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海周周有影展,展出了五位大師的七部傑作,分別為米洛斯·楊索的《無望的人們》、《紅軍與白軍》;瑪塔·梅薩羅什的《領養》、《靚女別哭》;伊斯特凡·加爾的《漂流》;伊頓·法布裡的《保羅街小子們》,卡羅裡·馬克的《愛》藉此機會,總結一下匈牙利的電影。
無望的人們 Szegénylegények (1966)
有人說看米洛斯·楊索的電影,主要留意電影中有幾個鏡頭就夠了,電影中的場面調度,群馬與眾人在天地間共舞,若無刪減,實在太適合在大屏幕上看。這次上海匈牙利電影展,楊索的兩部經典電影《無望的人們》、《紅軍與白軍》得以在大屏幕上展現於國人。
個人還推薦他的一部:
厄勒克特拉,我的愛 Szerelmem, Elektra (1974)
領養 rkbefogadás (1975)
導演瑪塔·梅薩羅什,被稱為匈牙利版的阿涅斯·瓦爾達,本次展映的《領養》曾獲得第25屆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值得推薦的電影《再見,小紅帽》、《留給女兒的日記》。
辛巴德 Szindbád (1971)
一部非常具有匈牙利特點的電影,無論是人物的服裝,周圍的環境還是影片要表達的主旨上都是典型的匈牙利風格。有人說誰詩意版的破碎之花。
導演佐爾坦·哈斯哲裡,是一位出色的畫家,服裝師甚至布景師。還執導《瓊特瓦利》、《布達佩斯童話》。
愛 Szerelem (1971)
拍攝於1971年的這部匈牙利作品,用的仍是黑白膠片。導演卡羅利·馬克是匈牙利電影新浪潮中的代表人物。
匈牙利關於藝術史的電影:
盜夢特攻隊 Ruben Brandt, a gyüjt (2018)
2019年度匈牙利觀影最佳了,《盜夢特攻隊》立足人類藝術史,想起看過的馬塞爾·揚科維奇斯的《人類的悲劇》,歷史,政治,社會互相交織,則是立意人類文明史。
瓊特瓦利 Csontváry (1980)
電影描述了匈牙利藝術家蒂瓦達科斯塔瓊特瓦利(Csontváry Kosztka Tivadar )的生平故事。
匈牙利歷史:
奧匈情史 KronprinzRudolf (2006)
奧匈帝國的歷史和茜茜公主的風流豔史,不止一次地被電影人搬上大銀幕,而茜茜公主的後人魯道夫王子的傳奇故事則鮮為人知。2006年出品的大型歷史題材影片《王子傳奇》,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真實的人物故事、恢弘華麗的畫面,講述了魯道夫王子縱情聲色失意於政治的悲涼人生,再顯奧匈帝國的沒落。
陽光情人 Sunshine (1999)
一部恢弘的匈牙利編年史,表現匈牙利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80年代末所經歷的社會變遷歷程。
留給女兒的日記 Napló gyermekeimnek (1984)
本片1982年拍攝完畢,1984年才準許發行。它反映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匈牙利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
光榮之子 Szabadság, szerelem (2006)
影片展映了1956,布達佩斯,匈牙利事件的始末,2005年NHK拍過一部
《匈牙利動亂的真相》,可以結合本片觀看。
匈牙利文學類電影:
提及匈牙利的文學,裴多菲是一個難以越過的高峰,貝拉塔爾的《曠野旅程》
命運無常 Sorstalanság (2005)
本片根據2002年度諾貝爾獲獎作家(ImreKertész)的同名小說改編,並榮獲2005年波蘭Camerimage電影節金蛙獎和2005年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吾妻之話 The Story of My Wife (2020)
影片改編自菲什特·米蘭1940年代同名小說《吾妻之話》,第67屆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肉與靈》的導演超現實主義大師埃涅迪·伊爾迪科執導。19年看過她的《我的二十世紀》
我的二十世紀 Az én XX. századom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