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貓頭鷹我們攆都攆不走啊!莫非它也想來蹭粽子吃?」6月2日端午佳節,家住達州市宣漢縣君塘鎮的符先生報料稱,當天下午3點左右,自家二樓陽臺上來了一隻貓頭鷹,攆都攆不走。記者從相關單位獲悉,貓頭鷹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可以放飛或者送入動物園。
「怪鳥」登門 原來是只貓頭鷹
據符先生介紹,這是自己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貓頭鷹。當天下午3點,自己從外婆家回來,突然發現二樓陽臺上站著一隻「怪鳥」,「一開始還以為是只小雞仔呢」,靠近一看,這隻怪鳥的眼睛像貓眼睛一樣,鄰居們得知情況後都來看稀奇,經大家「集體鑑定」,最後才知道這是一隻貓頭鷹。
這隻貓頭鷹當時很奇怪,當符先生靠近它時,它也不飛。看著這隻「怪鳥」,符先生準備把它養起來。就在符先生把貓頭鷹捉下來放在紙箱內時,附近居民說貓頭鷹飛入家中不吉利,符先生便準備把它攆走。但它每次飛出四五米就落地了,而且還不停往回飛。
符先生以為這隻貓頭鷹受傷了,但經過仔細檢查,它根本沒有傷,「看樣子,它像是一隻未成年的小貓頭鷹,找不著媽媽了。」符先生笑道。
它很挑食 不吃粽子愛肉絲
「如果它飛不起來,肯定會餓死。」看著貓頭鷹一次次落在地上,符先生不忍心又將小傢伙放回了紙箱內。一開始,符先生像餵小雞一樣給它放了一把米,但貓頭鷹連看都懶得看一眼。「今天是端午節,難道它是想吃粽子?」符先生又掰了一點粽子給貓頭鷹,但貓頭鷹還是不搭理。
聽老人說貓頭鷹吃肉,於是符先生又從冰箱裡拿出一塊瘦肉絲,果不其然,貓頭鷹一口就搶過去了。
目前,這隻小貓頭鷹仍呆在符先生為他準備的紙箱內。「自己只能先餵著,等它能飛了,我就把它放了。」符先生稱。
部門提醒:貓頭鷹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隨後,記者從達州市林業局獲悉,貓頭鷹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鼠類為主食。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當地鼠害。而每年3到6月是貓頭鷹繁衍的季節,貓頭鷹飛入農家很有可能是小貓頭鷹剛開始學飛,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林業局工作人員提醒,如果遇到貓頭鷹飛入家中,可以放飛或送動物園。
新聞連結
漢代端午節流行喝貓頭鷹肉湯
五月初五端午節,早期的五月因五與「忤逆」的「忤」同音,成為古人心中的「惡月」。五月初五,漢代宮廷就流行皇帝帶著大臣一起喝貓頭鷹肉湯的典故,而各地州郡也要主辦喝貓頭鷹肉湯這種儀式。據說是因為貓頭鷹是害母的不孝之鳥,古人藉此彰顯孝道和忠君思想。因此最早的端午節食並不是粽子,而是一碗貓頭鷹肉做成的羹湯。 宗禾
原標題:端午飛來貓頭鷹不吃粽子吃肉絲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白川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