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20-12-03 06:08 |海鹽新聞

近日,海鹽縣沈蕩鎮朱高家庭農場的5畝大棚鱸魚經過八個月的養殖迎來豐收,與此同時,大棚裡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供不應求。這讓首次嘗試綠色循環養殖的「80」後農場主章華欣喜不已。

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最關鍵的是,這些水實現綠色循環利用,魚類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廢水,作為養分循環至具有過濾功能的蔬菜栽培系統,吸收過濾後的水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章華說。

據了解,「魚菜共生」就是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和諧共生狀態。章華預計,農場今年的產值將達到100萬元。明年,他準備擴大這一循環養殖模式,養殖石斑魚等高經濟價值魚類和更多綠色蔬菜。

(原標題:《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編輯鬱馨怡)

1606946889000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新華社  作者:  2020-05-27 該基地目前共有8座「魚菜共生」大棚,2019年產魚60多萬斤、菜20多萬斤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仔細一看,桶中的魚兒自由自在的遊弋,無土栽培的種植槽裡西紅柿已經碩果纍纍,淺水池中泥鰍與蔬菜「和諧共處」,潺潺的流水聲清晰悅耳……    內蒙古浮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姜慶告訴記者:「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簡單來說,就是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生態生產模式,實現零排放,循環節水95%,環保節能;不用農藥化肥,實現綠色健康。
  •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陳學洲1一、技術模式概述(一)模式概要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是一種涉及魚類和植物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是針對養殖水體富營養化,基於生態共生原理,在魚類養殖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5)
    新華社照片,湖州(浙江),2019年11月17日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農業玩出「科技混搭風」
    10月24日,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舍必崖大棚種植區,一片鬱鬱蔥蔥,種植槽裡的西紅柿、豆角、空心菜、油麥菜等長勢十分喜人,再仔細看,原來,蔬菜是長在水上的,水裡還養著羅非、黑魚、鯽魚、泥鰍等各類魚。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伴著潺潺流水和諧共處……這樣的模式真的可以既養活得了魚又長得了菜嗎?23歲的小夥子姜慶給出了答案:「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
  • 榮昌區龍集鎮推廣「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該鎮全面推廣「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積極動員鎮轄內魚塘面積在5畝以上的55戶農戶,以每畝魚塘30平方米的標準栽種農作物。從水質測試、架竿鋪網,到種植管理,工作人員都深入一線,為村民詳細講解每一步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 璧山縣魚菜共生 讓村民償到新型種養甜頭
    幾根塑料管,兩層紗網,固定起來便是一個「箱體」,箱體上長滿了綠油油的空心菜,數十個箱體串連成排,如一條綠色的綢帶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別致,而亮眼。日前,筆者在璧山縣青槓街道大森村一組張寶忠的魚塘裡,看到了這種新型的種養模式--魚菜共生。
  • 打造百億級生態漁產業鏈之——重慶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既充分利用了水域資源,又淨化了水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或少換水、種菜不施肥的資源循環利用的綜合種養模式。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已經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主推技術,我市目前已推廣4萬多畝,今後將按照《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規範》(DB&nbsp50/T&nbsp545—2014)繼續擴大種養面積。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該縣「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用「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定單式生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溫棚中,水面上是翠綠的空心菜、青菜等各類蔬菜,水下養殖各類魚。在另一側溫棚裡,矗立著六個大型圓桶,裡面養殖了數量不等的石斑、黃桑、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不同於普通的圍網養殖和池塘養殖,這裡的養殖密度更大、產量更高,5個棚一茬6個月,能出產5萬多斤魚,收益40多萬元。「貧困戶在這裡參加種養管理,通過入股+勞動,讓大家人人有活幹,人人有增收。」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據了解,河北廣平縣「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用「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定單式生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溫棚中,水面上是翠綠的空心菜、青菜等各類蔬菜,水下養殖各類魚兒。在另一側的溫棚裡,矗立著六個大型圓桶,裡面養殖了數量不等的石斑,黃桑,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不同於普通的圍網養殖和池塘養殖,這裡的養殖密度更大、產量更高,5個棚一茬6個月,能出產5萬多斤魚,收益40萬多元。「貧困戶在這裡參加種養管理,通過入股+勞動,讓大家人人有活幹,人人有增收。」廣平縣十里舖鎮金安村支部書記謝文山介紹說。
  • 厲害了world哥 膠州村民創出魚菜共生養殖模式
    ,保證其生長養分所需,整個循環種養過程不施任何農藥和化肥。今年48歲的膠州洋河鎮河西李村村民薛增軍從去年年初開始,就嘗試研究這種「魚菜共生」微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目前初步獲得成功。此舉不但節約成本,還能讓魚、菜安全品質得到保障。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本文轉載自【智漁】編輯:於智海毒舌:賽可  01概念  「魚菜共生」是一類同時養殖魚類、種植植物的綜合種養系統,這並非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我國自古有之。2005年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的"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稻田養魚也被普遍認為是魚菜共生的前身。
  • 大足:水上藤菜水裡魚 魚菜共生調水質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海 蔣世勇近年來,大足區在發展循環農業過程中,推廣蔬菜和魚類共同種養,運用魚菜共生的複合循環養殖體系,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技術融合,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種養模式,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 市民自製魚菜共生系統 實現循環利用還可陶冶情操
    杜先生門前的魚菜共生系統,不時有市民駐足圍觀。佛山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鄭澤聰攝影報導:十幾排廢棄塑料瓶、兩個金魚缸加上排水管道…..這些簡單的材料便可製作出一套微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今日,在南海南桂西路四街的杜先生的家中,記者看到這套魚菜共生系統,發現不僅可以養魚種菜,還可以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樂趣。
  • 重慶「魚菜共生」5年創收8億元
    瀏覽量: 2560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池塘「魚菜共生」是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研發出的一種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 河北邯鄲:「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助農增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發展「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取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進行訂單式生產,銷路穩定,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在廣平縣金安村現代農業園「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基地,成片的養殖池中漂浮著首尾連接的浮板,翠綠的青菜茁壯成長,水面下是歡快遊動的魚兒,另一側溫棚裡是石斑魚、黃顙魚、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目前,「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種養新型複合耕作體系新模式已日漸成為廣平現代農業的新風景。
  • 魚菜共生模式的優點及四種搭配模式介紹
    小丑魚:魚糞是很好的綠色有機肥,種有機蔬菜,草莓,葡萄等!13941890728:純綠色的有機肥,好的肥料。笑傲通心:可以像豬場一樣拿來做成沼氣不?(這位粉粉,魚糞可以產生沼氣的哦)青衫故人:很久以前就有魚桑養殖。四十一朵花:純天然綠色的好肥料,棄之可惜,魚菜共生,優勢互補!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欄目,報導了館陶縣黃瓜產業扶貧科技園區內的「魚菜共生」種養新模式。館陶縣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自5年前,館陶縣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著力點開闢鄉村振興之路。經過5年的發展,打造了一批以「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為代表的特色小鎮,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探索出以產業為基礎的鄉村全面振興模式。
  • 太原:「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
    【太原:「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太原身邊事11月3日,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萬向農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魚菜共生」系統中有機蔬菜的生長情況。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魚菜共生,就是在溫室大棚裡,循環種菜養魚,魚排出的糞便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轉化成氨氮,這些混合著糞便的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種植槽中,產生了植物可吸收的營養。來自魚池的廢水經過種植槽過濾後,變成清水又返回到魚池中,如此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