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意兒有很多,即便是文玩兒,也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種類,之前一位朋友聊到他是為什麼開始喜歡文玩核桃並「入坑」的經歷,讓我也想了想自己是怎麼開始對文玩核桃的喜愛的。
我對文玩兒的喜愛,應該說是源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因為總是有朋友拿著自己的文玩兒物件兒來和我聊歷史、文化、地理……,開始讓我覺得文玩兒不止是飾物,各種文玩兒也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淵源。
喜歡收集泛文玩類的產品,是從石頭開始的。我並不認為花大價錢去買就是最好的,因此雖然也收藏了一些玉石類的石頭,但我本人更喜歡的還是天然形成紋理與形狀的「奇石」。在對石頭喜愛的過程裡,我發現自己自己更喜歡「原生」而不是經過人們後天加工的東西,慢慢地,也就開始了對「竹木牙角匏」等真正文玩系而不是珠寶系的文玩的喜愛。
在譜的「牙角」類文玩兒,絕大部分已經被禁止交易了,而我曾經自己種過文玩葫蘆,最後因為自己處理不當,一個都沒有完好地保留下來,發現自己葫蘆並不適合自己,最終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竹木兩類文玩兒上面。
從個人本意來說,我是非常喜歡竹文玩兒的,但是因為身處北方,竹文玩兒很容易被溼度和溫度影響而開裂——在有了情深的慘痛經歷之後,也是因為怕一個本來挺好的物件兒敗在自己手裡,因此,最終讓自己定性在了木質文玩兒上面。
我沒有盤過金剛、星月……這些有著「菩提」之說的木質文玩兒,因為我覺得當有了顆數的講究以及文化的內涵之後,菩提不應該只是以飾物的形式存在,而菩提在精神層面的意義,也不該讓人們忘記了那種恬淡無為而著急地把他們盤紅,開片……,總之,經過了很多很多次的選擇,我認為文玩核桃可以成為我下半輩子的愛好與收藏。
和很多朋友的追求在於「把一對兒核桃盤出來」不同,我對文玩核桃的喜愛更多地停留在了收集與收藏的層面。對於我來說,文玩核桃更像是「擺件兒」而不是「把件兒」。並不是說我不會盤我的核桃,而是我並不在意自己的核桃被盤成了什麼樣,我覺得一對兒精配的核桃被我收藏在亞克力盒子裡本身就很快樂。
核桃本來就是天然的樹籽,所以我比較注重地是自己的參與而不是「假借他人之手」,我認為自己去採摘野生核桃、自己清理、配對兒,才是我收藏的樂趣。因為沒有「價格」的因素影響,所以,我的核桃對於我來說,滿滿地都是「價值」。我會為得到了一對兒自己沒有的品種的核桃而開心,也會為已有的品種找到了更多的「變種」而快樂。
對於種植的核桃,我並不反感「用藥」,因為我覺得用藥更多地是針對植株的;但是我並不會去收藏用模子塑形的核桃,我覺得那並不是自然的產物。對於使用模具以及雕刻之後的核桃,我會認為他們是木質工藝品,只是他們的「木」是以文玩核桃為材質,我並不會認為這些直接改變核桃性狀的方式處理之後,「核桃」還是核桃!
所以,相對於麻核桃,我還是覺得收集楸子的樂趣更大一些,因為得到野生楸子的概率更大,至於鐵核桃,雖然野生的也有很多,但是它們真的不適應北方的氣候……。也有些年頭了,我就是這麼喜歡上文玩核桃並開始了自己的收集與收藏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