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為全國首個人道屠宰試點省份。從2008年起,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人道屠宰培訓,目前,中國的人道屠宰草案已經起草完畢(12月17日《河南商報》)。
又是「試點」,又是「培訓」,又是制訂「草案」——「人道屠宰」搞得這麼鄭重其事,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有關方面的解釋倒也很直白:「通過人道屠宰,豬肉的品質會更好。也就是說,人們吃到的肉會口感更好,更健康。」
原來如此!如果僅僅是為了這些,那我倒要問問:假如不影響肉的口感和營養,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虐殺動物呢?如果有利於提升肉的口感和營養,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鼓勵虐殺動物呢?實際上,很多殘忍的吃法,如「活殺」、「活煮」、「活烤」等,其理由恰恰和「人道屠宰」是一模一樣的:「口感更好,更健康」。
甘地曾經說過:「從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及其道德是否偉大與崇高。」以此為標準來衡量,則我們的道德是既不偉大,也不崇高的。相反,「人道屠宰」倒是凸顯了我們的虛偽和殘忍:表面上看起來是把人道主義的原則擴大到了動物,而內心深處卻在盤算著怎樣吃它的肉更有利。如果我們把「人道屠宰」時養成的這套虛偽作風,帶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來,那豈不是會人人自危?難怪康德會這樣警告:「人必須以仁心對待動物,因為對動物殘忍的人對人也會變得殘忍。」
其實,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鼓勵「人道屠宰」的潮流,其出發點,絕不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動物的肉或者毛皮,而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動物我們和人類,都是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員,誠如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所言:「我們的動物——在疼痛、疾病、死亡、苦楚和飢餓方面是我們的兄弟,在最勞累的工作上是我們的奴隸,在我們娛樂中是我們的夥伴——它們全部也都是從一個和我們共同的祖先生下的,我們全體可以歸併在一起。」
正因為如此,人類就無權因為自己的強大就可以隨意地虐待它們。我們必須認識到,在地球上,「人類不是唯一具有個性特徵的動物,不是唯一能進行理性思維、解決問題的動物,也不是惟一能體驗歡樂、悲哀和絕望的動物,尤其不是惟一懂得心理和肉體痛苦的動物」,善待動物的理由不是別的,而是普遍的人道主義原則。
在這個問題,最容易遭遇的反詰是:「既然如此,那人類為什麼還要吃肉呢?」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回答:如果把人性理解為獸性和神性的結合體的話,那麼吃肉體現了人性中獸性的一面,這是在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生活習性,一時還難以和它一刀兩斷。但人類繼續吃肉卻並不意味著就可以虐殺動物,恰如我們現在無法取消戰爭,但卻不再容忍使用化學、細菌等殘忍的武器,不再容忍虐待戰俘,現在無法取消死刑,但卻不再容忍使用凌遲一類的酷刑一樣,這體現了神性對獸性制約的一面。
因此,只有堅持「人道屠宰」的人道主義的目標,我們才會始終如一地善待動物,這才能說是人道主義的勝利,而不是人道主義的虛偽或失敗。而人類也才能從「人道屠宰」中真正獲益:更少的獸性,更多的神性,「並最終實現我們獨特的品質:人道主義!」(珍.古道爾語)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