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女主播實名救助毀容女遭質疑 被網友評為「中國最美女主播」
自稱將籌建「主持人愛心基金」,網民說她是「中國最美女主播」
時報綜合報導 「是有意作秀還是真情使然?」,「是新聞第一還是救人第一?」……23歲河南電視臺記者曹愛文因在採訪中先救落水兒童,曾經在網際網路上引發這樣的激烈論爭。然而,相同的論爭再次引爆網絡社區,只不過爭議女主角換成了「江蘇電視臺新聞女主播賀笑」,原因是她在網上實名發帖,請求救助一名已經毀容12年的活潑女孩。
所幸的是結局完美:曹愛文最終被網友評為「中國最美女記者」,而賀笑贏得「中國最美女主播」的美譽。實名求助只為幫毀容女
「賀笑」遭誤讀是緣於她10月23日在天涯、西祠等社區發布的《新聞女主播實名制全球求助:毀容賀笑期待破繭成蝶》的帖子。其中,賀笑自稱是江蘇衛視新聞女主播,主持播音已經20多年,很少上網,為救助一名與自己同名的毀容女孩「小賀笑」,只好請求網友幫助。
賀笑說,「小賀笑」家在江蘇連雲港市贛榆縣,今年17歲,幼時經歷火災,已經嚴重毀容12年。「我平時很少上網,如果不是因為賀笑這個名字,我不會一下子就對這個姑娘這麼關注,願意為她四處奔走。現在,一個農村女孩的命運驅使我和我的同事一起,通過網際網路向大家尤其是國內外醫學整容權威們尋求幫助,不一定是錢財方面的,能提供相關信息的更好。」
隨後幾天,這個被網友稱為「美麗賀笑行動」的帖子迅速在論壇流傳,一時間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賀笑說,她決定去「小賀笑」家看看,並邀請兩位整形專家同行。面對「小賀笑」被大火燒壞的臉,賀笑最初的反應跟普通人沒有區別:「儘管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看清小賀笑臉的剎那,我的心還是緊緊揪了起來。那張臉,真的……」
「臉燒傷」讓她四處碰壁
在帖子中,賀笑還公布了毀容女孩「小賀笑」的尷尬歷程。「小賀笑」說,現在她經常夢見12年前那場殘酷的大火:「我和小夥伴在草垛裡玩耍,然後他就點著火柴,火燒得很大,他就跑了。我抱著頭哭喊,卻怎麼逃也逃不出來。」當時,小賀笑生命危在旦夕,醫生和民鄰們都勸她父母放棄治療,但「小賀笑」的媽媽給醫生跪下了……於是「小賀笑」被全力救活,但面部嚴重燒傷。此後,孩子們見到她驚叫著跑掉,學校屢次拒絕她入學。隨著年齡的增長,「小賀笑」渴望像正常人一樣有份工作,但她的臉讓她四處碰壁。「今年3月份我去找過工作,有的老闆一看到我,就大聲喊叫,叫我『滾』!他們都看著我害怕。」
小賀笑待人接物落落大方,這出乎女主播賀笑的意料之外。更讓賀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連畫筆都買不起的孩子竟然無師自通,用健康的左手畫得一手好畫!《藏女犛牛圖》、《三國演義人物》……在那個家徒四壁的房間裡,小賀笑的一張張畫是最豪華的裝飾。輟學以後,賀笑幾乎就沒出過門兒。她用畫畫來排解自己心中的苦悶。小賀笑最愛畫的,就是這一個個完美鮮活的少女形象。她說:「我也想跟正常人一樣。」
真心幫忙「作秀」也美麗
由於醫生初步預算「小賀笑」整容費大約20萬元,女主播賀笑首先想到在網上發帖,因為她覺得關注的人越多,解決小賀笑的問題就越大,小賀笑命運越能改變。
但是,網民覺得賀笑的身份特殊,替毀容女的真心求助無奈遭遇質疑,引發「是有意作秀還是真情使然」的網絡「口水戰」。對此,賀笑說,難道自己身份特殊,就連以網民身份求助的權利都沒有?於是,支持者藉此聯想到「曹愛文救人事件」以理相駁,女主播因此被賦予「中國最美女主播」的盛譽。
其實,不管女主播是作秀還是在真正實施「美麗賀笑行動」,她畢竟是在救助一個身陷困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與愛心連結在一起,與我們所倡導的道德行為相一致,這與那惡意「炒作」相比,其言行要高尚得多、可貴得多。正如網友陸志堅所說:面對一個花季女孩的悲慘命運,這種「秀」倘若能對小賀笑有所幫助,那麼就「秀」得應該、「秀」得美麗。何況,賀笑作為省級電視臺的著名主播,她利用自己的人氣、人緣為小賀笑奔走疾呼,其能量比小賀笑自身的努力要大得多。事實上,賀笑發起救助活動後,她已收到了許多熱心觀眾的捐款4萬多元,儘管這與小賀笑需20萬元整容費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但這畢竟已是一個良好的開局。當愛心需要作秀時,我們不妨對這種「秀」多點關注、多點善意、多點寬容。
袁炯賢 整理
對話 「以主持人名義發起愛心基金」
信息時報:為什麼會想到在網上實名發帖求助,尤其是「實名」?
賀笑:說實話,我平常很少上網,對網絡救助不太了解,聽身邊同事說可以網上發帖求助是現在流行的途徑,所以抱著試試的態度,但他們說網上求助可能「惹禍上身」,也就是說會面臨很多質疑或者猜疑,於是我自己想想還是以真實姓名發帖,再說自己是新聞主持人,如果一些網友懷疑是假,完全可以向電視臺或看節目加以求證。
信息時報:如果這個小女孩不是和您同名,您身為名主持人還會幫她嗎?
賀笑:我知道她叫賀笑後,第一開始的感覺確實覺得是一種緣分,我想我應該去關心她,但僅僅建立在緣分上。然而,當我長途跋涉到了她的家鄉,走進她的家裡,真正去面對她時,心裡受到很大震撼。這個震撼不是像人說的大話什麼的,她的家境非常貧苦,生活不是很好,可是在那種家庭環境當中,她又是在5歲的那年遭受大火,燒得面目全非,經過十幾年的生活,一直這樣生活過來的。而且生活得非常開心、樂觀,還多才多藝,對生活總保持著一種熱情。我想她的這種生活樂觀深深感染了我,像這樣十六七歲的女孩,正值花季,應該享有美的權利,而且是女孩子一生當中最美的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可以設身處地想一想 ,如果這個女孩是你的妹妹,或者是你的女兒,你會怎麼想。你去接觸她後,種種的一切感染了你,我想每個人不會無動於衷,都會像我一樣會去幫她。
信息時報:現在小賀笑情況是怎樣,下次您遇到類似事件還會網絡求助嗎?
賀笑:自從在網上發帖和電視臺播出新聞後,我們已經收到網友和觀眾4萬多捐款,小賀笑已經在醫院進行了第一期整容手術。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採取網絡發帖求助不好說,心裡是矛盾的,如果上網求助就得面對網民的種種猜疑,甚至包括謾罵。我接觸網絡少,雖然此前同事說要有心理準備,但結果還是讓我有點出乎意料,或許是網絡求助的誠信危機加重了吧。
信息時報:您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喚醒更多的愛心?
賀笑:首先社會應該有個機制,我覺得現在這種愛的東西,雖然說我們有慈善總會,有各種各樣這種表達愛心的組織,但覺得還不夠,像在國外很多小孩子很小時候都要去做義工,是作為學分來記在上面的,但我們國家沒有,我覺得社會要有一種這樣的氛圍,讓這種愛能夠實實在在從小在他的意識中就會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同時,我們社會要有一個寬容的環境,更不要為愛設置門檻。比方說有些捐贈活動只公布捐多少錢以上的人員名單,無形中就設了一個門檻,有的網友想捐1元,或10元,但為什麼不捐呢?是因為捐1元可能就被人取笑,所以我們不要把愛物化,而是更廣普及。
信息時報:有沒有其他方式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呢?您覺得應該如何構建社會救助體系?
賀笑:其實在這件事情之後我們商量了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夠以主持人名義發起一個叫「主持人愛心基金」。我們希望通過自己,不設門檻,不規定大家捐多少,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很好的由頭,激發起社會上很多有愛心、有能力的人善舉,來為這個基金注入一些資源。
至於如何構建社會救助體系,我想主要是政策引導,加強完善捐贈稅收方面優惠減免。有人說,慈善是目前社會上第三種分配,也是在完善保障這個社會體系的重要補充作用。慈善總會其實是一種蓄水池,接受社會各界的捐款,還有就是像一些網民自發前往看望小賀笑,實際上也是一種捐贈,即精神捐贈,是對小賀笑一種精神上的鼓勵。
袁炯賢 採寫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