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巴胺誘發果蠅「同性戀」

2020-12-06 科學網

 

求偶行為對於動物物種的繁衍和其對環境的適應都是非常重要的。果蠅的求偶行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包括六個步驟:雄蠅轉向雌蠅,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蠅尾端,試圖交尾和交尾成功。雖然求偶行為通常發生在異性之間,但某些基因的突變和異位表達可以誘發雄性果蠅間的求偶行為。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調質,它參與許多簡單行為和複雜行為的調控。多巴胺系統對性行為的調控在哺乳動物中已得到廣泛研究。一些研究曾表明,在果蠅中多巴胺系統可以調控求偶過程中雌蠅的接受性和雄蠅的求偶域值。二零零四年五月,郭愛克研究員帶領其研究組,以果蠅為模式動物,研究多巴胺水平在帕金森病的神經基礎中扮演的角色時,十分偶然地發現升高多巴胺細胞中多巴胺水平可以誘發很強的雄性果蠅間的同性求偶行為。四年來該實驗室的博士生劉彤等,利用遺傳學和藥理學方法調控果蠅多巴胺細胞中多巴胺水平來研究多巴胺水平過高對果蠅雄性之間求偶行為的影響,並發現高水平多巴胺可以大幅度提高雄性果蠅同性間求偶的傾向,但並沒有顯著性地影響到對果蠅異性求偶行為、雄蠅自身的吸引性、短期自發運動活性及普遍的嗅覺和味覺感知。研究表明這種高多巴胺果蠅所表現的雄性同性求偶行為與其視覺和嗅覺系統對雄蠅的感知改變相關。他們的研究成果說明,多巴胺神經系統在調控果蠅雄雄求偶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否也適用於其它物種,多巴胺系統紊亂是怎樣影響果蠅求偶行為的也仍然是未知問題,但是對果蠅雄雄求偶行為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和闡釋果蠅性行為的精細調控機制。科學家普遍認為多巴胺,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共同參於人的許多認知和精神活動。但是,人們不應將在果蠅上的研究結果任意外延到其他動物物種。

 

該項研究的後期工作是與法國德榮的Jean-François Ferveur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合作完成的。此項研究成果2008年5月21日在線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這也是該實驗室繼2007年5月之後,在該刊發表的第二篇研究論文。(來源: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28(21):5539-5546,Tong Liu,Aike Guo)

 

相關焦點

  •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3「提高」多巴胺的方法,天天開心沒煩惱!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3「提高」多巴胺的方法,天天開心沒煩惱!同時,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出去運動運動,還能夠間接的提高人們的興奮度,也是提高人們開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辦法之一。所以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適量的去運動一下,幫助我們的身體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更開心。
  •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
    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它與帕金森氏症、藥物成癮、精神分裂症、多動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擁有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監測多巴胺的趁手「兵器」。此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監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其中包括第一代多巴胺探針。
  • 異種交配之後,雌果蠅會作何反應?
    這些變化有一部分是雄性精液中所含物質誘發的——它們可以與雌性細胞表面的受體特異性結合。在同一物種內的兩性之間,這種分子與受體具有良好的匹配關係,而不同的物種之間則可能無法匹配進而形成生殖隔離。在2020年發表於MBE的一篇文章中,Yasir等人研究了果蠅同種和異種交配之後雌性體內的轉錄組變化情況。
  • 怎麼樣誘捕果蠅,用碗捕捉果蠅教程
    雖然這個方法不如紙漏鬥有效,但做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果蠅吸引到洞口很小的陷阱,讓它們難以離開。2在中碗或大碗底部放一些甜誘餌。誘餌類型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分量。碗底至少要有2.5釐米高的甜液。下面的甜液很適合作為誘餌: 放一片剝了皮的舊水果,比如橙或香蕉,再倒入一些義大利香醋。 試一試將白酒和芫荽子混在一起。這似乎很有效。再加少許白酒醋,使混合液的味道更刺鼻。
  • 陝西醬香豬耳檢出瘦肉精 食用後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鹹陽家友緣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8月24日生產的家友緣牌170克/袋醬香豬耳,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超標。  據悉,該批肉製品違法使用添加劑萊克多巴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瘦肉率。有專家表示,這種多巴類物質動物食用後會增加動物的運動量,會使它體內脂肪儲備減少。人類食用以後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會使他的心跳加快,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的意外。
  • 果蠅愛吃水果?錯,其實果蠅不吃水果,消滅它們有這些方法
    要問我夏天什麼蟲子最討人厭,我肯定會仰天長嘯大喊三聲:果蠅!果蠅!果蠅!反正大家對果蠅肯定不陌生,它們長得很像蒼蠅,只是體型迷你了許多。但有時候就算及時清理垃圾也沒用,果蠅體型很小,會鑽紗窗,你家樓上樓下的鄰居家如果有果蠅,也會順著紗窗飛進你家,大夏天的也不能一直關窗戶悶著,簡直喪病!好了,發洩得差不多了,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果蠅吧。果蠅,正式名黑腹果蠅,學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雙翅目、果蠅科、果蠅屬的成員。前面講了果蠅的種種惡行,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果蠅是對人類貢獻極大的幾種動物之一。
  • 遺傳學之果蠅實驗室
    這間小小的蠅室裡擠著八張工作檯,另外還有一張炊事臺,是供勤雜工(過後由一位可靠的學生充當)為果蠅準備培養基用的。最先將香蕉煮成泥狀,然後讓其發酵至果蠅最喜愛的程度。蠅食的氣味很濃,使生物系其他成員抱怨不已。後來摩爾根發現買香蕉汁比買鮮香蕉便宜。又過了一陣,商店有現成的東西出售,效果更佳,而且合算。他們也用瓊脂。
  • 企鵝界大爆同性戀內部亂鬥醜聞,原來動物界有這麼多同性戀
    同性戀企鵝似乎對養孩子一事莫名情有獨鍾。兩年前,丹麥動物園的一對企鵝夫夫就趁旁邊的企鵝媽媽在遊泳,拐走了她的孩子。不過,後來小企鵝幼崽的爸媽發現孩子走丟了就找上了門,這對企鵝夫夫不情不願地把孩子還回去了。
  • 海豚同性戀是常態?同性戀動物有這麼多!
    人類中的同性戀並不罕見,但由於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合法化,因此同性戀現象一直被壓抑。同性戀的現象,雖然還是廣泛熱議的話題,但其歷史足以和中國歷史的悠久媲美。清代學者紀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孌童始於黃帝』。」這揭示了中國同性戀始於黃帝時期,可以說是非常古老了。
  • 全美同性戀婚姻合法 :有關同性戀英文表達
    小編導讀:同性戀婚姻於6月26日在全美合法化。這是同性戀團體維權的勝利,是民眾對性少數人群看法的普遍性改變,《華爾街日報》用列舉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了這一時刻,很多人已經等的太久! 1997- 7/8的人認為同性戀是錯誤的。 2004- 不到1/3的人支持同性婚姻,只有麻薩諸塞州1個州同性戀婚姻合法。
  • 多巴胺能神經元能敏銳地調節感覺
    最近,德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體內鈣成像3D成像方法,發現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敏銳地調節感覺知覺,從而使動物的行為決策適應其內部行為狀態。相關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如何決策和控制行為是神經科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生物學對香氣和味道有一種天然的偏好,例如,食物的氣味總是有吸引力的。
  • 貓,會有同性戀嗎?10大「同性戀」動物
    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同性戀行為比異性戀更普遍。No. 4海豚數據顯示50%的海豚都是同性戀,雄性海豚幾乎全是同性戀。對於寬吻海豚來說,同性交配與異性交配的頻率幾乎相同。雄性一般都是,但它們都會經歷完全同性戀時期。
  • 乳鼠/果蠅
    乳鼠是養蛇必備的,果蠅是一些小爬寵開食的利器。乳鼠大體上分冰凍版和活體版。冰凍乳鼠在於使用和保存都很方便,而活的對於寵物的捕食有很大幫助,還很新鮮。甚至可以作為寵物飼養。。。。。如果有意繁殖的話,建議按組飼養(一公2~4母)。成體公要分開,不然會有掐架的可能。      為了避免小老鼠偷油吃,我們要怎麼飼養小老鼠呢?
  • 動物界的同性戀,都有哪些操作?
    ,同性戀只是人類社會的某些人誤入歧途而已。「花納稅人的錢,研究什麼同性戀海鷗?還不考慮縮減這些科學家的經費嗎?」人們甚至可以斷定,同性戀現象,是與有性繁殖相伴相生的。從獅子到狗,從山羊到烏龜,同性戀哪都有。
  • 《創造101》孟美岐公司駁斥同性戀謠言!真的是同性戀又如何呢?
    昨天《創造101》的人氣練習生孟美岐所屬公司發布公告,駁斥關於孟美岐為同性戀的謠言,並且會採取法律手段來維護孟美岐的合法權益。說實話對於孟美岐被造謠是同性戀感到有些意外的,於是搜索了相關的消息。不得不說這件事假的離譜,誰會在網上用真名公布自己是同性戀的?何況孟美岐是一名藝人,真要是有這樣的內容,應該在其出道前就刪掉了。記得之前Sunnee也傳出過是同性戀的傳聞,當時孟美岐還被塑造成了受害者,轉眼間孟美岐也成了同性戀。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些謠言好,只能說下次造謠請有點邏輯好嗎?另外想說一下關於同性戀的問題,雖然我本人不認同同性戀,但是也不歧視同性戀。
  • 動物同性戀:由父親養大的珍珠鳥更易同性戀
    像不少其它鳥類一樣,珍珠鳥中也存在同性戀傾向。不過,珍珠鳥的同性戀僅限於雄性之間,雄性同性戀的珍珠鳥會對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並組成伴侶,其忠貞程度不亞於異性伴侶,但雌性珍珠鳥同性戀者卻非常罕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們知道,動物同性戀一般都有雌性與雌性、雄性與雄性兩種,很少有單一類型的。那為什麼珍珠鳥會出現單一類型的雄性相戀呢?
  • 櫻桃掰開後有白色小蟲 專家:不是蛆蟲是「果蠅」
    不是蛆蟲是「果蠅」對人無害 草莓、楊梅、香蕉等也有  「這不是『蛆蟲』,是果蠅幼蟲,不僅僅櫻桃中有,草莓,楊梅、香蕉等水果中都會出現,市民不要恐慌。」陝西省現代櫻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櫻桃專家蔡玉良介紹說,果蠅的成蟲會在櫻桃的果皮下產卵,蟲卵在櫻桃裡孵化,等變成幼蟲以後,就以果肉為食。
  • 揭秘飛蟲來歷:果蠅並非「自生」是被氣味吸引
    中科院研究員:幾十米遠都能聞味而來  實驗結果出來了,但卻不能解釋這些飛蟲就是果蠅。記者為此電話採訪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王佐仁研究員告訴記者,日常市民家裡的蠅類可能會有許多種,可能會有家蠅,也可能會有身長只有2~3毫米的果蠅,同時,果蠅又分許多種,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圍繞在腐爛水果旁邊、垃圾箱旁邊的小飛蟲,大多是此類昆蟲,果蠅的可能性最大。王佐仁研究員告訴記者,通常,果蠅的顏色為淺黃色、棕色,頭部為紅色,最喜歡的就是腐爛的、發酵的、帶有酸性的水果環境。
  •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6: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Dickso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