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無論做市場調查,還是用戶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方式都是很好很有效的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我們能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從而改進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但是,無論是大學生做畢設調研論文,還是步入社會工作需要,我們時常接觸到設計問卷,卻往往為了做而做,沒有明確目的方向,思路邏輯混亂設計出來的問卷,回收結果一定也不會很理想。
針對問卷調查來說,30份以上的問卷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30份以下一般是針對特定的用戶群體進行的訪談式問卷。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常常覺得,問卷數量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問卷調查的數量在150份左右是最好的。低於這個量很容易造成樣本量和數據不夠,得出的結論正確率普遍很低。
當然,數量過大也不好,超過這個數量樣本容易失真,問項的問法也容易導致問卷失真。
在設計問卷之前,首先最重要的,要明確我們調查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你要知道什麼?
了解消費者滿意度、消費者消費趨勢、消費者需求,這是我們問卷設計的第一步。
明確問卷目的後,再為此去認真討論主題和理論假設,將問題具體化、條理化和操作化,即變成一系列可以測量的變量或指標。
確定調查方法,不同類型的調查方式對問卷設計是有影響的。
面對面訪談,因為實現面對面交談,可以設計較長和複雜一點答案的問卷。
採取電話訪問形式時,用戶看不到問卷,而且有隨時被掛機的可能,所以我們只能問一些較短的和較簡單的問題。
郵寄問卷是自己獨自填寫的,所以問題也應簡單些,並且要給出詳細的標題,告訴用戶應該做什麼。
採取線上網絡問卷時,可以用比較複雜的跳答和隨機化安排問題,用多種邏輯設置,以減小由於順序造成的偏差。
當我們確定了訪問的形式類型,下一步就是確定問卷的內容了。通俗來說就是問卷的目的是因變量,內容是自變量。
在選項設計方面,我們要考慮選項的可衡量問題,首先需要把選項進行如下分類:
定類變量又稱「定類尺度」。根據定性的原則區分總體各個案類別的變量。例如,人的性別可區分為男與女,居住地可分為農村、城市、縣鄉鎮三類。
定序變量也是變量的一種,區別同一類別個案中等級次序的變量。定序變量能決定次序,即變量值能把研究對象排列高低或大小。例如文化程度可以分為大學、高中、初中、小學、文盲。
定距變量也稱間距變量,是取值具有"距離」特徵的變量。定距型數據是數字型變量,可以求加減平均值等,但不存在0值,即當變量值為0時不是表示沒有。我們距離溫度變量,當溫度為0時,並不是表示沒有溫度。
定比變量是區別同一類別個案中等級次序及其距離的變量,能夠計算比例、均值和中位數等特徵值,所以在對單變量研究中,它可以分析變量的結構、集中和離散趨勢。
關於問卷試測,完成問卷後一定要進行小範圍試測,比如20-40份問卷即可,然後對問卷數據進行簡單的因子和維度分析,看看問題是否設計合理,選項有沒有合理之處。
同時在問卷試測的時候,我們對問卷答案進行分析,如果這個問項如果無人選擇,那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問卷設計失誤,問項沒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