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事實上,眼皮跳多半與休息不好或緊張情緒相關,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可自行恢復,無關吉兇。但如果一直跳,不能緩解,該如何是好?近日,汕頭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接診的王女士就存在這種情況,副主任醫師周厚仕在確診其患有面部痙攣後,採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方式,輕鬆解決了困擾她多年的問題。對此,醫生提醒,眼皮跳與運氣無關,如果持續時間長應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眼皮跳困擾多年終獲治
患者王女士幾年來雙眼眼皮頻繁跳動,後來逐漸發展到雙眼不自主抽動,導致她睜眼困難,像失明一樣無法睜眼,更糟糕的是,有時嘴巴也跟著一起抽動,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王女士多次問診都沒有得到有效醫治。
來到汕頭市中心醫院求診後,周厚仕為王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診斷其患上面肌痙攣,並給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王女士的眼跳症狀隨之得到明顯改善。
據周厚仕介紹,面肌痙攣是指一側或雙側面部肌肉,即眼輪匝肌、表情肌、口輪匝肌,反覆發作的陣發性、不自主抽動。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症狀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等。其發生原因為面神經受到局部血管壓迫出現異常放電所致。
周厚仕在病房查房。
面肌痙攣的診斷還需要與雙側眼瞼痙攣、梅傑症候群、咬肌痙攣、面神經炎後遺症等進行區分。通常,根據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就可判斷,對於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的病人,可以藉助輔助檢查予以明確,比如,肌電圖、異常肌反應(AMR)、側方擴散反應(LSR)檢測,或頭顱CT、MRI、MRA,以明確是否存在顱內病變或是否存在面神經周圍血管壓迫。
周厚仕表示,「面部痙攣的診斷和治療都相對容易,但有非常多的患者不知道這種疾病可以醫治,來院就診時往往已經自行嘗試了多種方法,拖延了多年。」
病理性眼皮跳動早就醫
據主治醫師張少浩介紹,眼皮跳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首先是生理性眼皮跳,其發作是一次性的,無需治療,只要適當休息或者局部熱敷和按摩自然就能自行緩解;第二種是心理性因素引起的眼皮跳;第三種則屬於病理性眼皮跳,會出現持續性的眼皮跳動,要當心可能患上面肌痙攣,需到醫院及時就診。
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面部痙攣也無需過分擔心,可採取藥物治療,微血管減壓術、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等。其中常用的藥物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安定等,可減輕患者症狀,常作為發病初期拒絕手術或肉毒素治療,以及作為術後症狀不能緩解的輔助治療。而對於面肌痙攣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藥物及肉毒毒素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選擇進行微血管減壓術。
A型肉毒毒素的局部注射因具有安全、有效、簡便等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面肌痙攣治療,通過對局部神經末梢的阻滯,消除肌肉痙攣,起效快,可持續3—6個月。目前,汕頭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已廣泛開展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面肌痙攣及眼瞼痙攣,為潮汕地區面肌痙攣患者帶來福音。
■醫生簡介
周厚仕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200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對神經內科常見疾病、重症疾病,尤其是對帕金森病、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診治有豐富臨床經驗;同時,在應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面肌痙攣、眼瞼痙攣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現任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帕金森與運動障礙疾病MDT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張少浩
主治醫師,碩士學位。在廣州醫科大學神經研究所完成研究生論文,掌握神經內科疾病常見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腦血管病、腦炎、癲癇症候群及肌張力障礙的肉毒毒素治療。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
通訊員 陳歡 黃晴
【作者】 宋芾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