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市民在山東青島市北區口袋公園「昌樂園」遊玩。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居民在北京西城區京韻園(一期)長廊中閒聊。 本報記者 史志鵬攝
江西南昌瑞園健身步道。南昌市城市管理局供圖
江蘇海安市新世紀廣場上的小公園。翟慧勇攝(人民視覺)
宋家香口袋公園鳥瞰。福建莆田市園林管理局供圖
口袋公園,因其面積小、常散落或隱藏在城市中而聞名。一般而言,公園景色優美,植物種類豐富,配套設施齊全,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在很多地方,大到一片空地,小到一處角落,都會被充分利用起來。「見縫插綠、出門見綠」正於細微處顯現。
在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同時,有的地方還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將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融進口袋公園,賦予其更多的文化內涵。一方面,讓文化得以傳承,使記憶得以延續;另一方面,對外充分展示城市風貌,打造靚麗城市名片。
「郵票綠地」真愜意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麗景路與紅谷中大道交叉口東北角,綠樹成蔭,空氣清新。三五成群的市民或在涼亭休憩閒聊,或在健身步道放鬆身心,或在羽毛球場揮汗如雨,健身廣場、休閒廣場不時傳來陣陣歌聲、歡笑聲。
而就在2個多月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
公園入口矗立一座景石,上書「瑞園」二字。「之所以起名『瑞園』,是因為旁邊就是普瑞花園小區,和其中『瑞』字契合,取『祥瑞』之意。」紅谷灘區城環局綠化科科長陶俊平向記者介紹,居民來遊玩時也會產生一種歸屬感。
瑞園建成,廣受歡迎。「家門口有這麼一個散步賞景的好地方,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品,日子也越過越有味!」附近的居民紛紛點讚。
「起初,我們對附近小區的居民開展問卷調查,主要看看大家心目中的休閒綠地應該是什麼樣。」陶俊平說,「大家興致很高,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工程施工有一定噪音,但在公園建設過程中,並沒有居民投訴。不僅如此,有居民每天路過時還會詢問進展,「很多居民當起了監督員。他們的參與和支持,讓我們很感動!」
當時調查收集的訴求,有許多如今已變為現實。
園內保留了大部分原有骨幹樹種,充分挖掘林下空間。增設了道路、健身器材、公廁等配套設施,還種植了八月桂、香泡、含笑球等芳香植物。
走進智慧書屋,人們只需掃碼註冊,便可盡情享受在林間閱讀的樂趣。
下雨積水怎麼辦?設計者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採用架空木棧道和鋪設透水混凝土的方法,讓雨水下滲至路基碎石層或綠地內,通過覆土盲管滲透到植草導水溝,最終匯入花園或市政雨水管網。
在此漫步,能時刻感受到精神文化的力量。「我們突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每個公園都有一種精神表達。比如,瑞園展示的就是井岡山精神。」可不!形態各異的景觀小品向市民傳遞著紅色精神,其中一組刻著井岡山精神內涵的山狀景石尤為引人注目。
近年來,南昌市在街頭閒置空地、斑禿區、廢棄地、邊角地、老舊社區等地見縫插綠,本著「應建盡建、應綠盡綠」原則,建成200多個類似瑞園的小公園。
「我們稱這種小公園叫『郵票綠地』!目的就是讓市民出門見綠,切實滿足市民就近遊園的需求。」南昌市城管局綠化監管處處長方有良說。
郵票綠地面積小,建起來是不是省事?方有良表示,面積雖小,但也會對綠地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管,以確保市民遊園安全、便捷、舒適。比如,對設計方案進行聽證,對植物配選、質量和地面覆蓋物標準等提出要求,在建設完成後會有嚴格的驗收程序,並加強後期日常養護管理。
讓文化在園中傳承
7月的北京,烈日炎炎。西城區大柵欄西南角、珠市口西大街路北的一處公園讓人眼前一亮。往裡一走,瞬間清涼愜意;仔細一瞧,竟然別有洞天。在油松、竹子、花卉的點綴下,一塊大景石立在中間,「京劇發祥地」五個金色大字鐫刻其上。這兒就是京韻園。
「京韻園的建設共有三期。一期和三期挨著,歷史上是紀曉嵐故居的西跨院,二期在故居東側。」京韻園設計師郝勇翔說,原來這裡有不少違建,後來政府開展「疏整促」工作,將違法建築陸續拆除,為公園騰出了空間。
剛過中午,園裡的市民不多,有的三三兩兩坐在長廊裡嘮嗑,有的正倚著廊柱打盹。「一般每天早晚,市民來逛的比較多,時常傳來幾聲戲曲聲,京味兒十足!」
到過京韻園的人,離開時都會對京劇有新的認識。因為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訴說著自己和京劇的淵源。
清朝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京演出。期間,他們都落腳於大柵欄附近。在這裡,他們與其他劇種曲目不斷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於此,一期的設計主要圍繞發祥展開。」郝勇翔繼續介紹,1931年,梅蘭芳等在紀曉嵐故居內成立了北京國劇學會,後來「富連成」京劇科班入駐,京劇逐漸走向成熟,達到鼎盛。「這些在二期和三期的設計中都有體現。」
從綠樹掩映下的門洞穿過,三期園子映入眼帘,和一期形成臺前幕後的空間格局。屏風上「富連成科班訓詞」立馬吸引了目光,其中第二句「自古人生於世,須有一技之能」,正是不遠處古建亭兩側的楹聯。「這塊場地呈螺旋狀,給人一種空間越來越大的感覺,代表科班的影響越來越大。」看著寓意科班培養出七科京劇演員的七株七葉樹,很容易感受到園子厚重的歷史積澱。
朝東再走幾步,就到了二期園子。「二期採用了城市森林理念,儘量營造銀杏林、國槐林等長壽樹種林,路的面積小一些。」
「看!左邊這個是京劇的鼎盛時期,右邊是發展時期。」順著郝勇翔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兩處風格迥異的建築。左邊的更像是傳統戲臺,「四大名旦」的匾額掛在正中;右邊則是現代化的鋼結構廊架。
曲徑通幽,微風襲來,樹葉的沙沙聲在耳邊作響。
「這兒的樹葉很有特色,像衣服!」「這是鵝掌楸,俗稱『馬褂木』,葉子的形狀像馬褂,和京劇有所呼應。」
「在自己設計的公園裡逛,感覺很酷吧?」
「關鍵要看市民是否喜歡。有時能聽到大家真心誇這兒好,心裡就很滿足。」
2016年到2019年,北京市西城區共建62處口袋公園,佔地11.49公頃。2019年末,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至97.18%。
「文化層面的體悟讓人們記憶更深刻。西城區文化底蘊深厚,我們十分注重歷史文化保護,並把這種元素融入口袋公園的建設中去。這也是一種讓文化傳承下去的方式。」西城區園林綠化局黨組成員、調研員王軍表示。
勾起獨特的「城市記憶」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的圳湖公園,一座亭子和一組雕塑令人印象深刻。「亭子叫『思源亭』,取『飲水思源』之意。」東圳水庫管理局辦公室副股長何少欽對記者說。再往前,一組生動反映建設者勞作場景的雕塑進入視線,挑扁擔、揮鋤頭、做測量、推小車……
一談到圳湖公園,不得不提及東圳建庫的歷史。「建這個口袋公園,就是為了紀念當初先輩們建庫的艱辛。」
當地素有「雨落仙遊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的說法。即木蘭溪上遊每逢下大雨,洪水就會灌入東西鄉平原和南北兩岸,對下遊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威脅。當時莆田縣委、縣人委經過初步勘測,決定在木蘭溪最大支流延壽溪中遊興建東圳水庫,讓百姓免受洪水之災。
1958年6月,工程開工。建設條件十分艱苦,沒有機器,人們就用鋤頭、簸箕等簡陋工具劈山挖土、截流築壩,甚至肩挑手扛。「在那樣苛刻的條件下,建設者還創造出多種提高工效的技術方法,測量數據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真是偉大!」何少欽感嘆。
「水漲一寸,壩高一尺!」是口號,也是與洪水搶時間的真實寫照。奮戰22個月後,水庫建成並投入使用。在這一過程中,孕育出了「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東圳精神,而這段歷史,也成為莆田人民建設家園的集體記憶。
如今,東圳水庫已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生活工業供水、生態補水、發電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水庫,擔負著莆田150萬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公園結合地勢修建了步道、小廣場等設施,種植了枇杷、碧桃、紫葉李等喬木,滿足附近居民觀賞遊玩需求。
如果說在圳湖公園可追尋60年前的記憶,那麼在宋家香口袋公園,便是為了一睹千年古樹的芳容。
宋家香是莆田僅存的一棵千年古荔枝樹,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之前由於四周房屋環繞,光照不足,通風不暢,古樹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周圍居民也很痛心。「我們做了大量協調工作,把古樹附近的建築全面拆除,回填種植土,並與宋家香的土壤進行銜接,讓古樹充分吸收陽光和養分。」莆田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許建泉說。
圍繞古樹,月季、香樟、雞冠刺桐等品種搭配有序,配建了園路、座椅等設施。一座小巧精緻的公園躍入眼帘。
「要想真正讓人記住,口袋公園建設必須充分體現本地特色。」許建泉表示,無論是圳湖公園,還是宋家香口袋公園,具備基礎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滿足了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有了它們,城市就有了記憶,莆田人記得住鄉愁,外地遊客也能了解這座城市的氣質與精神。(本報記者 史志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7月20日 第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