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大閘蟹的朋友們在3月份都進行了蟹苗的投放,新一輪的養殖季也開始了。在4月份之前,養殖戶一般不會遇上太多問題,可是河蟹池塘5月份開始問題頻發。由於管理控制不到位,可能會引起青苔泛濫,水濃水髒,導致豐收季節產量極低。多數池塘由於蟹塘前期溫度低,很多問題並不會及時暴露,一旦到養殖中期溫度回升,問題隨之而來。
做好前期管理工作,避免螃蟹低溫期出現問題,要做到哪些呢?
1、清塘工作要做好
由於螃蟹養殖周期很長,所以養殖戶每年都要進行清塘和曬塘,防止池塘老化,清理池塘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避免對螃蟹正常帶啦危害。清塘時需要將老化水草拉出,避免出現過量水槽。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在低洼處放置抽水泵,把水抽出來曬乾池塘。清塘時生石灰的劑量也很重要,對於老塘、淤泥多的池塘可以全池撒生石灰200斤/畝,對於時間較少或這需要留青蝦的池塘,可以選擇三氯異氰尿酸2斤/畝或者漂白粉30斤/畝,兌水全池潑灑。
2、苗種選擇很關鍵
好的苗種能夠保證蟹塘豐產,直接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優質蟹苗前期成活率更高,在同等養殖環境條件下更容易出大規格。出現下面這些現象的蟹苗苗種可以算好的苗種:體表清潔,無斷肢、「磨爪」現象,肝胰腺色澤亮黃、紋理清晰,步足扁平、較長,自育苗、本地苗優先。
3、適當深水位放苗
蟹塘前期溫度低,溫差變化大,水位過淺,這些就容易導致河蟹出現鑽泥這些應激反應。如果池塘水位比較淺,底層光合作用太強,就很容易出現青苔,影響水草生長,還容易纏繞蛻殼螃蟹,導致蛻殼不遂。所以蟹塘水位建議平均水位保持在70-80公分。
4、放苗後及時投餵
很多養殖螃蟹的人會發現池塘水位過淺,溫差變化太大,會導致蟹苗不吃料。這時養殖戶可以適當投餵高蛋白飼料,同時添加一些保健產品,提高蟹苗的體質,也能提升蟹苗蛻殼的成活率。
5、合理肥水
肥水能夠促進河蟹吃料、穩定水質、促進水草生長、防控青苔。但是市面上的肥水種類五花八門,所以新手養殖戶往往很難把控。這裡建議肥水前後一定要檢測水質、藻相,才能更好地把握肥水。儘量選擇含碳量較高的可溶性有機肥,化肥、糞肥儘量少用。肥水前可適當引入老水,起到引入「藻種」的作用。前期肥水需要少量多次,根據池塘情況不同,可以7-15天補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