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宜章縣漿水鄉石虎山景區舉辦第二屆黃師浩文化旅遊節。(攝影/李明華)
紅網時刻12月16日訊(記者 張瓊)山水相間展詩意石虎,文化傳承揚忠義精神。12月15日,在宜章縣漿水鄉石虎山景區舉辦第二屆黃師浩文化旅遊節。
宜章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地域遼闊,是郴州旅遊的熱門縣城、也是旅遊創建的標杆縣城。石虎山是宜章縣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之一, 也是宜章縣資源型鄉鎮產業轉型的有益探索,2017年至今,景區已投入建設資金3800餘萬元,在基礎設施、文旅特色、產業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9年,石虎山成功創建為國家AAA景區,並成功舉辦了石虎山景區開園儀式暨首屆黃師浩文化旅遊節。
13日上午,在宜章漿水鄉石虎山舉辦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師浩祀典儀式之昭王公出巡。
黃師浩,漿水人,生於唐後期,官至都統,百戰百克,身殉國難,封武陵侯。自唐以後,歷代朝廷褒封崇祀,屢封至廣惠靈佑顯應昭德侯,明宣德四年賜春秋二祭,清鹹豐九年列入國家祀典。第二屆黃師浩文化旅遊節在12月13日推出了系列活動預熱,13日,在宜章漿水鄉石虎山舉辦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師浩祀典儀式之昭王公出巡,昭王公出巡活動是漿水鄉老百姓為祭典唐朝都統大將軍黃師浩的一種民俗活動,至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14日,在宜章漿水鄉石虎山武陵侯祠內舉辦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師浩祀典儀式,黃師浩祭祀習俗是漿水鄉的一種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有近1200年歷史。當地人十分尊崇黃師浩「生當侯封萬裡,死當廟食百世」的人生信念,通過祭祀活動弘揚民族精神,教導人們崇善盡孝,愛國愛家,團結上進。
14日上午,在宜章漿水鄉石虎山武陵侯祠內舉辦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師浩祀典儀式。
石虎山景區成功創成3A景區、黃師浩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正是宜章縣依託深厚的歷史人文資源,把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資源緊密融合,催熱了文旅消費,助推了全域旅遊,激活了鄉村經濟,必將有力地推動宜章縣美麗鄉村建設和全域旅遊發展,實現以旅遊業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