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鸚鵡的朋友很多,因為鸚鵡小巧可愛,還不佔位置 ,甚至有「鳥粉」叫囂著:讓鳥鳥取代貓貓狗狗。當然,這不切實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近十幾年來,鸚鵡確實越來越受人們歡迎了。我們對對鸚鵡的喜愛絕不遜色於狗和貓。既然有市場那就有對比,狗狗黏人,鸚鵡也會黏人,貓貓愛乾淨,鸚鵡更愛乾淨,在這裡我們不談論它們的優點,因為人性的弱點就是喜歡留意缺點,這不是說對優點視而不見,而是寵物身上得到某些缺點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所以人們會關注。
這篇文章我們談的是鸚鵡,鸚鵡有缺點嗎?有!那些拉屎呀、越獄啊、發脾氣呀等都是會給主人造成煩惱的。但是我們要挑出一些容易被人們誤解的「缺點」,比如——鸚鵡咬人的行為。
很多人養了鸚鵡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沒發現鸚鵡有什麼異常,但是偏偏就是在某一天,他們心愛的鸚鵡仿佛吃了興奮劑一樣,突然會撲人、咬人,從此變成了有攻擊性的「小恐龍」。這是怎麼回事呢?千萬別誤會,這可能只是鳥兒的「青春期」到來了。
青春期的躁動
其實準確來說,他們應該不是產生「攻擊性」行為,而是產生了「抗拒性」行為,因為很多鸚鵡在這個期間,出現的咬人行為並不是真咬,就像某些狗咬人一樣,只是是警告般輕咬,並不會真的下重口。鸚鵡也是,它們往往只是嚇唬人,它們在你靠近的時候,會張開翅膀做出撲人的動作,有些鸚鵡還會故意做出啄人的動作。雖然它們大多數只是「唬人」,但是我們建議你最好別拿手指去測試它們是否「認真」,尤其是面對一些中大型鸚鵡,它們的喙殺傷力是很大的。
一般來說,鸚鵡在長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就可能出現這樣的過激行為,這個過程往往會持續到一歲左右,就像初中生的「叛逆期」。在這期間你能做些什麼呢?想想父母怎麼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吧?關房間?指責?打他?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你的孩子一定不會如你所願變得更乖,反而很可能更加叛逆,做出更激進的事情來。
鸚鵡也是一樣,你在這個時期千萬不要把它關在籠子裡,或者是禁閉它、不允許它社交,這樣做的話,你的鸚鵡只會更加孤僻。就如同狗狗一樣,我在講述狗的時候說過,寵物(動物)是非常非常聰明的,它們很多時候和人一樣,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它們心理活動,就以人類視角去理解他們,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產生錯誤的判斷。鸚鵡同樣,它們需要社交,它們也會患上抑鬱症,很多朋友應該看過類似的新聞,主人離開鸚鵡太長時間後,鸚鵡就因抑鬱症而啄光自己身上的毛,甚是可憐。
保持對待它的方式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怎麼辦呢?我給的建議是,我們不要過多地關注它的壞行為。是不是很熟悉?就像我講到狗的時候,讓主人進門時刻意無視狗狗。在這裡有一點不同,我不是讓你去刻意無視你的鸚鵡,你應該這樣理解我的意思:在鸚鵡做出啄人、撲人的行為時,你應該假裝不在乎,但要繼續正常的餵食和互動。
千萬不要罵你的鳥
在餵食的過程中你肯定會被撲、被咬,但是千萬不要表現出氣憤的態度,尤其是對鸚鵡破口大罵。因為你的任意情緒都會被鸚鵡所捕捉到,它不但不會因你的激動而停下來,反而會把你的憤怒當作回應,這樣的話鸚鵡反而會更加興奮。
被咬的時候不要抗拒
當你被鸚鵡咬的時候不要推開或者拒絕,我知道這樣比較為難你,畢竟被鸚鵡咬了的話是很疼的。但是無論如何我都建議你努力忍住,因為如果你忍不住推開或突然抽手的話,鸚鵡也會視作對它的回應。你應該做的是保持冷靜,儘可能地不要動,然後慢慢地掙脫開它的喙,這樣的話它就會明白:咬人不會給它帶來任何樂趣。
千萬別打它
在你的鸚鵡攻擊的時候,你不要因為憤怒而動手打它,除非你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攻擊(如被咬住手指無法掙脫)。因為打鸚鵡並不能讓它把攻擊人和被打這兩件事聯想起來。這就和我們之前講的狗狗拆家時,主人回來不要打狗,因為那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被狗視作鼓勵。
好了,最後提醒一下,在接觸中大型鸚鵡的時候,最後對自己的手有所保護。如果你還不確定眼前的鸚鵡是否會攻擊人時,可以試著戴一個防咬手套,這樣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不過當你開始被鸚鵡攻擊時,也標誌著你正式來到了鸚鵡世界,養鸚鵡的樂趣絕不遜色與養狗,祝你愉快!
(看文章學知識,真的不要關注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