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以後,上海霧霾頻發,尤其是上周末空氣品質不佳,使市面上空氣淨化器熱賣。
除了家用"大個頭"空氣淨化器外,車載、桌面個人用的小型空氣淨化器,由於其體積小、攜帶方便、售價較低、宣稱功能強大等優勢,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記者查詢發現,此類產品尚無國家標準,很多產品也缺少與之相適應的質量要求。在近期有關部門開展的風險監測中,許多淨化器露出"狐狸尾巴"來,有的產品宣傳可以除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質,但其實沒有配置淨化模塊,有的產品非但沒有淨化效果,甚至會產生臭氧,汙染空氣,對人體造成傷害。
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在某知名電子商務網站上輸入關鍵詞"小型空氣淨化器",一下子就跳出2000多款產品。記者發現,這些產品名稱讓人眼花繚亂,原理也是五花八門:活性炭、負離子、HEPA技術、光觸媒、紫外線、臭氧、靜電技術,不一而足。功能更是"強大",除甲醛、除霧霾、除PM2.5都有,售價從30多元到近萬元。一款售價940元的小型淨化器,月銷量達到3569筆,熱賣可見一斑。
那麼,這些小型空氣淨化器是否真那麼"神"?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期開展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中,採集樣品30批次,覆蓋本市生產和銷售的主要品牌,結果,7批次產品臭氧濃度超過1.0毫克/立方米,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24批次產品標稱或宣傳具備甲醛淨化功能,但其中僅有2批次產品淨化效率不低於50%,有9批次產品不具備甲醛淨化功能;23批次產品標稱或宣傳具備甲苯淨化功能,但其中僅3批次產品淨化效率不低於50%,有14批次產品不具備甲苯淨化功能;26批次產品標稱具備PM2.5淨化功能,其中17批次產品淨化效率不低於50%,有1批次產品不具備此功能。
"活氧""負氧"適得其反
與空氣淨化器不同,小型空氣淨化器尚無國家標準。有關部門的監測主要是參考《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淨化功能空氣淨化器的特殊要求》《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等國家標準和要求。
質監部門提醒,消費者應慎重購買宣稱具備臭氧、"活氧"、"負氧"等技術的空氣淨化產品,避免臭氧危害。對於使用靜電集塵技術、負離子技術的產品,應關注實際臭氧發生濃度(臭氧臭味類似魚腥味)。
消費者應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購空氣淨化器,重點關注需要解決的汙染物對應的去除能力,如:新車使用時重點關注甲醛和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淨化能力強的產品,用於霧霾多發區時關注產品對PM2.5等顆粒物的淨化能力,用於人員較多的場所時關注產品的除異味和除菌能力等。選購注重淨化性能的產品,不要迷信過多的輔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