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科考船發現世界上最稀有的鯊魚品種——短尾貓鯊
鯊魚,作為一種古老的魚類,它的化石出現在比恐龍還早的3.5-4.1億年。現如今擁有8目25科,約250~300種的龐大種群,80%種類的鯊魚體全長在1.6m以下。大白鯊可能是鯊魚世界中的「大明星」,但也有一些同樣引人注目的小體型成員。
-
研究發現1.25億年前澳大利亞恐龍遍布全球
騰訊科技訊(嘟嘟/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對澳大利亞一塊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1.25億年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恐龍是一類四海為家的動物,而不像目前的某些野生動物是澳大利亞獨有的。
-
澳大利亞發現稀有血蛞蝓.圖
科技訊 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當地人在一個偏遠地區發現一種巨大的螢光粉紅色蛞蝓和食同類的蝸牛。分類學家最近確認,這種粉紅色蛞蝓和三角蛞蝓屬同一物種。這兩種奇異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納拉布裡市附近的卡普塔山周圍,這裡位於雪梨市西北約323英裡(約合516.8公裡)。當地人一直報告見過奇異的粉紅色蛞蝓,尤其在大雨過後,但分類學家最近只把它確認為紅三角蛞蝓的同一物種,學名是Triboniophorous graeffei。這種蛞蝓生活在一個約36平方英裡的地區,只生活在卡普塔山頂區域。但它的親戚卻生活在紐西蘭和南非等國家。
-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罕見恐龍化石——或為霸王龍表親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澳大利亞恐龍,這一發現改寫了該物種的歷史。這種恐龍是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一種,與霸王龍和迅猛龍屬於同一科,但是這種恐龍並沒有產生多少化石。它們被稱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此前僅在坦尚尼亞和中國等少數地方被發現,時間可追溯到1.6億至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
-
在澳大利亞發現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距今9千萬年
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大型恐龍化石,科學表示這是令人恐懼的雷克斯暴龍的親戚,這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行走的最大的食肉動物。這種野獸是一種巨大的食肉動物,被認為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最大的食肉動物。澳大利亞恐龍時代博物館和新英格蘭大學發現的遺骸包括兩塊部分椎骨、一些手和腳的骨頭以及其它一些尚待鑑定的碎片。 專家認為,這隻生活在9300萬至9500萬年前的動物被命名為wintonensis,因為它是在昆士蘭的Winton附近被發現的。
-
盤點已滅絕動物:比恐龍更珍貴的稀有物種(圖)
原標題:盤點已滅絕動物:比恐龍更珍貴的稀有物種(圖) 塔斯馬尼亞虎,是科學家考慮復活的24種動物中唯一的有袋動物。這種動物一度生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和紐幾內亞島,上世紀60年代滅絕。
-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棘龍頸椎化石
8月1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了棘龍的頸椎化石,僅有5釐米寬,這是一種有著鱷魚似的嘴的恐龍種類,嘴型表明可能是以捕捉魚類為生。該化石是澳大利亞首次發現的這種類型的恐龍,和英國發現的生物幾乎相同,這表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恐龍的共同點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多。
-
稀有夜鸚鵡重現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本土野生動物官員新發現本國最稀有、最神秘的一種鳥類。它名為夜鸚鵡。早在2013年就有人目睹過,但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這種鳥已經滅絕。此後很少有人再目睹它的存在。但是野生動物工作人員稱他們在澳大利亞西部的金伯利地區拍到了一隻夜鸚鵡。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
-
北極重大發現,罕見恐龍化石出土
北極海發現顎骨化石,科學家無意間找到新品種恐龍證據。新發現打破了北極地區只是「遷徙路徑」一說,恐龍可能終年在極區生活。科學家發現的顎骨化石十分稀有,推斷屬於奔龍科未成年的恐龍,存活於7000萬年前,北極地區較溫暖的時期。這些掠食性的恐龍與鳥類演化密切相關,成員包括迅猛龍。他們的遺蹟遍布北美洲、南美洲和亞洲,分散在各大陸,但缺乏骨頭化石好讓古生物學家追蹤他們的路徑。
-
像霸王龍一樣大的食肉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澳大利亞
古生物學家已經分析了昆士蘭州南部11個地點的151至1.6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其中大多數產生了大型(長30至50釐米)和非常大型(長於50釐米)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恐龍足跡(長79釐米)。
-
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長頸無齒的霸王龍表親
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恐龍新物種。儘管與霸王龍和迅猛龍同屬於一個亞目,這種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卻有著長脖子、無牙齒、飲食習性也不太尋常等特點。想像圖(來自:Swinburne University/ Ruairidh Duncan 繪)作為一種獸腳亞目,新恐龍具有許多古代捕食者的熟悉體型。其採用雙足站立,加上兩隻有些退化的笨拙前爪(小胳膊),甚至披覆著一層羽毛,但從鼻子到尾巴只有 2 米(6.6 英尺)左右。新物種的最大區別是,其脖子較大多數獸腳類要長得多,且似乎只有小時候才長有牙齒。
-
和平精英:好奇恐龍、倉鼠灰灰、胖達圓圓返場,還有稀有M4皮膚!
遊戲話題:好奇恐龍、倉鼠灰灰、胖達圓圓返場,還有稀有M4皮膚!所以,光子就來了一個「大動作」,在遊戲內直接官宣了「魔法學院」系列的軍需。同時,還返場了好奇恐龍套裝、倉鼠灰灰套餐、胖達圓圓套裝,以及稀有的倉鼠灰灰M4皮膚。
-
地球上最早的恐龍可能已經被發現了
這隻恐龍現在被命名為「帕林頓尼」,它可能會在一個與今天不同的地球上行走。它生活在2億4千萬到2億4千5百萬年前,那時地球上的大陸還在縫合形成新的大陸。坦尚尼亞應該是泛大陸南端的一部分,那裡還包括非洲、南美洲、南極洲和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袋鼠島,一百多種稀有飛禽,讓人大開眼界!
袋鼠島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各種稀有的野生動物,島上有5個野生動物保護區。據有關數據報告,袋鼠島每年接待遊客的數量高達14萬人,而有三分之一的遊客是英美等外國旅客。袋鼠島在澳大利亞所有的島嶼中排名第三,這個島嶼上有50%以上的地方都是濃密的草木灌叢。
-
每日新書|適合孩子的恐龍科普書
「我在樓下遛彎兒的時候發現它的。」小姑娘跟我描述。「剛開始它把上半身藏在一輛越野車的車底,只露出一條長長的、光禿禿的尾巴,我還以為是黃鼠狼和蜥蜴的串種呢。我拽著它的尾巴把它從車底下拉出來,路過的一位老爺爺眯著眼睛看了半天,大吃一驚:『嚯,誰家的恐龍跑出來了?』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這是只恐龍啊!」
-
科學家發現新恐龍,是霸王龍的親戚,但是它卻很與眾不同!
實際上,恐龍有很多種類,它們都各有特點。因為化石被掩埋在地表深處,經過土壤的掩埋之後,會和巖石相融,所以我們很難發現化石。所以恐龍到底有多少種,至今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相信以後肯定能夠完善恐龍的百科全書。這不,科學家便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和霸王龍迅猛龍屬於同一亞目,但唯一不同的是,這種恐龍並沒有牙齒。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澳洲發現的新型食肉恐龍高三米,後側的剪影為暴龍(澳洲廣播公司圖)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Anthony Romilio)表示,一種腳印達80釐米長的恐龍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羅米利奧博士稱:「我一直想知道澳洲的大型食肉恐龍到底在哪裡。」
-
還是發現?滅絕了又出現在人類視野的動物
可是1967年一位澳大利亞博物學家在設陷阱捕捉袋熊時,發現落網的竟是一對袋鼩。雌袋鼩不久就產下一窩8 只小袋鼩,現在他們在" 俘虜營" 裡繁殖。 恐龍螞蟻是所謂的「活化石」之一,恐龍螞蟻是1億年前最早的螞蟻之一,最親密的事例之一。
-
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罕見的白色座頭鯨,全球僅發現4頭
據英國UNILAD網站6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6月15日,人們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搖滾明星」——罕見的白色座頭鯨米伽羅(Migaloo)。米伽羅在澳大利亞土著語中是「白色傢伙」的意思。這條座頭鯨約20歲,是澳大利亞賞鯨者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