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你是個鸚鵡的資深愛好者,那麼可以和小編交流不同鸚鵡的養育新知識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小編甘心求教一些更為精妙的鸚鵡知識;又如果你喜歡鸚鵡,但是對於鸚鵡一點也不了解,那也不要緊,可以隨著小編的介紹,了解這些鸚鵡,俗話說得好,外在印象只能保留很短的一段時間,唯有內在的氣質方為永恆喜歡的前提。小編還有一些題外話要囉嗦,在談及鸚鵡知識時,可能會穿插一些專用名詞的解釋。劃重點,我們的目標,知識的了解不僅需要知道縱向,更要知道橫向的。
雞尾鸚鵡,是中型的鸚鵡中的一類了。聽了它的名字,是不是給人一種感覺,它的尾巴和咱們家養的雞一樣,所以說它是雞尾鸚鵡了呢?小編在沒有看到它的圖片時也是這樣想的,而看了它的具體樣貌後,覺得它的另一個名字更加適合它,那就是在香港和臺灣地區更偏向叫它們為玄鳳鸚鵡或者卡美鸚鵡。
所以小編非常的疑惑為什麼雞尾這一詞會用到如此美麗的鸚鵡身上呢?感覺它的格調瞬間被降低了好幾個檔次。直到小編看了它們雛鳥的樣子才發現,感覺就是小雞仔的樣子,尤其是尾巴。小編看了它幼年的樣子,再看看它成年以後的樣貌,直呼不想看,辣眼睛。我需要長大後的仙仙的樣貌溫暖我被傷害的內心。哈哈哈,小編自製玄鳳幼年圖,保證不讓大家的眼睛難過。
不過為了提升它的名氣,本文暫時就稱它為玄鳳鸚鵡吧,說道這裡小編要打一個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最近大熱的香蜜,裡邊的男主就是一隻真正的黑色鳳凰。而小編認為稱為玄鳳的原因就是把它的魅力提成好幾個檔次,讓這種鸚鵡會更加的神秘。因為玄鳳會給人一種這個美麗的生物在人間找不到,它應該出現在美麗的仙境中這樣的印象。就像虛構的物種突然能夠在現實中見到一樣。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努力欣賞成年後美麗的玄鳳吧。它的原產地是澳洲,因為環境十分的優越,所以它們的種群非常的多。最為常見的顏色有灰色的、白色的和珍珠色的。它們名稱的由來還是有一些官方的說法的,據說有一個船員在澳洲航海時發現了它們,按照它們的語言習慣進行了命名,翻譯以後的語言就變成了現在的它的名稱。
它的數量在全世界已經超過了一百萬隻,而且還在穩定的增長中,所以還是一件令人高興地事兒。不過IUCN將其列入在了2009年的紅色名錄中,說明他還是受保護的動物,但是同時也指出它是無危的物種。小編通過查詢,發現這種鸚鵡在我國是允許飼養的,所以喜歡這類鸚鵡的可以放心大膽的去養。
玄鳳的體長在三十二釐米左右,翅膀的長度可以佔到身體長度的一半或者更長的距離。尤其要誇讚的就是那向後揚起的冠羽,非常的自然和飄逸。野生的玄鳳的冠羽可以長達六釐米,人工飼養的在四到十一釐米之間。畢竟人工飼養的,營養比較均衡,不太用去適應野外的環境。野外的玄鳳要根據自然地環境來發展自己的體態。玄鳳的生命在二十年左右,目前可以知道的最長生命的的紀錄在三十六周歲。可以說是老壽星了。
玄鳳的眼睛非常的巨大,眼周有一圈不是十分平滑的肉色眼瞼,它的眼睛非常的明亮,近距離的看它時總會給人一種非常溫暖的感覺。頭頂上的冠羽表現出淡淡的、淺淺的黃色,直接延伸到下頸部位置。在眼睛的右下方還有一團橙色的疑似腮紅的圓形色塊,看著非常的俏皮可愛。
它的嘴巴不是非常的大,上喙比下喙略長。單純的肉色沒有摻雜別的顏色,下喙正好嵌在上喙留出來的空隙,嚴絲合縫的非常的精準。它的尾羽也十分的好看,不是過分的長,比較均勻的收縮在後臀位置。身體的顏色一般是上文提到的白、灰、以及珍珠色,看著非常的乾淨利索。
它們對於氣候的要求並不是十分的嚴苛,一般生活在比較乾燥一點的地區,通常在灌木叢、水源充足的森林區等等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而野生的它們竟然也有遷徙的習性,澳大利亞北部的族群會四處遷徙,南部的則會按照季節進行有計劃地遷徙活動。
人工的飼養要注意的就是溫度的變化,一般室內達到三十度以上要注意透風,保持空氣的流暢。冬天要注意保暖,最後不要低於十六度。飲食和水源一定要注意不能中斷,否則它們的身體容易出現毛病。如果籠養建議不建議使用木質的籠子,因為玄鳳喜歡啃咬木製品來玩耍,最好時候金屬鳥籠。
綜合評價:外貌好看,體型中等,比較適合家庭的飼養,同時也是我國允許的少數可以由個人飼養的鸚鵡。
今天的玄鳳鸚鵡就介紹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不要忘記點讚關注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