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克!爸爸杭州人,媽媽江西人,六年級小姑娘得了杭州話第一名!她是...

2021-01-08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11月底,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了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杭州賣魚橋小學文匯校區六年級女生張籽丘通過海選進入決賽,經過個性風採展示、趣味互動答題和杭州話脫口秀三個環節,最終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昨天上午,記者打了輛網約車去學校採訪張籽丘,跟司機聊起這個說杭州話「毛色克的」小姑娘。作為一個老底子杭州人,司機很是佩服:「我屋裡頭伢兒都不會窩杭州話的。」

沒想到 一舉奪了個第一名

到了學校,聽說是要採訪張籽丘,學校校長和老師都很高興,他們也是最近才聽說這件事,紛紛說沒看出這小姑娘這麼厲害。

張籽丘所在的六年級4班的班主任高老師是外地人,嘿嘿笑著說:「讓我聊她別的方面我還能說說,她說杭州話這方面我是完全不知道。」

在學校從教已30多年的馬老師,對張籽丘還比較了解:「她爸爸、爺爺都在賣小讀過書的,我還教過她爸爸。」馬老師教音樂,張籽丘爸爸張亮小學畢業那年,她到學校任教,沒想到幾十年過去,她又成了張籽丘的音樂老師。

前段時間,張亮小學同學聚會,這對當年的師生又重新聯繫上了。籽丘參加杭州話比賽時,他告訴了馬老師,請她幫忙指導指導。馬老師夫妻都是地道杭州人,不過,她現在讀初中的兒子完全不會說杭州話。她覺得這個比賽挺好,於是讓籽丘中午或大課間找她,她幫小姑娘把參賽的作品順一順,沒想到小姑娘一舉奪得了第一名。

學校本來就鼓勵孩子多元發展,她知道張籽丘喜歡桌球、會唱越劇,還參加過班級的足球隊。「最近學校在舉行『藝眼藝行』課程項目,她要表演越劇,還會把參加比賽準備的相聲作品在學校表演一下。」

每天早上 在杭州話聊天聲中起床

在老師們的議論聲中,張籽丘咚咚咚的跑了過來。剛剛吃好中飯,穿著厚厚的花羽絨服,頭上戴著大大的蝴蝶結髮箍,小姑娘跑得額頭上都有汗了。前一天記者跟她爸爸聯繫說要來採訪她,據說小姑娘很興奮。

聽說記者是外地人,張籽丘講起杭州話,還會耐心地解釋下普通話的含義,兩種語言切換毫無障礙。

她家住在小河佳苑,回遷戶不少。經常去的爺爺奶奶家,則是拱墅區的老小區倉基新村。從小,家裡人和左鄰右舍都說杭州話。爸爸是杭州人,媽媽儘管是江西人,但兩個人都想讓她學會家鄉話,於是,媽媽認真地跟爸爸學杭州話,然後兩個人跟她一起說。上了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說普通話,也會教杭州話的童謠。她覺得學兩種語言,沒什麼特別難的地方。問她是不是英語也很厲害,她卻呵呵了:「英語語法太難了。」

她挺喜歡自己住的小區裡的氣氛。他們住一樓,早上被爸爸媽媽叫醒後,聽著外面早起的老爺爺老奶奶用杭州話聊著天:「跟早的天氣勁該好。」「超市裡的××噶貴滴。」「跟早中午吃啥西?」「吃碗片兒川。」……熱熱鬧鬧的,她挺喜歡聽的。邊吃早飯,爸爸媽媽邊用杭州話嘮叨著「六年級了,你要發條上起來」。

她趕緊走出家門,看到鄰居爺爺奶奶坐在門口一起剝著豆,她用杭州話打個招呼問聲好,然後朝學校趕去。下午放學回家,陽光有時還好,能看到樓上爺爺奶奶們晾曬的醬鴨:「毛多嘞!」因為醬汁用得多,滴滴答答從樓上滴到了他們家的雨棚上,雖然顏色不那麼好看,但聞起來香香的。

爺爺奶奶住倉基新村,那裡老爺爺老奶奶更多了。她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他們教她念的童謠:「一隻雞,二會飛;三個銅板買了滴,四川帶來滴;五顏六色滴,六(駱)駝背來滴;七高八低滴,八(爸)爸買來滴;九(酒)裡浸過滴,十(實)在沒有滴!騙騙伢兒滴。」

奶奶是社區的,認識的人多,有時要走街串戶地發傳單,籽丘會跟著。很多爺爺奶奶會熱情地打招呼,問奶奶這是不是她孫女,然後親熱地遞上一把糖果零食。長大了,有時她會幫奶奶去發傳單,有一次,是通知爺爺奶奶們重陽節去旁邊的公園裡領米和油,她會敲敲門,用杭州話跟他們說:「阿嗲,接個是重陽節的票兒……」爺爺奶奶們看這個伢兒會說杭州話,都笑成一朵花。

偶像是郭麒麟

好想去德雲社看現場

籽丘很迷郭麒麟,郭德綱的相聲聽了木佬佬,郭麒麟的綜藝節目也特別愛看。她覺得郭麒麟特別有禮貌,說話也有趣,將來也想從事跟他類似的工作。這個杭州話的比賽,讓她對自己的理想更有信心了。

這個比賽已經舉行了三屆。她第一屆錯過了報名,第二屆只拿到了個優勝獎。「第二屆獲得第一名的據說可以跟阿六頭一起播新聞,我羨慕死了。好想好想上電視。」張籽丘現在提起還一臉羨慕,「我這一屆終於拿到第一名,卻沒有這個機會了,可惜!」

回憶起11月底的比賽,她還記得自己上臺前的緊張:「我太想上電視了,緊張得手都有點抖。」為了比賽,她專門寫了好幾天稿子。「最後的決賽,我本來設計的是自己說杭州話,後來想到比賽規則裡說家長可以助演,就拉了爸爸一起說相聲,這樣更有新意。」一直覺得孩子應該傳承杭州話的爸爸一聽,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她。

相聲的文本是她寫的,爸爸把她寫得不夠地道的地方改了改,拿捏不定的地方,他們會請教賣魚橋小學的馬老師。兩個人還會一起翻看他們最愛看的一本書——倪宗豪的《簡明杭州話讀音示例》。籽丘說,這本書她挺喜歡的。五年級有個單元的作文是好書推薦,她還特別寫了這本書,結果被老師評為優秀加星,「班上得到優秀加星的只有兩個人。」

籽丘說,這本書裡面對有些杭州話有注音。比如「大家」該怎麼說才標準,書裡就有詳細解釋。確定發音後,她會和爸爸一起排練。

參賽的相聲文本主題是《「脫口秀」未來的杭州城》。我們節選出部分:

觀眾鼓掌時,籽丘說:賈賈(謝謝)大家!

觀眾不鼓掌時爸爸說:你來東等啥西啦?

籽丘說:我來東等大家格掌聲啊!賈賈(謝謝)大家格掌聲!

大家好,我叫張籽丘,跟年12歲了,我來東賣魚橋小學讀六年級。旁邊格位我就不介紹了。

爸爸說:為啥就嫑得介紹的?

籽丘說:好好好,格我就介紹一下(清嗓子),旁邊格位是我格阿爸,叫張亮,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出生於……

爸爸說:這個就嫑得多介紹了。

籽丘說:格我們就開始。

爸爸說:好滴。

籽丘說:跟早我們be大家表演個節目。讓我來說說未來的杭州城。我乘上一艘時光穿梭機(加動作),來到了未來的杭州城。那個辰光的杭州城肯定跟格毛大不一樣。

爸爸說:接個不一樣?……

表演完畢,張籽丘得了86分,在已經表演過的選手裡面最高,但後面還有兩個選手還沒有表演,她和爸爸緊張地等待著。最後一個選手表演完畢,她知道了自己是最高分,不知道為什麼反而很平靜了。

不過,這個第一名激發了她說杭州話的熱情。她最近下課最喜歡拉著前後左右的同桌講杭州話,經常講到前仰後合,笑得直不起腰:「沒辦法,有些話用杭州話講太有娛樂效果了。比如我和兩個熱愛NBA的男生用杭州話聊籃球,讓他們用杭州話說那些球隊的名字,哈哈,太好笑了。」

這個寒假,她也跟爸爸媽媽提了好幾次,想去北京旅遊,聽聽德雲社的現場。可是「爸爸媽媽最近輪番給我洗腦,說要小升初了,成績很重要!」籽丘嘟起嘴巴:「看來這個願望很難實現了。」

爸爸最愛帶她逛大兜路 和香積寺一帶

張籽丘的爸爸張亮在學校附近的IT公司上班。他也趁午休間隙來跟記者見了面,饒有興致地帶著記者逛了逛大兜路和香積寺一帶。他說,因為住在附近,這裡又很有杭州老底子的文化,他們經常帶女兒逛。

他一邊走,一邊介紹這裡以前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帶進行過整修,開出了不少文藝範兒的茶館飯店,跟過去很不一樣了。籽丘爸爸邊走邊感嘆過去的很多都消失了。

不過,讓他開心的是,河邊還是保留了一些過去的風貌,還豎起了杭州話小知識的牌子。有個牌子上寫著「撒子兒、搞搞兒,老杭州意為玩耍、嬉戲、遊玩。『兒』為杭州話的特徵,語言生動活潑。」

走過新修的香積寺,籽丘爸爸掏出了年卡,導遊般的給記者介紹起哪座塔是自古就有的,哪裡是新改建的,熟悉得不得了。對杭州文化這麼熱愛,難怪他和妻子一直堅持跟孩子說杭州話。籽丘爸爸說,籽丘媽媽是江西人,也支持孩子學會杭州話,「她開玩笑說,哪怕在外面旅遊時,一家人有什麼秘密要說,都方便許多。」

籽丘爸爸說,他哥嫂也都是杭州人,可是他們沒有特別注意教侄女說杭州話,現在搞得侄女都不會家鄉話了。「我們一大家子八口人經常聚會,我爸爸媽媽經常提醒我哥嫂要教教孩子杭州話。」籽丘媽媽家有些親戚也在杭州定居了,他們也經常聚會,江西話說得很是熱鬧。那邊籽丘有兩個小表弟,除了會江西話,也挺樂意跟他學杭州話。他們每次走時,兩個小男孩會跟他們用杭州話說再見:「明朝會。」

相關焦點

  • 色克!六年級小姑娘得了杭州話第一名 她是介個學的
    11月底,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了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杭州賣魚橋小學文匯校區六年級女生張籽丘通過海選進入決賽,經過個性風採展示、趣味互動答題和杭州話脫口秀三個環節,最終獲得一等獎第一名。昨天上午,記者打了輛網約車去學校採訪張籽丘,跟司機聊起這個說杭州話「毛色克的」小姑娘。
  • 一個班只有一位學生會講地道杭州話!現在的孩子在失去什麼?
    老師再次讓會說杭州話的舉手,這次,好幾個孩子覺得自己不算會,不再舉了,全班只有一個孩子舉手了。這個孩子來演示了下如何用杭州話從一數到十,記者聽上去,還標準的。 因為學校位於濱江區,很多孩子的父母來自高新企業,大多是外地人,問孩子們的父母雙方有沒有都是杭州人的,只有一個孩子舉手,但他說自己完全不會說杭州話:「因為爸爸媽媽在家裡也不講杭州話的。」
  • 杭州話版脫口秀來了 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決賽很...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王嘉鈺 施琛)11月29日下午,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決賽於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來自杭州各個小學的11位小伢兒登臺進行了精彩紛呈的杭州話版脫口秀。
  • 浙江街頭女孩穿著睡衣求救:爸爸打我!民警一查:七八年前她被一個...
    但警情和疫情無關,是關於一個小姑娘。值班民警翁曉軍急忙趕到現場,只見小姑娘穿著單薄的睡衣,光著腳,瑟瑟發抖,披頭散髮,神色緊張。小姑娘看起來十六七歲的樣子,見到民警,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我爸爸要打我。」見女孩衣著單薄,民警帶著她先回住處穿衣服,在一處出租房裡,他們見到了女孩的爸爸王某。
  • 「為再會窩一聲」杭州人的限定時光
    原標題:一曲方言說唱刷屏杭州人的朋友圈 聽杭州方言說唱樂隊回憶青春印記「為再會窩一聲」杭州人的限定時光最近在一檔說唱類綜藝節目中,杭州一位說唱選手用方言帶來一曲《Love Paradise》刷屏杭州人朋友圈,這讓不少人想起「口水軍團」——被稱為第一支有名的杭州方言說唱樂隊。
  • 杭州六年級女生一年寫了50多首英文詩
    原標題:杭州六年級女生一年寫了50多首英文詩你肯定猜不到,這是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一個六年級小姑娘的作品《New Year新年》,這還只是這首長詩的節選。小姑娘名叫馮然,馬上就要小學畢業。從去年1月24日創作第一首英文詩,到現在一年多時間,她已經寫出了50多首作品。懂英文詩的老師說,她的詩不僅用詞地道,而且還有思想,很難看出是一名小學女生寫的。
  • 杭州話裡的這18個字,你可能一直在講,卻不認識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前幾天,同事扔了一份《杭州人只會說不會寫的18個字》到群裡,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點意思」、「原來一直在說的這個字是這麼寫的」。這裡面包含了18個杭州方言中的常用字字形、字音以及釋義、例句。作者自信,「其中一些字,嫑(這裡就開始飆杭州話)說寫,就是說,估計也有很多人不會了!」並表示,不服,可以來戰。
  • 熊貓小兄弟蜀雲和婭琳聽懂了杭州話學會了華爾茲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 2011年5月27日,也許很多人已經記不得那一日生活留下了什麼痕跡。  可對於蜀雲和婭琳來說,那是小哥倆第一次以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座美麗的城市。  這對小哥倆來自成都,是一對珍貴的大熊貓。不長不短的一年來,它們在自己的新家——杭州動物園裡成了杭州人心頭抹不去的風景。  時光荏苒,小哥倆來杭很快就滿一周年了。
  • NO.229 綿陽中學英才學校 三年級六班 王雨彤
    家鄉的臘梅綿陽中學英才學校 三年級六班 王雨彤 指導老師 吳東懋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臘梅永遠是心目中最美的花。爸爸媽媽對我付出很多很多,可以說他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是無微不至的,正如爸爸媽媽不惜花那麼多錢把我送到綿陽讀書,是為了讓我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這也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平常作業做不好父母並沒有責罵我,而是仔細的給我講解,這也是愛,而我只有認真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
  • 尼叟、色寬啥意思?這場小伢兒的杭州話脫口秀超精彩
    這是第三屆小伢兒說杭州話四六級系列挑戰賽決賽,來自杭州各小學的11位小伢兒進行了精彩表演。現場,非遺杭州故事代表性傳承人倪曉芳老師首先進行現場趣味杭州話互動講座,內容以杭州方言和杭州文化為話題。在講座之後,11位小選手即登臺進行最終角逐。
  • 二年級看圖寫話範文引導,請為孩子收藏!
    我還喜歡運動,經常和爸爸一起跑步、踢足球。有一次,我們班進行跑步比賽。沒想到一個女孩子超過了我,我只拿了第二名。我想:以後我得多跑步,爭取拿到第一名。這就是我,一個活潑開朗,喜歡看書和運動的男孩。中秋賞月寫法指導1、誰:我和爸爸媽媽2、時間:中秋節3、地點:小區裡4、做了什麼:賞月
  • 「小令作文」三年級《我的媽媽》:像天使一樣
    指導老師:小令老師我的媽媽龍祥路小學三年級 WJB我有一個什麼都會的媽媽,她很善良(果然不寫溫柔),而且很有愛我特別喜歡她,因為它很勤快每天六點就起床了。(起來催你)她的眼睛很美麗,像一顆顆閃爍的藍寶石一樣很美麗,讓我想到了美麗的天使。她的嘴巴很大,吃東西的時候卻非常斯文。我不知道,為什麼她吃東西的時候會那麼斯文。所以我就問她:「媽媽,你的嘴那麼大,為什麼吃東西的時候,就那麼斯文呢?」
  • 杭州人才懂的「六二」節日 究竟什麼來頭
    浙江在線6月3日訊 昨天,6月2日,是個對杭州人來說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一代杭州年輕人,會覺得「六二」是一個正在向褒義過渡的貶義詞。35歲的杭州青年韓小程,是個只要有機會說杭州話就絕對不講其他話的杭州人。
  • 亮了~女兒的這個問題,海寧爸爸用符號來回答,你看懂了嗎?
    記者周芳、實習生黃能能核實報導:這是一名9歲小姑娘與媽媽之間的日常提問。小女孩叫諾諾,在實驗小學讀二年級。而文中這幅可愛的配圖,裡面有五角星、三角形、叉叉、愛心等符號,是爸爸湯雄飛給女兒諾諾畫的。 「媽媽,為什麼有關係的人不能結婚?」諾諾問的這個問題,事實上是關於近親結婚的知識,年紀尚小的她就有著濃厚的求知慾望,但是媽媽一時之間解釋不清楚,於是她就去詢問當醫生的爸爸,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
  • 杭州的松鼠是赤腹松鼠 六公園有松鼠聽得懂杭州話
    2007年3月12日報導:《六公園的松鼠聽得懂一句杭州話落來缺》,每天早上7點不到,73歲的高福鑫就提著一個紙袋來到六公園,把兩個裝著黑豆的快餐盒放在樹上,用杭州話喊一句:「落來缺(杭州話,『下來吃』的意思)。」  幾隻松鼠刷刷刷從樹上躥下,在快餐盒邊聚攏。  松鼠看到高福鑫一點都不怕,見他手上拿著餅乾,還會「伸手」問他要。
  • 杭州四年級小學生集體寫作文,媽媽急了,爸爸哭了
    比起「炸毛的貓媽媽」,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動物形象似乎更慘。比如,杭州文一街小學四年級家長俞先生報料:「女兒居然把我寫成了『豬』。她們全班作文裡的老爸都是大胖豬,只會睡覺……」因為是課本要求的習作,最近所有四年級小學生都在寫自己家裡的「動物園」。爸爸媽媽在文章當中的形象,讓鹿姐姐笑暈在電腦前。
  • 李秀琴:爸爸得了重病,媽媽出去打工,小寒寒何去何從?
    可寒寒自來到英華後,她感覺英華敞開的大門,對於像他們這些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兒童,單親、農村、沒錢的兒童,就像媽媽向孩子敞開的襟懷,既舒服又溫暖。寒寒記得,那還是她剛來英華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寒寒病了,但她不知她身體裡的難受該向誰說?她好想姥姥和媽媽,可媽媽在外地,姥姥在距她很遠的家裡,她也不敢告訴老師。
  • 媽媽的青春全是遺憾:我4歲時失去爸爸,她孤獨了26年
    她哭我爸爸命不好,說我媽媽「克」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奶奶心中最大的悲哀。有一天傍晚媽媽還沒回家,我就在家裡哭。我二嬸可憐我,拉著我去地裡找媽媽。永遠忘不掉媽媽乾瘦的身影,那天很冷,她趴在爸爸的墳頭上哭腫了眼。後來,好多次找不到媽媽,我就會去爸爸的墳前,總能看到她在那裡哭。那時候我不懂悲傷,可是被情景渲染,我也會落淚,是被嚇哭的。
  • 小學6年級作文:考試考了73分,媽媽對我的懲罰
    拿著這分數,我又怎麼面對媽媽充滿期待的目光呢?我想,在老師和同學們眼中,我應該算是個好學生吧,次次三好學生總少不了我,回回考試又名列前茅,可這次竟栽了個大跟頭。媽媽十分看重成績,因為她認為成績好了長大才會有出息,她也一直向我灌輸這種思想,但我始終不認同。媽媽也不在乎,每次考試,她照舊比我還要緊張。我的分數最低線是85分,因為如果再低,就算不上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