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時隔4個月再次降準0.5個百分點 釋放8000億資金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降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答: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並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此次降準是否有利於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答:此次降準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於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3、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並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為何央行選擇此時降準?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在跨年過程中,市場對於回購融資的需求會季節性地加大,此時資金可得性遠比資金成本重要。小幅降低MLF利率並無助於解決上述問題,而增量續作MLF可以從供需兩方面改善金融體系的跨年資金狀況。未來央行仍會採用MLF超額續作與(定向)降準交替使用的方式,向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即MLF超額續作幾次後進行一次(定向)降準。
綜合各方分析看,元旦前後降準可以達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第一、臨近春節,市場資金需求量大,降準可以向市場釋放充足流動性,滿足春節前的資金需求高峰。
第二,降準可以向銀行釋放低成本的中長期資金,利於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從而帶動LPR報價和貸款實際利率的下降,達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
第三,銀行通常會在年初對貸款項目集中投放,加之明年一季度地方債有望集中發行,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降準有利於為銀行信貸投放和地方債發行提供充足的流動性。
降準八大影響與你的錢袋子有關
01.多數銀行存款利率維持不變少部分可能下降
降準對銀行存款利率沒有直接影響,大部分銀行將維持不變。不過由於降準之後銀行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少了,可以利用的資金變多,等於資金面變寬鬆。雖然存款基準利率不變,但是銀行如果不差錢就可能將利率上浮幅度下調。
02.國債利率保持不變
國債的利率一般與存款利率密切相關,每次降息之後的新一輪國債利率都將隨之下降,不過降準則對國債沒有影響,利率將保持不變。
03.大額存單利率不受影響
大額存單與國債相同,利率都與存款利率掛鈎,以3年期為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一般與基準利率持平2.75%,而大額存單卻比基準利率上浮40-52%;城商行和農商行定期存款利率在3-4%區間,而大額存單則一般上浮55%,達到4.2625%。
目前大額存單利率普遍較基準利率上浮40%,高起點、低利率早已遭受質疑,如果利率再下調,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會變得更小。本次降準之後大額存單利率預計不會受到影響。
04.降低銀行理財收益率
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3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
05.增加債券需求債券利率將下行
降準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後商業銀行自營帳戶增加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65%以上是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佔比在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06.P2P理財收益長期將走低
當前,P2P作為網際網路理財的一種重要形式,已經開始走進了百姓的「錢袋子」。而此次央行降準,會不會對P2P產生影響呢?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降準對開展個人信貸業務的P2P行業基本沒有影響。雖然降準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以及傳導出的貨幣總量增加,或將降低社會整體融資成本,也將對網貸平臺收益率產生影響,但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整體來看,雖然網貸行業收益率水平短期內不會明顯下跌,但長期預計仍將走低。此外,降準之後寶寶收益率繼續下滑板上釘釘。
07.降準股市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降準屬股市重大利好,下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不出意外將大幅高開。考慮到2008年以來歷次降準後上證均高開低走甚至大跌,投資者需提防重複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劇。例如2015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準消息後,第二天滬深股市反而雙雙收跌。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降準對於各個板塊和概念的影響不一,如果從行業而言,金融、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都將獲益。
受益板塊一:資金敏感型品種
無論是銀行還是地產,都屬於資金敏感型品種。對於銀行而言,降準最大的利好在於可貸規模比例,據測算,準備金率下調0.5%將為銀行帶來3700億元的資金釋放,從貨幣乘數變化的角度計算,理論上將帶來15000億元左右的M2增加。相同的還有地產行業,雖然這種影響同樣有限。半年內準備金兩次下調,並不意味著對於地產開發商信貸控制的解禁,但流動性預期有所好轉,不排除部分剛需入市的可能,至少成交量的些許好轉有利於緩解房企緊繃的資金鍊。作為利息敏感品種的保險股也會小幅受益。前期關於放開交強險對於保險行業是突發利空。但降準會增加降息預期,進而推動債券等資產價格上漲,這點從國債指數去年以來的單邊上揚走勢中就不難看出。而債券是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標的,其價格上揚也有望對衝交強險放開的利空。
地產股:萬科A、保利地產、招商地產、金地集團、華夏幸福、廊坊發展等。銀行股: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券商股: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長江證券、國信證券等。
受益板塊二:大宗商品類
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個是實體經濟的需求端,另一個則是對於流動性的預期。前者而言,至少上半年不會有明顯起色,但市場已有一定預期。配合全球流動性鬆動的預期,可能成為影響大宗商品走勢的超預期因素。
有色金屬股:銅陵有色、中國鋁業、江西銅業、中金嶺南、鋅業股份、雲南銅業、廈門鎢業等。
受益板塊三:高分紅概念股
降準雖然不等同於降息,但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些許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落。資金價格的回落也會是民間借貸等資金信貸的投資回報率回落。相比之下,藍籌股,尤其是始終能夠保持高分紅比例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有所突出。目前正是年報陸續披露階段,對於高分紅、低市盈率的藍籌股而言,正是一個長期價值凸顯的時候。
08.樓市影響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加大對經濟大環境的扶持,會對房地產周邊有所利好,進而提振樓市信心,但其本質並不是為了放鬆樓市調控,對樓市的利好影響也會表現得比較溫和。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政策基調下,未來幾個月的房地產信貸政策仍將趨嚴。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騰訊財經表示,此次降準對房地產市場有積極作用,能降低房地產企業資金成本,他預計後續市場還會釋放寬鬆的貨幣環境和銀行貸款環境,這對於刺激房地產市場交易都有積極作用,同時也要防範借降準的房價炒作現象。
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有什麼區別?
作為普通老百姓看到這條新聞時會有些許疑惑: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所謂降準,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簡單來說,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要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給銀行來保管,作為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佔銀行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要求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是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盲目放貸,導致銀行沒有充足資金兌現儲戶的存款。
舉個例子,降準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為20%,那麼銀行每收進100元存款,就要上交20元給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剩下的80元才能去放貸。如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後,那麼銀行可以放貸的金額就可以變為80.5元了。
央行降準是為了釋放銀行業的流動性,讓市場上的錢多一些,根據2014年底銀行數據進行粗略測算,央行降準後,銀行釋放的基礎貨幣約在6000億元左右。
那麼降準和降息有什麼區別呢?
降息是降低銀行的貸款利率,沒有增加市場資金量,但可以改變資金的投向。其主要是為了鼓勵企業的投資行為,但不一定代表貨幣流通量就會因此增加。降息主要有兩個作用:1、通過降低央行存款回報,讓錢進入銀行之外的市場,提高交易活躍度;2、可以降低貸款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所以簡單的來講,降準是投放流通貨幣,降息是鼓勵投資。
降準該如何操作?
說起來,寬鬆貨幣政策可以有很多種操作方式。直接印鈔票是一種,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是一種,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注資也是一種。如果是印鈔票,增加流通中的貨幣,大家就會覺得手裡的錢「毛」了;而降準、買入債券等,理論上就會使需要錢的企業和個人更容易地貸到款,一般可以刺激經濟更快發展。
降準,首先應該弄清楚存款準備金率到底是什麼。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影響的是銀行手頭所有的流動性資金,因為央行對於商業銀行是有規定的,商業銀行必須在央行存有一定比例的錢,這些錢是不能用於貸款的。比如銀行有100萬,準備金率是15%,那麼只有85萬可以放貸;如果降低到14.5%,就有85.5萬可以用來房貸。
因此,降準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商業銀行可以用於貸款的錢增多了,市場上的流動資金也就多了,但這和印鈔票是不能等同的——印鈔票是直接增加總的貨幣量,而降準是將原來「凍結」的貨幣釋放出來,總的貨幣量並沒有增加,但二者都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那就是增加市場上的流動資金。
那麼降準對我們普通居民手裡的錢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居民對於手裡錢的變化感受最明顯的可能還是物價的變化,說降準對於物價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但關鍵是影響有多大,以目前我國的物價水平來看的話,這種影響還是比較小的,考慮到目前我國不少商品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即便適當的增加社會流動資金,這類商品的價格受到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2008年11月,為應對經濟危機、「保增長」,中國的貨幣政策首次提出「適度寬鬆」;2年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11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同樣,在經歷了幾年的「穩健」之後,2016年「略偏寬鬆」的說法,也可以看作是在當前較為低迷的經濟局勢下的應對舉措。
我們都對美國「量化寬鬆」(QE)的說法耳熟能詳。其做法,則無非是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通過大量印鈔票的方式來製造和投遞流動性,穩定市場的情緒和秩序。從結果看,至少對當時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秩序穩定還是起到了作用的。
因此,如何看待從「略偏寬鬆」到「降準」,得把很多事兒結合起來看。
央行2019年以來歷次貨幣政策調整一覽
9月6日:央行:9月16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
9月6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本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在改善流動性投放結構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上更進一步。
5月15日:對中小銀行實行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2800億元
5月6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對僅在本縣級行政區域內經營,或在其他縣級行政區域設有分支機構但資產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農村商業銀行,執行與農村信用社相同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該檔次目前為8%。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1月25日:央行開展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資金2500億元!
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央行稱,在政策激勵下,與上年相比,更多金融機構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標準,可分別享受0.5個或1.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優惠。
央行表示,此次動態考核淨釋放長期資金約2500億元,加上1月4日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後淨釋放的長期資金3000多億元,以及1月23日開展的2575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上述三項措施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1月4日: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淨釋放長期資金8000億
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樣安排能夠基本對衝今年春節前由於現金投放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有利於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央行稱,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1月2日:央行實施鬆緊適度貨幣政策將釋放逾7000億流動性
1月2日晚間,央行公告稱,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這有利於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受益。(文/金龍)
(來源: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