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結束的嘉德秋拍,冷軍的畫作再次打破紀錄,拍出了7000多萬元的高價,成為藝術圈的熱點話題。網絡上藉機炒作的文章也是鋪天蓋地,其實多數不過是為吸引眼球而蹭熱點的「水文」,有的閱讀量甚至高達幾百上千萬。
靠的什麼?就是標題黨的作用!把不明真相的群眾給帶溝裡去。動不動就專家說如何如何?你聽見了?看見了?哪個專家?姓甚名誰?要麼就是「網友不懂,放大XX倍,服了!」這類的誇張加不負責任的隨意劃重點。
今天本文的標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讀者都有獵奇心理。但本文內容是為正視聽,絕不給你往溝裡帶。因此首先我需要強調的是,本人絕不認可藝術品價值的高低,和放大多少倍有關係。就算用顯微鏡看又怎樣?4億像素的數位相機都誕生了,你說放大多少倍?
且不論冷軍油畫的藝術價值,單說這些粗略網文所引導的鑑賞方式就有問題。藝術真不是讓外行讀你一篇一兩千字的文章就能恍然大悟的東西,胡亂解讀只會讓人誤入歧途。不要輕易說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事實上在藝術面前,大多數外行人只能看個熱鬧,並且這還是一個沒人願意正視的事實。
非藝術從業者,或者說沒有足夠藝術修養的普羅大眾,只能透過藝術品的「物質實在層」,直觀地看見「形式符號層」,很難理解它們的「意象世界層」,因而根本不可能進入「意境超驗層」。
以上為西方美學所定義的藝術品的四個結構層次。藝術品就是以審美意象為中心、傳達審美經驗為目的的多層次開放系統。大多數人只能看見它的表層。這就是為什麼外行看畫經常會以畫得像不像為好壞標準的原因。梵谷畫的像嗎?高更畫的像嗎?馬蒂斯、畢卡索呢?
冷軍畫得像,畫得非常像,像到什麼程度?據說,其作品曾在某界美展上被專家鑑定為寫真。注意,我沒說畫得像就不對、不好。冷軍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假如他自稱第二的話,想必沒人敢稱第一。但是,有一個冷軍夠了,真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的話,不如直接上超高像素全畫幅數位相機。
1839年,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很多畫家開始恐慌,他們哀嘆繪畫藝術的末路降臨了。而事實上,繪畫是永遠也不可能真正被攝影技術所取代的。因為畫家會用他們異於常人的眼睛和意象思維,對表現對象進行取捨和提煉。而照相機僅僅是機械地高度還原現實。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繪畫從攝影技術誕生之日起,就慢慢拋棄古典寫實主義,逐步走向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抽象主義的原因之一。
超級寫實主義繪畫同樣如此,有攝影技術所無法取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畫家的情感表達上。因為畫家的意象思維通過畫筆、畫材等物質形式轉化為「形式符號」,比照相機更容易掌控。具體來說,照相機在於整體呈現和高度還原鏡頭中的一切。而畫家除去取捨和提煉外,更可隨心所欲地通過其高超的繪畫技術,針對畫面中任何一個局部做出符合藝術表現需求的調整。
但是,這種繪畫形式,一旦落入單純地追求還原現實的效果,就是捨本逐末,就不是藝術表達,只能是高超的技術。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經歷。早年在美院讀書時,我曾花費大量精力練習美術字。從設計、書寫到掌握不同材料的製作,可以說是得心應手。那種商業櫥窗上使用的即時貼宣傳語,我從來都是不用打草稿,拿起美工刀閉著眼睛刻也沒問題。然而現在怎樣了?一個電腦字庫,一臺寫真機或刻字機全部搞定。
所以,除非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照相機這種東西,寫實主義繪畫的價值將遠遠超過現在,並且掌握超級寫實繪畫的「技術」,很可能會是每個畫家畢生的終極追求。
【其他精彩文章】
冷軍不「冷」,潘天壽不「瘦」!7千萬和2.6億,一幅畫為何這麼貴
可憐奇才趙之謙,生前若能遇馬雲,何必「為五鬥米折腰」?
書法與非書法的邊界在哪裡?邵巖的現代書法名為書法,實非書法
現代書法藝術創新|是大眾不了解邵巖,還是邵巖愚弄了大眾?
藝術創新的尷尬:王冬齡未必「亂書」,外行卻屢屢「亂批」
※ 本文由薛丁格的流浪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