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夢
01
最近,一部大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浣碧的扮演者藍盈瑩,頗受爭議。一部分人說她自律,上進,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另一部分人說她充滿了野心,活脫脫是現實生活中的浣碧。
浣碧在《甄嬛傳》中的人設是不討喜的,明明是丫環的身份,內心卻依仗著和甄嬛是同父異母的關係,把自己也高看一等。
想要和甄嬛一較高下,在皇上面前出風頭,企圖引起皇帝的注意,好讓自己飛黃騰達;為自己的母親打抱不平,同時又因為同樣的目的,想讓皇帝高看自己一眼,背叛甄嬛,投到曹貴人的門下……
等等一系列的行為,讓這個人物備受爭議。
浣碧在劇中的感情線,就是和果郡王,單相思之後終於能夠如願以償地陪伴在果郡王身邊,卻始終得不到果郡王的心。
因為對果郡王而言,浣碧根本就不是那個對的人。
02
浣碧喜歡上果郡王,從見第一面就開始產生傾慕,後來甄嬛遇到危難的時候,浣碧總是會以此為名接近果郡王。
可惜,浣碧並不是果郡王的良人,因為價值觀不一樣。
在劇中有一個細節:果郡王和甄嬛通過飛鴿傳信的時候,浣碧曾在一旁酸溜溜的說,想要學習讀書寫字,不然,連兩個人在信上寫了些什麼都看不明白。
因為身份的限制,浣碧的受教育程度並不是很高,自然而然眼界也比較狹小,和甄嬛相比較起來,已經是相形見絀,比不上甄嬛通透,也比不上甄嬛智慧。
更別說和果郡王在一起了,作為皇室貴族,果郡王自然是博覽群書,通古曉今,甚至還可以和皇帝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隱晦的指點一二,迴避自己的鋒芒。
浣碧和果郡王就不是一個段位的人,自然而然,也沒有辦法到一起,更確切地說,是果郡王看不上浣碧,儘管浣碧有幾分樣貌和甄嬛相似,但神韻卻差了很遠。
比起甄嬛的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浣碧的心胸中總是有股子小家子氣,退去主角的光環,單單從人設上分析,還是甄嬛和果郡王更為般配。
而浣碧,是和果郡王不般配的人選,更確切地說,兩個人的價值觀壓根就不在一個段位,在交談上,更多的是牛頭對不住馬嘴。
和價值觀相同的另一半在一起,是喜悅,是歡喜,是高山流水,覓得了知己,一如甄嬛和果郡王,還沒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舞曲相和諧,一支驚鴻舞搭配著天籟之音,驚豔四座。
在情感中,就是要和價值觀相同的人在一起,這樣才可以相處舒服,避免曲高和寡的尷尬。
03
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除了價值觀不同,實在沒有辦法對對方產生感覺,還在於,已經看清楚了對方的為人,所以難生愛意。
浣碧的嫉妒心比較大。
儘管甄嬛是自己的姐姐,卻仍然想要和對方一較高下,覺得自己容貌並不遜色多少,可以引起皇上的愛憐。誰料到,那些成功人士喜歡一個女孩子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只關注外在的顏值,比起顏值的加分,精神世界才是首位。
因而皇帝誇了浣碧的可愛之後,依然覺得審美俗不可耐。浣碧羞愧的跑出去,梨花帶雨委屈之時,恰巧碰見了果郡王。
果郡王自然能想通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自然看破不說破,明白了浣碧的為人。
皇宮本身就已經是很複雜的地方,再和一個心機很重的女人在一起,會累上加累,壓迫得原本喜歡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果郡王喘不過氣來。
果郡王直到喝下毒酒,從來都沒有把浣碧放在心上過,除了看在甄嬛的面子上,把管理王府的權利交給了浣碧,更多的時間是交給了真心喜歡果郡王的孟靜嫻。
劇中很多情節都可以證明,浣碧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為了攀高枝出賣長姐,後期還策劃方案,使用技倆,讓果郡王珍藏的甄嬛小像看似無意實則精心安排掉落在皇帝面前。
在緊要的關頭又主動出現承認,用眾人都知道的果郡王的病重陪侍,和香包中的杜若花瓣,成功晉升成了果郡王的側福晉。
這一系列暗戳戳的操作,果郡王怎麼能看不出來?尤其是,得知浣碧把自己算計的時候,若不是看在甄嬛的面子上,可能會抗旨不尊。
愛情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單純一點,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事理而不玩心機,可是浣碧赤裸裸的把自己的心機擺放在果郡王面前,也難怪果郡王沒有辦法對浣碧產生好感,寧願多寵幸孟靜嫻一些,也不希望和一個相處很累的人在一起。
04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或許浣碧是真的喜歡果郡王,所以才會慢慢的喪失對皇帝的執念,會放下所有作為女孩子的矜持,當得知果郡王生病的時候,主動申請去照顧。
甄嬛遇到了什麼危險,對於浣碧來說同樣如此,浣碧在危險中能夠想到的第一個人,也是果郡王,每次都是這樣子,也顧不上去想是否合乎禮節,只知道對方神通廣大,一定能幫助自己解決為難之中的問題。
還會在看到果郡王並沒有像傳言中說的那樣喪身大海,反而一臉滄桑疲憊地出現在自己面前,不管不顧,衝上去給心愛的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即便是果郡王從來就沒有愛過自己,卻愛著果郡王所愛,與果郡王一起守護甄嬛的安寧,一直到隨愛人離去。
可惜愛情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兩個人的雙向選擇才可以產生。
果郡王不喜歡浣碧,那麼對方的一腔真情,只好被辜負。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心愛的權利,也都有權利去選擇喜歡上怎樣一個人。
於浣碧而言,喜歡果郡王那樣太陽般的男人,無可厚非;於果郡王而言,不喜歡浣碧,同樣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