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澳大利亞東海岸約600公裡,從外形上看,這個小島外形巨大猙獰就像聳立在海面的金字塔一般,站立在澳大利亞外海。
一個世界上最稀有昆蟲的家園,它實際上是700萬年前塔斯曼海的火山活動殘留下來的遺蹟,高562米,長1,100米,寬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堆棧。
四面儘是懸崖峭壁,幾乎無植被的覆蓋,附近只有數個小海巖相伴。而幾乎每個看到這座島嶼的人都驚異於它的形狀,因此它也被稱為全球最奇形怪狀的島嶼。
這座島嶼於1788年被亨利-利居柏德-柏爾(Henry Lidgbird Ball)所領導的英國皇家海軍所發現,因此以「柏爾」為名。
也正因為地形太過陡峭險峻、海潮洶湧,難以攀登。直到它被發現後一個世紀的1882年,才出現第一個人小心翼翼地登上險峻多礁的海岸。這個人是澳洲當地礦業局的地質學家亨利-魏金森(Henry Wilkinson)。
有了第一個上島的人,隨後不乏跟隨者,1964年,一個叫迪克的冒險家組成了一個攀爬小隊,準備嘗試爬上金字塔島的頂端,但最終在第五天的攻堅過程中,後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而被迫回頭。至1965年,雪梨攀巖俱樂部(Sydney Rock Climbing Club)的登山隊四個隊員成功地登上了柏爾金字塔島頂端。
柏爾金字塔島其陡峭的外形和四周一望無垠的大海小島,吸引了許多試圖攀登上去進行跳水的人,這是一處絕佳的天然跳水臺,不過管轄當局考慮到安全問題,自1982年以來,豪勳爵島委員會就禁止所有人攀登島嶼。
700萬年的火山留下了這座沒有一處平坦且孤獨的小島,懸崖峭壁,陡峭角度幾乎接近90度,人踩在島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正常站立。
一種莫名的感受!它就像一位成功者必須要通過數年的孤獨,才能得到萬物的認知與肯定。柏爾金字塔島被日落籠罩成的夕陽紅,頓時感受到孤獨者的光芒,一座傳奇無限的神秘島嶼。
1990年時,澳大利亞當局政令有所放寬,在特殊情況下允許攀登島嶼,但想要攀登者都需要向澳大利亞當局提出申請。
2001年,一群昆蟲學家及保育人士前往調查動植物群落,意外在獨立的千層樹叢下發現一個十分小的豪勳爵島竹節蟲聚落,約有20多隻,為自1920年來人類再次見到活的豪勳爵島竹節蟲。
記載上這早就絕種的竹節蟲,又被稱作「樹龍蝦」,身形和人的手掌一般大小,長約12-15釐米,它是世界上最重也不能飛行的昆蟲。
樹龍蝦是它們的小名,正式的學名叫做豪勳爵島竹節蟲,是澳大利亞特產的昆蟲。這種昆蟲在80年前被宣布滅絕了,當時它們生活在距離波爾斯金字塔20公裡外的一座小島」豪勳爵島」,從它們命中裡有此小島的名字,說明了它的由來。
據聞, 豪勳爵竹節蟲在豪勳爵島上曾經非常普遍,一度被當成魚餌使用。但自從1918年,擱淺的「Makambo」號運輸船將黑鼠帶進島內後,因為外來優勢物種的入侵,這種雜食動物把樹龍蝦吃個精光,所致竹節蟲很快就在當地滅絕!
讓人們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距離豪勳爵島不遠處的柏爾島上,竟然重現了活著的樹龍蝦。科學家非常不解且驚訝的,樹龍蝦是怎樣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又是如何到達柏爾島開始隱身。
至今為止,科學家都沒能破解樹龍蝦,為何再現柏爾金字塔島的原因。有人分析,可能這種罕見的昆蟲來源於海底,所以它們可以從豪勳爵島上「遷移」。
2003年來自澳大利亞新南韋爾斯國家公園暨野生動物復育的人員,在柏爾金字塔島採集了4隻活體樹龍蝦成蟲,進行人工飼養繁殖復育工作。
一對送往位於雪梨的私人飼育中心,另一對送至墨爾本動物園,後其中一對死亡,另外一對命名為「亞當」和「夏娃」,成功地繁殖了不少後代,最終復育的成功,也開始逐漸野放。
1982年柏爾金字塔島、豪勳爵島與周圍小島, 由於地質特殊又有許多特有物種,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為世界自然遺產。
旅遊小貼士:
要參觀柏爾金字塔島,須從澳洲搭小型飛機至常住人口約350人的豪勳爵島,再搭船前來。柏爾金字塔島由於要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對觀光客進行總量管制,每日在當地的觀光客總量,嚴格限制400人以下。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
【文中圖片引用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處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