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 ——— · Start · ——— ———
孩子小時候,經常會有一些不經意的壞行為,比如挖鼻孔、咬指甲,看起來萌萌的挺可愛,但是如果不加以制止,繼續進行下去,很可能會習慣成自然,伴隨孩子的一輩子。
既然是壞習慣,必然會有壞影響,挖鼻孔的壞影響也不少,鼻腔黏膜被損傷,經常流鼻血,都是非常常見的。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父母一定要早發現早糾正,別讓這種行為形成習慣,伴隨孩子一輩子。
經常「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一般逃不過這3種結局,父母別輕視
孩子為什麼會經常「挖鼻孔」?
孩子挖鼻孔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學別人挖鼻孔,然後習慣成自然;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者病理因素,比如:
1、模仿成習慣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從小就喜歡模仿周圍的一切,尤其是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有挖鼻孔的習慣,孩子看久了就會跟著模仿,模仿過後感覺非常好玩,於是就會經常挖,逐漸形成頑固性習慣。即使鼻子沒有不舒服,也會不由自主的想要挖一挖。
2、心理性因素
有的孩子挖鼻孔是心理性因素,比如緊張和憂慮。繁重的學業、驚險的影片、父母的責罵或懲罰,都會讓孩子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然後通過「挖鼻孔」來緩解。
除了挖鼻孔,他們一般都比較喜歡吸吮手指、啃咬指甲,當注意力被某種東西吸引或精神緊張的時候,還會啃咬隨身的其它東西,鉛筆、杯沿、手絹……
心理專家認為,吸吮手指和挖鼻孔都是兒童期的一個發病率較高的行為障礙。
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的調查資料表明,在6-12歲兒童中,「經常」和「幾乎整天」吸吮手指的兒童發病率是12%;而挖鼻孔的兒童發病率則高達44%。
另一位心理學家也證明了:在14歲兒童中,有55%的孩子具有程度不一的挖鼻孔行為。
吸吮手指和挖鼻孔的不良嗜好超過了兒童期應該的年齡,更反映出具有這種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
3、病理性因素
大多是孩子挖鼻孔都是鼻子不舒服,裡面痒痒的,或者乾燥,有異物。
比如秋天,秋天乾燥,早晚溫差大,孩子的鼻腔會幹燥、發癢,感覺非常不舒服,為了緩解這種不適,他們會頻繁挖鼻孔。
比如感冒生病,孩子生病後鼻腔充血,裡面的分泌物增加,有些流了出來有些黏在了鼻腔裡,出現堵塞不適,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挖鼻孔,而且越挖越厲害。
所以說,孩子挖鼻孔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心理因素,也可能是病理因素或者模仿家人導致的。
經常「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
既然挖鼻孔屬於壞行為,對孩子沒好處,那麼具體有哪些影響呢?其實挖鼻孔屬於非常常見的行為,畢竟誰都有鼻子不舒服的時候,即使大人也會挖鼻孔。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挖,幾乎整天都挖,那就不正常的,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傷害。
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不僅會降低顏值,還容易感染生病
1、對健康的影響:鼻黏膜損傷、流鼻血、鼻炎、危害生命
經常挖鼻孔,可能會損傷鼻腔入口和鼻腔前庭,如果有鼻屎結痂,挖的太用力,還可能會引起鼻黏膜損傷和鼻子出血;如果經常讓鼻腔受傷,可能會引起炎症,比如急性鼻炎、鼻竇炎等等;如果小手不乾淨,經常挖鼻孔還會將手上的細菌帶入呼吸道,進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危害孩子的健康。
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經常挖鼻孔會把鼻腔裡的鼻毛挖掉,讓鼻腔變成微生物侵襲的門戶,很容易引起鼻腔感染;而且鼻子處於醫學上的「危險三角區」內,如果炎症控制不好,可能會侵入顱內,危及生命。
2、對顏值的影響:挖鼻孔不雅觀,損害了孩子的顏值
據說挖鼻孔會讓鼻孔變大,一般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專家表示,鼻孔大多在發育完成後就固定了,不會因為經常挖鼻孔而變大。
雖然不會讓鼻孔變大,但是卻會降低孩子的顏值。畢竟挖鼻孔的行為不太雅觀,如果在公眾場所經常挖鼻孔,再高的顏值也會因此降低吧?
3、對心理的影響:增加孩子的自卑感、敵對感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挖鼻孔雖然不能直接妨礙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卻可能會妨礙孩子學習和生活的自卑感、敵對感。
孩子雖小卻很敏感,經常挖鼻孔很容易被同伴嘲笑,被父母訓斥,久而久之,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緊張、焦慮、自備,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總而言之,挖鼻孔看起來微不足道,只是一件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件小事情,但是挖的久了不僅會降低顏值,還容易感染生病。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早發現早幹預,避免孩子習慣成自然,以後再改就難了。
父母如何幹預孩子「挖鼻孔」的行為?
孩子挖鼻孔的行為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具體可以從下述三個方面入手:
1、父母要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挖鼻孔的習慣,如果存在趕緊改正,別給孩子做出壞的示範。
2、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因此責罵懲罰孩子,否則不僅不會讓孩子改正壞習慣,還會讓情況加重,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3、父母要查找孩子挖鼻孔的原因。是心理因素、病理因素,還是習慣使然?
如果是心理因素,必須找到孩子緊張憂慮的原因,也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來改善,比如多陪伴、多安撫,帶孩子外出遊玩,進行室外活動,既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又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如果是病理因素,天氣乾燥,鼻腔內不舒服,或者感冒了,鼻腔內分泌物增加。父母可以改善環境,室內經常通風換氣,做好衛生工作,放盆水或者使用加溼器,增加空氣的溼潤度,緩解乾燥不適。
如果分泌物比較多,可以教孩子用紙巾擦拭,只要處理的及時,孩子一般不會頻繁挖鼻孔;如果鼻屎比較硬,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熱敷鼻梁處,或者滴點香油到鼻腔裡,軟化鼻屎,讓鼻屎輕鬆出來。
如果是習慣問題,父母需要告訴孩子挖鼻孔的危害,引導孩子逐漸改掉這個壞習慣。
當然,不管是哪個問題引起的,都要保證孩子的手部衛生。習慣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要一點點慢慢來,在改變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孩子的手部衛生,給孩子經常修剪指甲,將對鼻腔的損傷降到最低。
跟啃咬指甲一樣,挖鼻孔也是一個壞行為,如果形成習慣,必然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查找原因,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改掉這個行為。
——— ——— · END · ——— ———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
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
老師只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