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唱大戲,福建農業「飛」起來

2021-01-10 騰訊網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近年來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快馬加鞭建設國家和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創新含量和綠色生態效益,讓農民鼓起錢袋子

特色唱大戲,福建農業「飛」起來

東南網1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林兩貞)茶產業全產業鏈總值突破千億元,茶葉產量、單產、茶樹良種推廣率、出口額增速、全產業鏈產值均居全國第一;2019年全省食用菌產量440萬噸(鮮重),居全國第二,出口量23萬噸、出口額9.5億美元,均位居全國第一;2019年鮑魚產量超過14萬噸,佔全國總量近八成,是當之無愧的全國鮑魚養殖第一省……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約0.5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同時,八閩生態稟賦優越,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要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必須發揮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近年來,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堅決做好特色現代農業這篇大文章。2019年,福建的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遊、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78萬億元,2020年可望突破2萬億元。

集聚發展,十大產業競相迸發

2020年12月26日,中國·福州(閩清)橄欖節在閩清縣啟動。

「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全年無霜期達347天,天然適宜種植橄欖。」閩清縣梅溪鎮黨委書記陳招強說,梅溪鎮於2019年啟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推進橄欖產業集聚發展,「我們建設閩清橄欖甜欖核心產區,引入福建農林大學的專業力量,優化橄欖品種,推進生態果園建設,舉辦橄欖節,搭建橄欖電商交易平臺,在三產融合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開發出了橄欖露等深加工產品」。

目前,梅溪鎮橄欖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年銷售額突破億元。梅溪鎮梅埔村的種植大戶張孔江說:「一棵30年樹齡的橄欖樹,年產橄欖果可達300多公斤,最多的超過400公斤,特色品種每公斤收購價能達400多元。」

鄉鎮上連縣、下帶村,產業空間適宜、資源要素豐富、主體類型多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福建正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集中有效資源,推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眼下,福安賽岐葡萄、晉江東石胡蘿蔔、羅源起步食用菌等27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如火如荼。

立足特色,更要做強做大做優特色。福建的策略是突出產業集聚,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向適宜區集中、向產業園區集聚。福建特色產業正通過不同維度呈現聚集效應。

通過推進千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工程,發揮農企、農民合作社帶動作用,每個鄉村重點發展壯大一個主導產業,已培育「一村一品」專業村近千個;培育武夷巖茶、建甌筍竹、光澤肉雞、寧德大黃魚、福鼎白茶等一批百億元產業強縣;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構建安溪茶葉、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等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0年,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列入了國家首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我們將集中資金資源,著力補齊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短板,打造布局合理、鏈條完整、帶動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說,項目實施區域包括武夷山、建甌、建陽、沙縣、泰寧等5個市(縣、區),力爭到2022年五地茶葉總產量達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與此同時,食用菌、設施蔬菜、生豬、紅茶、柑橘、百香果、蛋禽等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也正快馬加鞭建設。

創新發展,供給側改革添動能

2020年12月24日,浦城米業產業研究院掛牌成立。研究院由省農科院、浦城縣政府與本土農企浦城縣閩越山水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建設。

浦城是我省糧食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第一。但作為產糧大縣,浦城糧食產業依然面臨著品種創新乏力、科技人才不足、品牌影響力有限等瓶頸。政科企合作,為浦城米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更多解決方案。

「我們力爭用3至5年時間,為浦城大米產業振興創製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價值科研成果,集成一批可推廣複製的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建福說,省農科院與浦城大米產業的合作由來已久。2020年,當地將省農科院最新育成的優質香型常規中稻「福香佔」作為主推品種,在全縣推廣6000畝。

去年以來,圍繞特色產業需求,省農科院通過政科企合作方式,在全省建成12家農業產業研究院,旨在構建科研成果「即創即推、即推即轉」長效機制,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後一公裡」。「十四五」期間,農業產業研究院數量將再添30家,實現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覆蓋。

特色產業,創新賦能。福建突出創新驅動,著力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持續增強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福建農業的豐收帳,也是一本創新錄:深入實施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開展優質、專用、綠色農作物和畜禽品種等聯合育種攻關,提升育繁推一體化水平,2019年全省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健全完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完善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開展科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千萬行動」,組織千名農業專家進千村為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服務……

在八閩鄉村,肩扛手挑、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漸成過往,機械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生產方式,正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智慧農業抗疫顯先機。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產銷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流程信息感知、精準管理、智能控制。目前,全省已建成39個現代農業智慧園。

在水稻主產縣,種田交給「田保姆」漸成風尚。近年來,福建大力推廣以農業生產託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累計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近2000個,託管面積近600萬畝。

綠色發展,好生態孕育好產品

在平和縣功夫種養家庭農場,農場主賴坤金不愛施肥用藥,卻愛種草。在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清華團隊的指導下,賴坤金停用除草劑,探索冬春人工種植紫雲英等綠肥、夏秋自然生草的周年循環模式。綠肥長成後翻埋入土,能夠源源不斷為作物提供養分,有效減少化肥使用。同時,蜜柚產量與品質顯著提升。2014年,國際連鎖零售商家樂福將可追溯生鮮品牌——「家優鮮」引入國內市場,平和蜜柚成為其首個產品。賴坤金的功夫種養家庭農場則是「家優鮮」蜜柚首批認證果園。

2017年,福建在全國率先提出農藥、化肥減量化,通過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和種植綠肥、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推動農藥化肥持續減量。

其中,茶產業是化學農藥減量化探索的主陣地之一。2018年,福建出臺推進綠色發展質量興茶八條措施,在全國率先倡導茶園不用化學農藥,全面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學農藥,推動病蟲害統防統治替代家家戶戶分散式防治模式。目前,全省建成生態茶園超過250萬畝,佔茶園總面積80%以上。

福建始終把綠色生態導向貫穿農業發展全過程,在全省開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綠色實踐:在42個畜牧重點縣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在35個糧食主產縣推行稻草粉碎全量還田,在30個食用菌主產區利用秸稈作為栽培基質、推行菌渣多級全量循環利用模式;在18個縣開展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利用試點。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居全國前列,全省秸稈、菌渣綜合利用率均達95%以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以上。

綠色發展,孕育綠色品質。福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總體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清新福建、綠色農業」成為福建農產品最響亮的標籤。

記者手記

走特色富民路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福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省。山多地少,土地分散,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空間有限。

但這並不意味著福建不能成為農業強省。關鍵在於找準定位。福建山海相依,氣候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農業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宜茶則茶,宜果則果,宜漁則漁,宜牧則牧,宜旅則旅,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是必由之路。

資源優勢,並不能天然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特色現代農業,需要不斷創新農業產業培育模式,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構建穩定的支撐體系,持續提高產業鏈附加值,源源不斷釋放產業富民效應。

譬如,在科技創新方面,種業創新與機械化是重中之重。福建多山地丘陵,耕地碎片化特徵顯著,北方平原地區廣泛應用的大型機械在福建難以適用。在人力成本水漲船高的大背景下,機械化程度不足意味著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不足。因地制宜開發適宜機械,並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是福建特色現代農業突圍繞不開的命題。

生產端要提質增效,銷售端同樣呼喚變革。要培育類型豐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革新農業產銷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讓小農戶銜接上大市場,讓小農生產走上現代化之路。

相關焦點

  • 省農業農村廳: 攜手福建超大集團發展定製農業
    本報海口8月23日訊 (記者陳雪怡)8月23日,福建超大集團(以下簡稱超大集團)與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牽手合作,圍繞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合力推進我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切實落實「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
  • 鄭州市實驗幼兒園舉辦「新年唱大戲」活動
    鄭州市實驗幼兒園舉辦「新年唱大戲」活動。 來自鄭州市豫劇院的戲曲演員教孩子們簡單的戲曲表演動作 孩子們聚精會神看大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攜手福建超大集團發展定製農業
    本報海口8月23日訊 (記者陳雪怡)8月23日,福建超大集團(以下簡稱超大集團)與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承德市藝傳興緣在圍場唱大戲受追捧
    農民王大娘說:「這戲唱的是真好啊,好幾年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大戲了。」承德市藝傳興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季秀蓮表示:我們就是要把最優秀的傳統劇目送到農民群眾中去。通過我們的演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褒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傳播正能量。
  • 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郭浩
    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郭浩 ·工商管理榮譽博士 高級經濟師·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勞動模範
  • 寵物業盛會在廈舉行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力人才培養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江斌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陳玲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專設展區,並參與寵物診療行業人才發展高峰對話,還分享了學院在寵物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與發展。專家發展 學院重點打造寵物專業近十年來,中國寵物產業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已成長為中國最具潛力、最具活力的產業市場之一,寵物專業人才需求強勁。
  • 泉州有哪些特色名茶 福建泉州特產
    泉州特產一: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是福建泉州的傳統特色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泉州特產二: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是福建泉州的特色名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泉州特產三:安溪黃金桂  安溪黃金桂是福建泉州的特色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清鹹豐年間(1850
  • 福建名茶在重慶飄香——福建名茶在農交會推介剪影
    福建堅持綠色發展、質量興茶,2018年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率先突破千億元,有11個閩茶產品榮獲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福建名茶還在「茶敘外交」中多次用於接待外國元首,頻頻亮相全國主題推介活動,茶葉成為了「清新福建」的一張靚麗名片。11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開幕。
  • 福建特色鼎邊糊,看似簡單的做法背後,還有這樣的飲食特色
    鼎邊糊是福建人偏愛的一種風味小吃,在福建本地被分為了兩個流派,一個是福州鼎邊糊,另一個是漳州鼎邊糊。但不管是哪個流派,都是當地人極其鍾愛的早餐佳選。而且,不單單是本地人,就是旅居此地的外地人,也會漸漸地愛上這道美食,可以說鼎邊糊在福建已經是一道非常有口碑的經典美食了。
  • 【報名】差異化精緻農業、情感營銷式文創,特色民宿、經典農場……休閒農業各業態,一網打盡!
    ◆ 十個特色休閒農場實地考察-薰衣草森林、飛牛牧場、緩慢文旅、蝨目魚主題館、宜蘭橘之鄉農產品加工廠、優遊吧斯鄒族文創園區、竹山小鎮文創+天空的院子、villa villa魔法莊園、大湖酒莊、郭益糕餅觀光工廠;◆特色民宿入住體驗-緩慢文旅民宿、嘉義茶樣子文創旅店、
  • 【關注】關於第五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和第二批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審批前公示
    關於第五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和第二批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審批前公示
  • 福建省排名第三高校——福建農林大學介紹
    校徽福建農林大學位於福州市,是一所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農業大學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出,福建農林大學的排名還是很不錯的,都排在川農和南京林業大學這種211雙一流之前。
  • 「福建特色飲食系列」第三期:寧德特色飲食(下)
    蕉城土筍凍在蕉城,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都能看見一種類似果凍的特色美食售賣。這種美食對於大多數外地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那就是——土筍凍土筍凍是由一種海裡的蠕蟲經過熬煮出膠,冷卻後凝結成形做成的食物。吃的時候會搭配蘸料,口感比較脆,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是看著裡面的蠕蟲,可能很多人都因為害怕而難以下口。
  • 「花豬」名片耀九州——寧鄉依託花豬特色打造現代化農業樣板區
    「花豬」名片耀九州——寧鄉依託花豬特色打造現代化農業樣板區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圖片由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辦公室提供)寧鄉花豬。柏 潤 銘 澤嚴冬雖肅殺,陽春卻可期。捷音頻頻、幹勁十足,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依舊可見熱鬧景象。
  • 遼寧鞍山八大特色產業撐起現代農業新天地
    近年來,鞍山市從市場需求出發,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以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為重點,打造了一批在省內和國內知名的農業特色產業,其中南果梨產業首屈一指。目前,鞍山南果梨種植總面積達到40餘萬畝,總產量在30萬噸。
  • 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今洽定購買臺灣1200噸柳丁
    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今洽定購買臺灣1200噸柳丁 2008年12月09日 14:5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福建春晚·路透|他來了!他來了!他來了!
    據前方報導,今年分會場錄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啦,一起來看看~ 今年的福建春晚的分會場同樣設置在極具福建民俗特色的三個地方,分別是寧德赤溪、泉州五店市及龍巖古田。
  • 種植油莎草的農業科技企業落地一三〇團,開展特色農業新品種試驗
    農業科技企業落地一三〇團 開展特色農業新品種試驗7月8日,130團招商引資企業新疆玉河金秋農業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在130團註冊成立,致力於開展油莎草等特色農業新品種引進試驗與示範推廣。近年來,130團為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對育種、試驗、示範、推廣、生產、經營為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出臺企業的配置支持政策,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市場化的運作模式為農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公司成立對於建立健全130團農業服務科技體系,走市場化科技服務之路,促進團場農業轉型升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 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助國家貧困縣瀘西脫貧
    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助國家貧困縣瀘西脫貧 縣長段穎稱,為了儘快走出貧困之路,近年來該縣利用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資源,著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產業。提出了「通過優化第一產業,為第二產業提供原料,為第三產業提供景觀」的發展思路。2013年,全縣高原特色水果發展到13.7萬畝,種植烤菸17.8萬畝、銀杏6000畝、燈盞花1.5萬畝、萬壽菊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