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保護自己?盤點野生動物的防禦生存之道

2021-01-09 集識科學

弱肉強食,不過是世間萬物的天性罷了。

01前言

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對於外界的防禦已經由火發展到了槍炮以及很多高科技武器,但自然界的很多生物沒有這樣的智慧,它們只能依靠自身的身體完成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防禦,例如某些生活在亞洲的螞蟻會以「人肉炸彈」的形式,通過爆照自己來保護它們的繁殖棲息地;德克薩斯州有角蜥蜴會從眼睛中噴射血液來威懾捕食者,以確保自己的安全;海參會從肛門射出消化器官來保護自己,一方面排除的腸子是有毒的,可以毒殺捕食者,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機智的偽裝術,告訴捕食者它已經死了,從而逃過進一步的捕殺。

這些防禦機制看似很瘋狂,但動物界恰恰是因為這些人類看似怪異的行為實現了自身的安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還有哪些新奇好玩的防禦方式:

02想盡辦法活下去,才有明天!

1. 負鼠---裝死怕過誰

負鼠擅長裝死,並因此落下了不好的名聲。根據聖地牙哥動物園的研究發現,負鼠裝死的表現並不是它們想用就能用的,而是面對危險的一種「不自主」行為,類似於被嚇暈了感覺。

當負鼠裝死的時候,會露出牙齒,在嘴裡起泡沫,並從肛門腺分泌出一種難聞的液體,這些表現使它看上去已經死了,有助於阻止掠食者。它可以在這種緊張狀態下保持幾分鐘或幾小時,是一個相當稱職的「演員」。

2. 竹節蟲---深度偽裝者

眾所周知,偽裝是動物保護自己免受掠食者侵害的一種的方式,但也許動物界中沒有哪個動物能像竹節蟲一樣擅長偽裝了。這種昆蟲遍布世界各地,共有3000多種,它們的棍棒狀外觀使它們可以很好地躲避潛在的掠食者。根據野生動物聯盟的研究,它們通常為綠色或棕色,通常棲息在體型類似的小樹枝上進行偽裝。

類似於竹節蟲,在自然界還有很多的偽裝大師,它們通過與周圍的環境進行融合,使捕食者或者天敵難以找到,進而保證了自身的安全。此外還有大角貓頭鷹在內的幾種貓頭鷹能夠偽裝自己的羽毛圖案,作為遮蔽物,保證它們棲息在樹上不容易被發現。還有蜥蜴、青蛙、蛇、海馬等海陸空動物都有類似的「變臉術」,融入環境,防止被天敵發現是它們「安靜的本色」。它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了很大的競爭優勢,保證了種族的延續。

3. 帝王蝶和總督蝴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有些動物看起來與另一隻動物非常相似,因此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捕食,這種做法稱為模仿。總督蝶和帝王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它們看起來驚人地相似,只是總督蝶的後翅上有一個黑條紋,而君主蝶卻沒有。

根據Save Our Monarchs研究顯示,兩種類型的蝴蝶都以含有害化合物的植物為食,導致它們本身帶有苦味,使掠食者無法進食。由於帝王蝶和總督蝶的「口感差」、外觀有極其相似難以區分,使它們具有了雙重保護,讓捕食者不在光顧。這些蝴蝶是繆勒擬態(Mullerian mimicry)的典型例子,只要其中兩隻(或更多隻)有毒的動物在外觀上相似,就能共同抵禦它們的天敵。

還有一種模仿類型稱為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是指一種無毒動物演變成與有毒動物極為相似的外觀以保護其免受掠食者侵害的情形。根據PBS研究顯示,這種模仿方式最早是在亞馬遜蝴蝶之間發現的。例如無毒的猩紅色國王蛇使用了貝氏擬態,它看起來與有毒的珊瑚蛇非常相似,以至於很難區分兩者,導致捕食者不敢輕易「試吃」。

猩紅色的國王蛇(對人類完全無害)以及致命的珊瑚蛇(很少咬人),皮膚上都有紅色,黃色和黑色的條帶。佛羅裡達蛇博物館表示,兩者的區別在於:珊瑚蛇上的黃色帶和紅色帶彼此相鄰,而國王蛇黑色帶位於黃色帶和紅色帶之間。區別確實很小,人們為了便於記憶,編出了一套順口溜:「紅近黃,變死亡;紅挨黑,病不追」。

4. 土耳其禿鷹---噁心到你懷疑人生

如果偶然發現土耳其禿鷹正在大快朵頤,最好給它足夠的時間並保持距離,為什麼呢?根據Washington Nature Mapping Program研究顯示,因為這種鳥會吐出肚子裡的東西,以免受到騷擾。

土耳其禿鷹主要吃腐肉或死亡動物的屍體,這意味著它們的胃中內容物可能比大多數生物的胃中內容物要噁心。他們可以將腹部的東西吐出來,長達10英尺遠,十分噁心的「內容物」足以阻止潛在的掠食者。

禿鷹並不是唯一一種通過嘔吐來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攻擊的動物。歐洲的滾筒鳥有時被稱為「嘔吐鳥」, 因為幼鳥會吐出腐臭的橙色液體,從而使其對食肉動物的食慾降低。同時嘔吐物還向其父母及同類提供嗅覺提示,表明巢穴正在受到攻擊。

駱駝以「隨地吐痰」而聞名,這實際上只是它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痰」其實更像是嘔吐物,是一種唾液與食物的混合物,用來幹擾讓他門產生不愉快的動物。

5. 臭鼬---用味道徵服世界

臭鼬噴出的臭味是其得力的防禦系統,但通常是被逼無奈時的最後手段。遇到危險時,臭鼬首先嘗試使用其他更簡單的方法將潛在的捕食者拒之門外。可能開始只是發出嘶嘶聲和跺腳,。如果沒有發嚇跑捕食者,臭鼬將拱起它的背部,抬起它的尾巴,用兇狠的外形嚇對方。

如果所有措施均失敗,則臭鼬會散發出刺鼻的麝香噴劑。麝香噴劑由肛腺中乳頭狀噴頭噴出,因此臭鼬可以精確地定向其噴射,噴射的距離可以達到10英尺或更長。噴劑可能會引起敵人眼部水腫和刺痛,雖然傷害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但氣味會持續幾天甚至幾周。

臭鼬噴劑是最有效的臭味防禦措施(超過半英裡都可聞到),因此許多動物都採用類似的方法將潛在的捕食者保持在安全距離之外。此外,臭蟲會分泌一種臭味的液體;龐巴迪甲蟲、千足蟲等會釋放出一種難聞的分泌物,這種分泌物還會灼傷並刺激敵人皮膚以保護自己。

6.殺手蜂---深度的傷害者

僅憑它的名字就足以震懾潛在的掠食者,有那種動物不服氣想要一較高下,那麼它們一定會後悔的!如果蜂群懷疑自己或它們的蜂巢存在潛在威脅,他們將開始對敵人進行攻擊。像所有蜜蜂一樣,殺手蜂會刺傷敵人,並在此過程中將毒素釋放到對方體內。但是,這還沒有結束。毒素中含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會吸引其他蜜蜂,並準確地向敵人發出新一輪攻擊。

7.拳擊蟹---我有力量,你有毒

拳擊蟹也許是動物界中防禦方式最奇怪的動物。類似於一團毛線球,但它們的「拳擊套」含有劇毒!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聰明的螃蟹利用刺傷傷害敵人,通常它們會將拳頭揮舞在頭頂上方,以警告任何潛在的掠食者!除此之外,一種特殊的海葵附著在拳擊蟹上,形成穩定的共生關係,通過增加移動能力獲得更充足的食物。因此,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共同禦敵」策略,使它們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03總結

動物界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每種動物都渴望自己變成獨一無二的強者,但事實總是殘酷的,每種生物都是食物鏈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同時也是自然界能量的傳遞者。如何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就是擺在很多中間動物面前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很多物種已經進化出特有的防禦機制,讓自己在能獲得足夠的食物時,也能有效地免於被捕食。

相關焦點

  • 保護野生動植物 保護人類生存環境
  • 世界野生動物日: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今天是世界野生動物日!轉發呼籲,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3月3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
  • 保護野生動植物 保護人類生存環境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大熊貓保護與研究工作的具體實踐路徑。多年來,無數的大熊貓學者、專家深耕一線,為小種群復壯等大熊貓保護工作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公眾對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逐漸增強。近日,某衛視一檔綜藝節目挑戰採摘野生植物水母雪兔子的視頻在網絡發酵,引發熱議。
  • 宋佳、周深邀你加入「野生動物保護聯萌」,來QQ音樂為野生動物發聲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當天,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辦公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宣布攜手騰訊共同發起「野生動物保護聯萌」主題活動。在QQ音樂平臺上,「野生動物保護聯萌」首席萌友宋佳、周深共同創建了「野生動物保護聯萌」主題歌單,邀請大家在音樂中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並呼籲人們重視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地球共生。
  • 斑驢的生存之道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叫斑驢的草食動物,而這種草食動物要在獅子等肉食動物經常出沒的大草原生存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稍有不慎它們就會成為獅子等肉食動物的美餐。但斑驢在這種環境裡卻子孫興旺。這是為什麼呢?  為解開這個謎,一些動物學家對斑驢進行了跟蹤觀察。他們發現,斑驢經常和牛羚、鴕鳥混和在一起。
  • 安徽日報:野生動物保護的「秘籍」
    日前,安徽日報推出「關愛野生動物」新媒體系列報導,「嚴選」了12道題開展網上調查,梳理出8位堪稱安徽野生動物界的「一線明星」,並請專家為公眾參與「野保」支招。 江河湖泊、崇山峻岭中,孕育著種類繁多、形體各異的野生動植物,揚子鱷、江豚、白鷳等是其中的代表。保護野生動物,從認識身邊的地球家園做起。「六五環境日」當日,安徽日報山水經工作室推出《「誰」是鼉?安徽野生動物保護12道題,敢挑戰嗎?》後,有許多熱心網友參與答題。統計顯示,760人次答題,總分120分的「卷面」,平均分63.55分。參與答題的人們總體「水平」貼近「及格線」,增進了解的空間還很大。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保護秦嶺大家園|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紅外相機拍攝)2019年,西安市進一步加大對野生動物,尤其是秦嶺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在全市範圍開展了野生動植物執法檢查,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進行野生動物救護,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 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該怎樣保護自己?
    人類不斷侵犯壓縮自然生物的生存空間,致使時常發生野生動物入侵人類駐地並傷人致命的事件發生,蛇,野生黑熊,狐狸,狼等野生動物近些年時常能在人類聚居地看到,除非飢餓到一定程度,野生動物基本不會和人類產生衝突。據報導稱:北京時間2020年5月18日上午,四川綿陽市江油市馬角鎮沉水村,村民三五人聚集一起,談論著山上黑熊咬死人的事,大家心中都有所畏懼。
  • 動物版「流浪地球」成現實——城市建設與野生動物生存的對峙
    我們跟城市的野生動物應該怎樣和諧相處?人類的發展建設,對於城市中「原住民」動物的生活意味著什麼,是維護、侵佔、還是徹底銷毀?這些年,城市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少,也使人類有了警醒。人們似乎意識到了城市建設的硬化、擴大化帶給動物的傷害,於是在保護野生動物方面做著不斷努力。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什麼人在吃野生保護動物
    曾幾何時吃野生保護動物成了人們追求新潮的目標。國家林業局保護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曾聯合在全國部分城市進行了「食用野生動物狀況」調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68.2%的市民認為吃野生動物是一種不文明行為,62.4%的人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濫吃野生動物的現象卻愈演愈烈。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閱讀提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病毒源頭直指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在打擊非法獵捕、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工作中,執法監管還有難題待解,立法和司法領域的逐步完善也值得期待。專家呼籲,應站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高度,遏制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在行動!
    在此我們共同呼籲全社會一起關注和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與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系統,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什麼是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2020年4月13日,湖南省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袁忠姜對前來回訪的資興市檢察院檢察官感慨道,近兩年通過在森林公園內的林生態和野生動物修復基地馴養繁殖增加珍貴、瀕危的陸生及水生野生動物種群和數量,有效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時間:2020-03-03 17: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每年的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主題是:維護地球所有生命!
  • 探索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
    人與動物是地球生命系統中的近鄰。探求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是生態文學重要的視角。富有幽默意味的是,形而上的哲學講課內容,似乎狼也在教育薰陶中似懂非懂,它竟然用自己的情緒表達對聽課的感受,它的這種真性流露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歡迎和首肯。馬克·羅蘭德的隨筆,文字誠懇嚴謹,寫作風格厚實凝重。他的耐心與執著,來自於對狼這一野生動物的長久注視,他的愛與痛,植根於此,他對狼的生存真相的追問,對動物生命的逼視,亦從此出發。他以一種野生動物為樣態,調查考證、深思熟慮,讓無聲者發聲。
  • 秦嶺野生動物保護現狀如何
    動物安全出沒 在七仔被發現的佛坪三官廟,記者看到,溪水潺潺,樹木參天,竹林密集,生態環境良好。這裡屬於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存著以大熊貓為主的許多野生動物。保護人員說,三官廟一帶,是大熊貓活動密集區域,這裡山勢平緩,便於熊貓活動、覓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洞,其中有很多是熊貓產仔育幼的洞穴。 為保護大熊貓,三官廟至今沒通公路。
  • 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各地檢察機關不斷加大野生動物保護辦案力度,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用足用好檢察建議、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或行政公益訴訟等方式,以法之名向社會昭示:堅決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條,讓參與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
  • 森林驛站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是?
    最近玩森林驛站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是?給出的選擇有5月22日、6月22日、8月22日。小夥伴們知道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9月18日答案了,感興趣的就來看看吧。森林驛站9月18日每日一題答案問題: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