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男子手繪地圖介紹家鄉
地圖全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曼文圖
因為熱愛家鄉洛陽,幾年前,毫無繪畫基礎的呂飛龍拿起了畫筆。10個月的時間裡,他用腳步丈量家鄉的名勝古蹟,並把它們一一描繪在畫紙上,創作出一幅清新可愛的手繪洛陽地圖。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進,這幅充滿童趣的手繪地圖不僅有了漢英雙語,呂飛龍和團隊的夥伴們還研發設計出手繪地圖的線上版本,在牡丹文化節期間為更多遊客展示洛陽的魅力風景。
偶然想法,他將家鄉畫在紙上
呂飛龍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把家鄉名勝介紹出去,讓更多人看到洛陽的美,是他最想實現的心願。「除了龍門石窟、白馬寺等名勝古蹟,外地遊客對於深藏在洛陽老城區的特色景點並不熟悉。一次旅行時,我在外地看到了形式新穎的繪製地圖,便想為洛陽創作手繪地圖。」他說。
旅途結束後,呂飛龍開始設計繪製地圖。「沒有繪畫基礎,美術生畫起來非常簡單的建築圖,我得用好幾個小時才能畫好。」呂飛龍說,為了增加地圖的直觀性,在嘗試過幾次平面作畫後,他決定採用立體式畫法,讓洛陽的各個地標建築都能在地圖上「站」起來。
有了大概輪廓,呂飛龍便投入到地圖的創作中。「近點的地方,我利用上下班的時間空當去記錄,晚上回家畫下。」呂飛龍說,父母看到他這麼努力,也從不理解轉為了讚許。
幾版改進,手繪地圖如今有了線上版
幾個月的時間,呂飛龍將洛陽市區走了一遍,並將它們畫進了地圖中。看著初具模型的地圖,呂飛龍並不滿足,「洛陽周邊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景點,我都想把它們介紹出來」。為此呂飛龍特意購置了一輛專業的山地車,周末獨自去周邊景點採風。他騎車到過位於嵩山的少林寺,近70公裡的路程,足足花費了半天時間才騎到。「我記得特別清楚,有次是去洛陽郊區採風,回來路上車胎破了,只好一路把車推回家。」呂飛龍說,雖然繪製地圖的過程非常艱難,但地圖逐步完成後,他還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2013年,經過10個月的創作,呂飛龍的第一版手繪地圖完成了。「第一版是黑白色的,雖然運用了相對卡通的手繪形式,但是地圖看起來還是不算鮮活。」呂飛龍說,地圖完成後他仍然在找其他地區的手繪地圖學習經驗。2014年,經過改進第二版彩繪地圖創作完成,呂飛龍嘗試將它們投放在一些景區附近的商戶中,收穫了許多洛陽市民和外地遊客的稱讚。隨後呂飛龍再次對地圖進行改版,引入中英文解釋,讓外國遊客也能一覽洛陽的魅力。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紙質地圖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遊客,尤其是年輕遊客的需要。2018年,呂飛龍決定將手繪地圖製作成線上電子地圖,讓遊客和市民隨時都可查用。當呂飛龍將這一想法告訴幾位朋友後,得到了他們一致贊同,幾位好友一商量即成立了4人小團隊,開始著手研發和設計電子手繪地圖。
「電子地圖就不僅僅只是地圖,我們設計把洛陽地區的美食、特產等都在上面進行展示。」呂飛龍介紹說,電子地圖依然以手繪地圖為原本,點開手繪地圖上需要去的地方,立即就會關聯出詳細的地理地圖,做到更為精確地指引。同時,電子地圖裡的其他欄目還可以展示洛陽特產等,並且遊客還可以直接在地圖中打卡和評價自己在洛陽的旅行過程,供其他遊客遊玩參考。
今年洛陽市牡丹花會期間,呂飛龍和夥伴們忙碌近一年的電子地圖上線了。看到手繪地圖從紙質變為電子在線地圖,呂飛龍和夥伴們在高興的同時也依然在繼續完善地圖,「我們還要對地圖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挖掘出洛陽點點滴滴的美,讓人們更加了解洛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