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 12:13:3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民歌在流傳過程中,往往是由眼前所見或心中所想,編唱了第一句,一邊唱一邊想著如何將主旨表達出來,主旨一般都在歌曲的尾部。 民歌的內容十有八九都以愛情為主,故而民歌說到底其實就是以歌唱青春為主的歌曲。青春期的思念、憂慮、焦躁、激情……無不是民歌要表現的內容。高爾基曾說:「民歌是與悲觀主義絕緣的。」歌唱青春的民歌,總要給人以膽量、希望和幻想,以期人能變得更堅強。民歌就是活人的心聲,就是民意。 王洛賓曾說:「民歌最寶貴的地方,在於正確反映老百姓的輿論。民謠是最美的,它經過世代相傳、加工,把其精華流傳至今。」「民歌從人們口中出來,就像從大山中流出的甘泉一樣甜美。」 創作區別 在民歌中,往往看不到文人學者那種華麗的辭藻,而大多採用形象生動、樸素淺近,富有動作感、音樂感、色彩感的詞彙來表達主旨,這也正是靠口口相傳才得以流傳的民歌的特點。 民歌大量採用賦、比、興的創作手法。事實上,這三種藝術手法早在春秋戰國時就被人們使用。南北朝鐘嶸在《詩品·總論》中說:「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民歌在謀篇布局上基本採用這三種手法,不過有時興中有比,比中有興,比興常融為一體。 地域區別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民歌的風格大為不同。 新疆民歌一般都很熱烈,有舞蹈的感覺。《青春舞曲》的曲調是小調式,頗具新疆風格,適合表現奔放、開朗的情緒,很符合新疆維吾爾人的民族特徵。而中國南方民族卻以婉轉優美為主要特點,如《茉莉花》等,多為五聲調式。 《青春舞曲》的歌詞非常短小精悍,前兩句是比興:「太陽下山」和「花兒謝了」。這是兩種自然現象,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可以重複出現。雖然重複出現的時間不一樣,一個是明天另一個是明年突出了它們的共性。 前三句有雙關意味:「美麗小鳥飛去無蹤影」。首先,這句歌詞和前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面的事物都可以重複,而小鳥卻無法重複飛來。同時,又和第四句有共通之處:「青春」和「小鳥」一樣,都「不回來」了。 開篇四句非常精彩,前兩句屬於否定,相互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巨大差別,在審美上形成一種起伏跌宕的落差美。 四句歌詞中各有一個絕妙的動詞:「爬」、「開」、「無」、「來」,因為押韻,有一種琅琅上口之感,同時又在人們眼前豎起了一系列生動形象:太陽爬、花兒開、小鳥無、青春不來……也應和了題目中的「舞曲」,不僅旋律上有舞蹈之感,這些動詞還將這些動作表現得如舞蹈般酣暢淋漓。 「小鳥」是這首歌曲的核心詞彙。和很多民歌一樣,這首歌也使用了雙關的創作方法。也就是說,小鳥不單單指活生生的鳥兒,展開翅膀,呼啦啦飛走,留下美麗的弧線,還隱喻青春像小鳥,也長有翅膀,能飛走,再也看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