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有一個愛發推特的總統,他叫川普。他發推特還不只是因為個人的愛好,而是想以推特治國。截止到2020年,川普的推特粉絲高達8800萬,粉絲數排名第八,排名第一的是跟著拜登一起拉川普下臺的歐巴馬,推特粉絲數已經超過1億。
川普自從2016年當選總統以後,藉助推特平臺頻繁發布時評政論。據他身邊的人說,「他(川普)每天都要發推特,就像我們要吃飯一樣。」
川普主政的這四年,白宮發布的重大新聞,基本上都是由川普在推特上進行第一手發布,如ISIS頭目巴格達迪的死訊、美國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公告、解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的消息……川普還創造了單日發布推特以及轉推的次數總和達到200條的個人紀錄。
這不禁讓我們好奇,這個川普眼中的「治國神器」,究竟是什麼東西?Twitter,官方中文譯名推特,是美國一個類似國內微博的社交網絡服務平臺。它可以讓用戶發布不超過280個字符的消息(中文、日文和韓文為140個),這些消息也被稱作「推文(Tweet)」。
推特的創始人是諾亞·格拉斯,但最著名的是早期投資者之一埃文·威廉士,後者成為推特的執行長。推特前身是約成立於2005年的Odeo播客平臺,業務擴展後,傑克·多西、布雷恩·庫克等人加入。在那個沒有社交軟體的年代,手機簡訊是人們即時溝通的首選,而推特的最初功能也就是想建立一個以手機簡訊為媒介的群聊軟體。
一開始的名字也不叫推特,當時的研發者只是想做一個移動端的產品。他們喜歡收到手機簡訊時那一刻的振動的感覺。於是,取了個名字,叫「twitch」(抽搐)。但他們覺得這個名字還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他是一個好產品的名稱。
所以他們從字典裡找到了這個單詞「twitter」(啁啾),意思是「很弱的脈衝信號」和「小鳥的啁啾」,而這正符合這個產品的大體設計思路。
推特從一開始默默無聞,到舉世聞名,留給世人非常經典的APP推廣案例。當時有一個名叫「西南偏南」的活動,是每年都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一系列電影、互動式多媒體和音樂的藝術節與大會。2007年「西南偏南」活動舉辦期間,推特人將兩塊60英寸的等離子顯示屏拼在一起並放在會議走廊上。各路明星,名流,文藝界的大咖們都在這裡面看到了數以百計的與會者通過他人的Twitter消息了解到現場活動情況。很快在場的所有人都在討論並發表有關這樣一個新事物的消息。使用量也從活動前的每天20000推增長到60000推。
甚至於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人蒂莫西·克林姆也在Twitter上發布了第一條來自地球外的Twitter消息。
Twitter公司經歷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到2010年,根據Twitter提供的數據,平均每天會產生6500萬條消息,也就是每秒750條消息。Twitter也成為了社交網絡平臺排名第三的軟體。
推特作為社交屬性的個人媒體,簡短迅捷,往往在重大新聞事件爆發時,會創造發推紀錄。在2010年NBA總決賽中當洛杉磯湖人隊贏得勝利時,推特的發布強度創造了一項紀錄,每秒鐘3,085條消息,隨後這一紀錄在日本隊與世界盃比賽中擊敗丹麥隊時被每秒產生的3,283條消息數量再次打破。當美國歌手麥可·傑克遜在2009年6月25日去世時,用戶每小時發布的包含麥可·傑克遜名字的消息就達到100,000條,導致Twitter伺服器一度崩潰。
如今推特擁有約5.17億註冊用戶,日活躍用戶數為1.66億。因此,也難怪川普愛發推特,他想控制輿論,樹立起接地氣,深得底層民意的形象。可惜,越大後來,越弄巧成拙。尤其是川普對疫情控制不利,使得川普每發布一條推特,底下的留言評論很多都是罵聲一片。
現在,推特官方宣布將永久封禁川普帳號。推特官方稱:「由於存在進一步煽動暴力的風險,我們已經永久封禁了川普的個人帳號。」物極必反,川普的「推特治國」的美國夢,終究成了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