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筆者拿著薄薄幾頁劇本,試圖和朋友用線索還原一樁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謀殺案」。在那個寒冷的冬日,我化身「糙漢」,朋友則成了我的「敵人」,我們博弈試探,追擊真相。雖然任務失敗,但我卻開啟了「劇本殺」遊戲的新世界。根據美團研究院的報告,2019年度「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成為它的忠實擁躉。
為什麼它會這樣迷人?2016年,「劇本殺」在國內悄然興起,逐步在年輕群體間普及傳播,於近年走進大眾的視野。該遊戲起源於歐美派對,直譯為「謀殺之謎」,玩家由5-7人組成,根據劇本線索,在4-7小時之內進行推理,還原故事、完成任務。
從遊戲性質出發,愛推理是不少人選擇「劇本殺」的初衷。玩家化身「福爾摩斯」,通過劇本信息,拼湊故事、完成最終任務。伴隨遊戲深入,在迷霧般的線索中抽絲剝繭、還原真相,玩家的掌控欲和徵服感會更加強烈。
同時,開放式的獨特體驗更讓人慾罷不能。由於劇本僅交代故事和人物背景,遊戲會通過預埋節點的方式,讓玩家進行選擇,推動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對玩家來說,當下的選擇成就了獨一無二的遊戲體驗。同時,和不同小夥伴玩遊戲也會擦出不一樣的故事火花。「推理+開放劇本」開啟了多種可能性,讓玩家在探索的道路上停不下來。
角色扮演也是一大亮點。在遊戲中,玩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角色,閱讀劇本時需要充分揣摩角色心理和人物動機。有時為了任務,玩家需要化身「戲精」,充分運用「陰謀詭計」。「劇本殺」成為年輕人短暫放飛自我的窗口,能夠讓玩家從「打工人」生活中抽離出來,在4-7小時內沉浸一段別樣「人生」。
「劇本殺」之所以好玩,還在於能突破重複和套路。當有人因強邏輯推理而被某些遊戲「勸退」時,「劇本殺」卻有五花八門的劇本在等著你。僅從劇本來說,在本格推理基礎上,又增加了變格本、情感本、歡樂本、陣營本……你可能會在深夜為情感本的劇情痛哭流涕,你可能會在歡樂本的劇情裡「嗨」到不能自已,你可能會因為恐怖本中光怪陸離的神鬼腦洞而感到後怕。總之,「劇本殺」正開發更多類型的劇本,以滿足新玩家刁鑽的口味。
在沉浸「劇本殺」的過程中,不少商家還注重運用道具、特殊音效,通過與DM(遊戲主持人)互動營造出劇本遊戲所需要的氛圍。為了打造更真實的體驗感,不少店家還會加入實景換裝體驗,將紙面思維遊戲立體還原到現實生活中。
其實,對年輕人來說,「劇本殺」不僅僅只是娛樂。抽離出「玩」的部分,「劇本殺」也豐富了年輕人的社交渠道。「劇本殺」不光能和朋友玩,用以聯絡感情;還能和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拼桌,基於興趣聚合的人們往往能擦出奇特火花。劇中遊戲人物的互動,也能在短時間內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新的行業往往意味著新工作機會,年輕人在「劇本殺」產業藍海中能扮演的角色有很多。比如成為劇作家,編寫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劇本;成為專業DM,體驗到推薦好劇本,為玩家帶來理想體驗等的職業歸屬感。
近日,有媒體曝出上千本劇本的電子版價格僅賣9.8元的新聞。此外,劇本涉黃、店家資質不全等問題也時有發生。在我看來,盜版只會傷害原創者的創作熱情,另外劇本涉黃、店家資質不全等擦邊球和不規範現象,也是該行業發展要引起重視的問題。這些亂象對年輕人的休閒娛樂、對剛剛興起的「劇本殺」產業,都不是件好事。
原標題:年輕人為何愛上「劇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