣高尚理想的隱居」,齊白石畫農村、耕牛、甚至還有老鼠偷燈油這種新題材……叫「俺小時候就這樣」。在民國初年的畫壇中,齊白石受到冷遇,不是不能想像。

幾乎於此同時代的西方,也有類似的情況。發展了幾百年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繪畫,面對看似胡鬧的印象派繪畫時,也經歷了一個相當不適應的過程。學院派畫羅馬神話、宗教聖賢或是英雄領袖,印象派畫周末舞會、郊遊野餐。即便拋開藝術風格之間的差異,單從關注的主題來說,體現的正是傳統的精英階層和新興的平民階級間的巨大差異。齊白石和印象派諸位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但他們的處境,放在世界大變革的格局下,有相似之處。

皮埃爾·奧古斯丁·雷諾瓦,船上的午宴,1881,菲利普美術館,華盛頓特區

可以大膽想像,以齊白石的風格和題材,即便他沒有經曆日後的衰年變法,單憑日後意識形態的變化,讓曾經的文人士大夫藝術「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對齊白石藝術的評價,必然也會和民國的視角有很大的不同。

衰年變法的真正價值,在於他從藝術語言上實現了大突破,當他獨創「紅花墨葉」一派後,即使在畫壇內部,就畫論畫地說,也不能說齊白石只是一個小號的八大山人了,他已經實現了從一流畫家到一派宗師的大飛躍。

因此,對於齊白石這位藝術家的人生,我們不妨這樣概括:

二十七歲之前是個木匠(裡的高手),二十七歲到五十歲期間,由木匠轉為畫家,期間詩書畫印逐一研習(並在治印方面已經站在古今大師之列),(他的繪畫題材雖然已有超前於時代之處)可惜不受當時畫壇認可。五十五歲定居北京後,在陳師曾的建議下「衰年變法」,畫風大變(在治印之外的另一領域再攀高峰),終成一代(開宗立派)大師。

這麼看的話,齊白石的人生,或許並不屬於「早年默默無聞,鐵杵磨成針,晚年一鳴驚人」的勵志套路了。

*本篇寫作獲得了友人叢濤的大力協助。如果您對齊白石的這段歷史感興趣,歡迎繼續閱讀叢濤的《從「生涯落寞」說起:初到北京的齊白石及其畫與印》一文,裡面對於齊白石初到北京的創業有更專業深入的論述。

(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齊白石?

相關焦點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論齊白石弟子王雪濤書畫藝術
    齊白石弟子-王雪濤的書畫作品《喜上眉梢》 收錄於:齊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老人自述》記載了就在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同時,潛心師傳統,上追徐渭、陳淳,又得名師指點,畫藝大進。1954年任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 齊白石書畫大數據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的老師是誰?
    所以很多朋友也問,齊白石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他的老師到底是誰呢?如果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把問題本身稍微調整一下:齊白石的老師到底有幾位?齊白石最初其實是木匠,拜師學藝的老師叫齊長齡,是個粗木作的木匠。粗木作就是粗木工,譬如蓋房子、上房梁,這樣的粗活,叫粗木作。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生前是如何為客戶畫畫的
    齊白石畫畫中齊白石先生的畫,有很多看起來題材、構圖比較類似的作品。有好多人問:齊白石生前是如何為客戶畫畫的,是不是白石先生當年也流水線生產過啊?怎麼解釋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應回到當年的歷史背景下。白石先生他是一個職業畫家,要以畫畫謀生。
  • 齊白石書畫藝術研究院首席戰略官-少白湯發周分享:古畫中的猿猴
    (圖文/少白公子)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一幅宋畫改變的人生!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李煜的花鳥之夢!
    宋佚名《緙絲富貴長春圖》元佚名 | 《鋪殿花鳥圖》(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圖文/少白公子)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中國畫事》 主講人:湯發周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2021年齊白石首次書畫精品展開展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畫過多少種工筆草蟲
    齊白石畫上的工筆草蟲我們在白石先生的畫上,經常看到不同類別的昆蟲,我們統一叫工筆草蟲。其中有很多是常見的,譬如蟈蟈、螞蚱、螳螂、知了、蜻蜓。但是,也有一些您可能見得比較少。比如蚊子,您沒見過吧?還有蒼蠅、蜘蛛,甚至屎殼郎,這些白石先生都畫過。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精心練就精美雕花工藝
    齊白石把願意去學做小器木匠的意思,說了出來,他們都認為可以。齊貰政打聽到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想領個徒弟,就託人去說,一說竟說成功了。就這樣,齊白石辭了齊長齡師傅,又到周師傅那邊去學手藝。齊白石木雕作品《菊花》這位周師傅,住在周家洞,離齊白石家也不太遠。那年周師傅38歲,尚未結婚,孤身一人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細木雕花的手藝,是受人敬重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在《藝林旬刊》1929年第55期第4版發現一篇《衍法寺及遼經幢》,文旁配有一張衍法寺遼代經幢的照片(圖2),下方一面容清癯的僧人手持念珠席地而坐,瑞光曾為衍法寺的住持,一個念頭閃過腦際,那僧人會是瑞光嗎?再讀旁邊的文字,介紹經幢後,雲「席地而坐,衍法寺住持瑞光,能作石濤山水者。連年苦兵,寺為佔住,瑞光之護持不壞,為足多也。」果然是瑞光。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
    齊白石作畫中齊白石是著名藝術家,同時又非常高產。到底他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呢?任何統計方法都不敢打保票說百分之百準確,但是我們可以說一個相對準確的區間:繪畫作品留下了幾萬幅,篆刻作品幾千方。齊白石工筆草蟲作品《牽牛花玉米天牛圖》 收錄於:齊白石草蟲《齊白石草蟲》一書裡記載了白石先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勤奮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也曾經說過,幾天不畫畫,就「手無狂態」。在他的一生裡面,只有幾天時間沒有工作;而那幾天也是有特殊情況的。齊白石的作品《蓮蓬蜻蜓圖》有一次,是白石先生的父母過世,那一段時間過於悲痛,有幾天時間沒有畫。
  • 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揭秘:為什麼齊白石最擅長於畫蝦和工蟲?
    畫家齊白石最擅長畫什麼?是水墨蝦還是工筆草蟲?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了,儘管齊白石在創作時會作很多的嘗試,會創作很多不同題材的作品。那種一提起這位大畫家-齊白石,大家首先會想起來的作品。在本期的文章中,齊白石草蟲技法傳承人、時任齊白石傳人書畫社社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將為大家介紹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草蟲?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談齊白石畫蝦最經典,但為何不是最貴!
    但是您知道嗎,白石蝦這個題材在市場上,在所有齊白石的真跡裡面,價格卻不是最貴的。白石先生的山水畫是最貴的。咱們先說這白石蝦。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黃胄的驢、李苦禪的鷹,這些都是不同畫家的經典題材,有理由比其他題材更貴。齊白石作品《蝦》 收錄於:齊白石畫蝦畫蟹——名家技法畫譜《齊白石畫蝦畫蟹——名家技法畫譜》裡記載了白石先生畫的蝦,他是用純水墨畫的,沒有顏色。
  • 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談:為啥齊白石畫的蝦拍賣一百萬元錢一隻
    7年前深圳文博會,齊白石的一幅《龍騰》百蝦圖被現場拍賣出1.2億元錢天價,相當於齊白石每隻畫的蝦拍賣出120萬元錢一隻。這位活了近一個世紀跨三朝的畫家齊白石,為什麼齊白石畫的蝦如今拍賣一百萬元錢一隻?今天請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先生為大家重點揭秘一下為什麼齊白石畫的蝦拍賣一百萬元錢一隻?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的《鷹》真偽鑑賞
    一幅這幅真跡是1950年齊白石送給他的老鄉毛澤東的,並且上面寫著「毛澤東主席 庚寅十月 齊璜」。1950年的時候,齊白石曾經和毛澤東有過一段佳話。因為都是湖南湘潭的老鄉,毛澤東有一次請齊白石到中南海的豐澤園吃飯、賞海棠花。一塊兒作陪的還有朱總司令和大學問家俞平伯。在這個時期,齊白石送給毛澤東一些作品,表達自己對這位偉人、老鄉的尊重和敬意。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的青蛙真偽鑑別
    齊白石真跡作品《青蛙》 收錄於:經典繪畫臨摹範本·齊白石 水族篇而疑偽作品裡的青蛙,形狀雖然是青蛙,但卻是一種硬邦邦的物體,缺乏青蛙的質感。我們再看,真跡的顏色、墨、印,它們和紙通過長時間的氧化過程,已經融為一體了,結合度非常好。再看這張疑偽作品,尤其是落款,還有蛙身上的花青色,都是浮在紙面上的(見前頁圖)。這種氣息對比一看更加明顯。
  • 齊派畫家-少白湯發周談:上海松江齊白石真跡蝦畫的價格是多少?
    齊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同時也是著名的花鳥畫家,是齊白石畫派創始人、齊白石真跡蝦畫非常的有收藏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書畫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就由請少白湯發周-齊白石再傳弟子為大家重點科普一下上海松江齊白石真跡蝦畫的價格是多少?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的《水族圖》真偽甄別
    齊白石先生的畫桌據上面的真實的老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白石先生的畫桌,一邊放的是墨、筆、硯臺,全是跟墨有關的;另一邊放的是色,各種色碟都放在這邊,蘸各種顏色的筆也都放在這邊。中間這一溜兒,才是畫畫的區域(見下頁圖)。所以,白石先生畫的畫很多是長的豎條,畫一部分可以續下去,就是這麼一種方便的情況。白石之所以這麼安排自己的畫桌,也是有原因的。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保利拍賣8大專場1月底開槌!
    本次專場以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黃胄作品領銜,推出近現代及當代書畫近40件拍品。傅抱石(1904-1965) 高士行吟設色紙本 鏡心28×39cm說明:羅時慧題。藏家得自畫家家屬。其中,傅抱石《高士行吟》, 僅為1平尺,寫松雲險壑,高士策杖前行。尺幅雖小,氣勢宏大。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為何白石被人稱作「齊美人」
    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都知道,齊白石先生的人物畫是很有名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齊白石全集》裡人物畫佔的總量並不是很大。齊白石作品《抱琴仕女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記載了其實最初在民間,白石先生以畫美人著稱,人送綽號「齊美人」。當年,白石先生畫的美人是按照清代改琦、費丹旭的「改費」一路畫的。具體技法是「三白法」,額頭是白的、鼻梁是白的、下巴是白的,小眼睛、小嘴唇,這是清代的美人畫法。
  • 少白湯發周分享:榮寶齋(上海)九周年齊白石書畫拍賣即將開始!
    齊白石與榮寶齋齊白石跟榮寶齋的交情匪淺,在齊白石還沒有成名時,王仁山慧眼獨具,將齊白石作品放在店中最顯眼的位置。齊白石成名後,對榮寶齋感激不已,凡是榮寶齋有求於他,他必定鼎力相助。:1、《齊白石作品集》P103,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2、《中國畫》P10,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北京市分公司,1980年。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揭秘:白石自製印泥有什麼講究?
    齊白石自用印泥齊白石先生用的印泥一般是自己做的,而且很有講究。印泥裡面需要加印油,是用蓖麻油。新榨的蓖麻油幹得非常慢,印章蘸了含有這種蓖麻油的印泥扣在紙上,容易到處沾染。齊白石用自用印泥加蓋的作品《蔬菜工蟲圖》齊白石先生就把蓖麻油裝在一個葫蘆裡面,掛在畫室的門後,這麼掛上很多年。經過那麼多年以後,這個蓖麻油的特性就變了,把這油放在印泥裡面,蓋的印章就不往外使勁洇了。這好用的印油都是白石先生自己下工夫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