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衡陽市大源渡水域,漁民捕撈上來的魚被丟棄在江邊。圖/記者華劍(圖片來源:紅網)
○衡東縣環保局:溶解氧降低的原因很多,不排除人為毒魚可能 ○死魚區域呈點狀分布,所以化工船洩露可能性不大,對飲用水沒影響9月28日,湘江衡東縣三樟鄉和大橋鎮兩個河段發現大量死魚。衡東縣環保局發現,此次事件與一個月前大源渡航電樞紐上遊死魚事件從表象上看幾乎一模一樣。一個月前大源渡死魚之事的原因並無最終調查結果,此次死魚的檢測結果為水中「溶解氧降低」,但缺氧原因卻無法查明。而株洲市環保局監測站和湘潭市環保局也均表示,經檢測發現,水中「溶解氧」偏低。
昨日,衡東縣環保局一名負責人拿出9月29日的水質監測結果,說:「我們在發現死魚的水域選擇了5個點進行水樣採集,對水樣品的PH值、氨氮、硫化物和溶解氧等指標進行檢測,除溶解氧偏低外,其他各種指標都是正常的。因此,對飲用水沒有影響,目前衡東的自來水可以放心飲用。」
但衡東縣環保局至今沒有查明溶解氧降低的具體原因。「溶解氧降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水流速度、溫度變化等。」該負責人說,「有漁民反映,死魚之前可能有人在湘江裡投放用來捕魚的藥物。所以,不排除是人為毒魚造成。」而衡東縣環保局另一名工作人員稱:「現在有很多這樣的藥物,主要功效就是降低水的溶解氧,對魚的殺傷力很大,但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毒性不高,沒有明確指向,我們很難檢測出藥物的具體成分。」這些因素,給調查溶解氧降低的原因增加了難度。
昨日,記者採訪了衡東縣湘江流域附近的許多居民,他們都知道一個月前以及9月28日發生的死魚事件,但很多人說:「不是所有魚都死了,很多魚只是浮到水面上透氣,隨便就能撈起來。」對於此說法,衡東縣環保局方面表示:「溶解氧降低,很多魚都會浮起來,看起來跟死了一樣,但隨著水的流動,溶解氧增高時,魚又能"活"過來。」
此前,有傳言稱湘江衡陽段有一艘運送化工產品的船隻發生洩漏,該負責人稱:「至今衡東沒有發現這艘船。」此外,如果有化工產品流進湘江,應該從發生洩露事件地點一直到下遊都有死魚發生,但事實是,發生死魚事件的水域呈點狀分布,所以這一說法的可能性並不大。同時,該負責人說:「死魚區域都分布在航電樞紐附近,8月28日衡東縣死魚事件發生在大源渡航電樞紐上遊,此次事件發生在株洲縣航電樞紐上遊。航電樞紐附近水流速度較慢,可能和死魚有一定關係。」(記者 張祥)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