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1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
黑頂蛙口夜鷹
Batrachostomus hodgsoni
脊椎動物,鳥綱,夜鷹目,蟆口鴟科,蛙嘴夜鷹屬。別名黑頂蛙嘴夜鷹、黑頂蟆口鴟、「老害怕」等,多棲息於亞熱帶低山丘陵地帶,是中國唯一一種蟆口鴟,國內僅雲南分布。照片攝於普洱。
黑頂蛙口夜鷹為中等體型鳥類,體長約為24釐米左右,喉部為白色,頭部頂端大多為黑褐色並伴有棕色斑紋。身體上部包括雙翅以及尾部的表面為棕褐色,夾雜有黑色橫斑和白色圓斑。
黑頂蛙口夜鷹是黃昏獵手和夜間精靈,白天卻是一個十足的「大懶蟲」。這樣「顛倒時差」的生活方式是因為夜鷹目鳥類都是「夜貓子」,它們大多在黃昏時開始覓食,有人曾見到過其在空中成功捕捉昆蟲的樣子。相對於黃昏和夜晚的活躍,白天黑頂蛙口夜鷹常常躲在樹木或灌木叢密集的枝丫間睡大頭覺,正如照片中的那樣。不過,千萬不要認為黑頂蛙口夜鷹「睡死了」,其實它隨時保持著警惕,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馬上「跑路」。
在雲南,黑頂蛙口夜鷹被人們叫做「老害怕」,特別是小孩子晚上鬧騰不睡覺時,大人們常常都會嚇唬說:「你再不乖,小心晚上『老害怕』來找你。」一般情況下小孩子就會被嚇得乖乖睡覺去了。
「老害怕」這個充滿雲南風味的「外號」來自於黑頂蛙口夜鷹的嘴巴,和其他鳥類比較尖長的喙(鳥類嘴巴的統稱)不同,黑頂蛙口夜鷹的喙較短,但卻有著誇張的寬度,當其張開喙時很像蛤蟆或青蛙的大口,再加上其夜間活動的習性,所以就成為了民間恐怖元素「老害怕」的原型。
雖然外號不好聽,但是黑頂蛙口夜鷹絕對是人類的朋友,它能消滅蛾子、蝗蟲等大多數種類的害蟲,不過由於人類頻繁的活動以及對其棲息地的破壞,如今野外已經很難再見到黑頂蛙口夜鷹了。
王英,生態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雲南省攝影家協會、昆明攝影家協會會員。參與完成國家基金項目《胡兀鷲繁殖生態學》的研究拍攝。長期從事鳥類生態攝影,致力於用鏡頭詮釋自然之秘。
一起來回顧一下
前幾期
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
我和搭檔「小蘑菇」一起勇闖天涯——種子植物·黃花杓蘭
好暖氣,梭砂貝母造!——種子植物·梭砂貝母
貧瘠之地的藍色精靈——種子植物·華麗龍膽
哦,我不需要專一的愛情——脊椎動物·青腳濱鷸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嘴大吃四方》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