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大江南北,河道眾多野生魚豐富,有一種魚可以稱得上中國之最,那就是數量最多!
馬口魚,很多人都熟悉的魚種,毫不誇張的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有魚的地方就有馬口。在雲貴川地區的山澗溪流,馬口魚已經開始泛濫了,這種不起眼的小魚,正以強大的力量佔據當地的河道。
最近一位釣友,在廣西的深山裡,看到泛濫成災的馬口魚。他雖然是溪流愛好者,但是更像釣一些野生鯰魚或者七星魚。
「這魚多得像蚊子,溪流的深潭裡黑壓壓的,魚餌剛到水面就有大量的馬口魚過來搶食,這種魚在當地人人嫌棄,大多拿來餵貓或者餵鴨子,當地釣魚人還是更喜歡大魚。」釣友說。
據釣友介紹,這種馬口魚別說在深山溪流中數量多,就是在家門口的小河裡,都已經泛濫。入冬以來其它魚不好釣了,昨天到家門口的小河裡過過癮。
半個多小時,狂拉一盆馬口魚,基本上都是雙飛,用的是紅蟲餌料。不過這些馬口魚個頭很小,殺起來很麻煩,最後全部拿去餵鴨子。
很小的時候,當地就有馬口魚了,只不過數量不多。還記得一次吃馬口魚,那感覺太好了,雖然小馬口魚個頭小,處理起來不方便。
當時父親處理馬口魚,都是用剪子直接把頭減掉,然後把內臟擠出來,清理乾淨魚體。魚鱗都是用指甲蓋處理的,這樣速度會提高很多,包裹一層麥麵,用油炸到金黃色就能吃了。
如今父親年齡大了,腿腳也沒有以前方便了,偶爾弄一些小魚下酒,每次清洗完就會感覺腰酸背痛。
這種小馬口魚只適合油炸,煲湯魚體太小,而且味道很腥。現在當地馬口魚泛濫,當地人都吃怕了,河裡成群結隊的馬口魚沒有人捕撈。最主要還是不值錢,在當地馬口魚乾15元一斤,很多人嫌棄價格太低,自然沒有功夫折騰。
這就是我看不上馬口魚的原因,雖然好吃但太容易泛濫了。相比起馬口魚,我們更喜歡吃大魚,比如鯉魚、青魚、雖然肉質粗糙,但是吃起來也還不錯。
很多人說白條和鯽魚才是我國最多的魚,其實不然,每個地方地理環境不一樣,能生存的魚種也不一樣,我們當地很少見到白條魚和野生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