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探索我們的慧心

2021-01-10 中國佛教網

深夜裡或外出散步時,我們可能會跟朋友們討論到我們的生活方式、行為舉止或生活中重要的事項;如果我們正在研究佛法,練習靜坐,我們可能會談到無我、空,談到布施、忍辱、愛和慈悲等等。我們或許剛看過什麼書,聽聞過什麼法,而顛覆了我們平日看事情的習慣,我們覺得自己突然和一個早就知道的真理重新產生了連結。而如果我們能懂得更多,也許我們的生活會更豐富、愉悅。我們告訴朋友,我們很想卸下自己背負已久的重擔,我們突然發現那是可能的,因而覺得相當振奮。我們告訴朋友自己所獲得的心靈啟示,而這一份啟示又是如何開展了我們的生命。我們說:「同樣的事情,以前總是令我感到消沉,現在卻覺得很有興致。我們確實是可以喜歡自己的職業,喜歡搭地鐵、鏟雪、付帳單、洗碗等等的。」

不過,你也許已經注意到,我們的觀念及友善的意圖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著惱人的或令人沮喪的出入。真實的生活有許多繁瑣的細節必須處理,我們時常會面臨挑戰。

有一天下午我在舊金山搭公車時讀到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章中探討的是人類的痛苦以及如何幫助人的問題。當我讀到有關布施及擴大自己、幫助別人的那一段時,感覺非常強烈,於是禁不住哭了起來。車裡的人眼睜睜地看著我淚流滿面,我當時心中充滿了對每一個人的溫柔之情,並且暗自許諾要利益眾生。可是一回到家就接到一個電話,問我當天晚上能不能幫她帶一下靜坐的課程,我已經工作了一整天,覺得相當疲倦了,於是就告訴她說:「很抱歉,我要休息。」然後就掛斷電話了。

這並不是選擇得對或錯的問題,而是我們經常碰到心靈啟示和現況衝突的兩難之局。我們的心靈啟示和疲倦、飢餓、壓力、恐懼、消沉、憤怒等等生活中的經驗之間時常有一份緊張感,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十一世紀印度瑜珈宗師那若巴有一天在街上遇見一個醜婆娘,這個醜婆娘顯然知道他是印度最偉大的佛教學者,於是就質問他手上抱的那本大書是否每一個字都了解了,他回答說:「是的。」她就笑了起來,開心得手舞足蹈。接著她又問他是否了解其中所說的佛法的含義,他說:「了解。」這一回她居然勃然大怒,斥責他是騙子,罵他虛偽。這個遭遇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知道醜婆娘一眼看穿了他的底細,他雖然可以把書中的佛法解說得天花亂墜,但其實他根本不懂其中的含義。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發現自己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欺騙自己於一時而聲稱自己已經了解了靜※※坐和佛法,然而我們遲早得面對真相。摯愛的人離我們而去,孩子在超市裡鬧脾氣給你看,在辦公室裡遭到同事的羞辱等等,碰到這類事,我們平常學到的東西就完全使不上勁了。如果老闆走進我們的辦公室對我們臭罵一頓,你會如何處理心中的這份怨恨感?我們平常渴望自己對人開放、慈悲,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現在你要如何將這些東西和你的挫敗感及羞辱感互相調和?你打坐總是一坐下來就睡著,但是你平常一直很希望自己靜※※坐時能保持清醒,那麼你要如何調和這兩者?你坐下來打坐,心裡卻一直惦記著剛才在路上見到的一個人或某樣東西,這時你該怎麼辦?靜坐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無聊,而且腰酸腿麻,所以你動個不停,那時你該怎麼辦?那時候我們並不安寧、清醒、無我,而是變得更加焦躁、易怒、固執。這都是發現自我的有趣時刻。對於修行人而言,這些狀況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若巴後來決心尋訪明師,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但是他卻一直落入這份衝突中。在知識的層面,他完全理解慈悲,然而路上遇見了癩痢狗,他卻轉頭不想看;他知道所謂的不執著、不評斷是什麼意思,但是師傅要他做一件事,他卻因為不認同這件事而拒絕了。我們會不斷地發現自己落入這樣的困境,這時我們就應該設法安住在那個狀態中,那種狀態是非常令人不舒服而困窘的,像我們這樣的人也時常會放棄。我們只有在得到心靈啟示,覺得自在或路子走對的時候,才會喜歡靜坐、肯定佛法。但是,如果我們感覺修行是一種負擔,覺得自己選擇錯誤而失望的時候,我們又會如何?我們遇見的人並不全是心智清明的,事實上他們可能是十分困惑無明的人。我們生活的地方也可能不是那麼理想的,就連師傅都可能有問題。

靜坐和生活中出現的衝突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事物,這個衝突點我們既無法接受,也逃脫不了。我們陷在巖石與硬地之間,卡在高超的理念和眼前活生生的事實之間—— 然而這的確是個會開花結果的地方。我們一旦陷在困境中,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十分狹小,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悲慘,像個受害者、可憐蟲或是絕望的病人。然而信不信由你,就在這種惱人、困惑而又尷尬的時刻,我們的內心還是可以變得很寬闊。我們可以不認為這就代表自己很弱、別人很強;自己很苯、別人很壞;我們不去抱怨自己和別人,我們可以純然安住在那種狀態中,既不想知道該怎麼辦,也不防衛,只是和當時那原始而溫柔的能量安然共處,就在這種時刻,我們開始學習到觀念和文字背後的真實含義。

我們已經太習慣逃避不舒服了,而且我們永遠都可以被預料到,不喜歡一件事,我們就怪罪別人或責難自己,處在無所依持的境地。我們偏偏想覓得安全感與確定感。所以下一次再感覺無所依持,不要再認為那是障礙,要認為那是好運當頭,無依無持會激勵我們,我們的心會因此而柔軟。這樣,只要經過一段時日,我們就會真的成長。創巴仁波切說,最好的咒語就是:「嗡——成長。」我們隨時都有改變的機會,我們可以執著於安全,也可以像初生嬰兒一般,赤裸裸地躍入光亮的人生,將自己暴露在這個世界中。也許這些話聽起來很不舒服或者很恐怖,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是一個大好機會,讓我們了解這個俗世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可以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它,然後從「成見」這種長久的昏睡狀態中覺醒過來。

中國古代一位法師說過,真理既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真理如同狗想喝沸油,它走不開,因為這油實在是太香了,但是又不能舔,因為太燙了。所以我們要如何看待這個困境呢?不論如何,到最後總會有人鼓勵我們探索這個未知的領域,探索「接下來會如何」的解答。在這困窘的一刻,我們才能體悟當下,在這尷尬而曖昧不明的一刻,我們的慧心就出現了。在日常生活混亂的不確定性中,便存在著我們的慧心。

我們需要一些鼓勵來實驗與嘗試這樣的修行,這是相當大膽的舉動。我們或許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但其實這就是重點所在。那種有所欠缺的、不安的感覺就是我們的慧心。我們可以做個實驗,絕對沒有什麼好損失的。我們可以實驗看看自己能不能不被對與錯弄得團團轉,看看自己能不能學著放鬆,安住在無依無持的境界中。

小時候我有一本圖畫書叫做《聖人的一生》,裡面的故事所說的聖人都是一輩子從來不生氣、從來不對人存有壞念頭,也從沒打過蒼蠅的人。我後來發現這本書根本無法引導我們過人類應有的善良生活。對我而言,《米拉巴日的一生》反而比較具有啟發性。這幾年,這本書我一讀再讀,每次覺得自己停滯而無法前進的時候,我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起初,米拉巴日殺了人,他和多數人一樣,很想補償自己的罪責;追求解脫的過程中,他也和多數人一樣時常失敗;他說謊、偷東西,他曾經憂慮到想自殺;也曾經非常懷念往日的美好時光;他和大部分的人一樣,一生中一直有一個人在考驗他,企圖掀開他的假面目,甚至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他是西藏最神聖的人了,他的老姨媽還是常常打他罵他,他時常在想怎麼對治這窘迫不堪的困境。

我們應該感謝有那麼多老師都曾經堅定不移地面對過這類困境,他們一再受到考驗,一再失敗,可是仍然努力探索如何安住在當下,不尋求什麼依持。他們一輩子修持又修持,為的就是當自己的觀念和理想變得毫無意義的時候,還是不放棄自己、不逃避。他們透過自己的經驗把勇氣傳遞給我們,使我們遇到巨大的困境時也能夠不逃避,並且能如實地看著它,而不是以眼角餘光偷偷地瞥一下就轉移視線了。他們教導我們如何徹底體驗這些困境,並將其視為無任何屬性的平常之事。

當年那若巴發願探索道途中一切事物的奧義,他的師傅帝洛巴給了他以上的開示。但願我們和他一樣勇敢,也能試著去探索各中奧義

中國佛教網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微信號

1、「掃一掃」掃描下面二維碼


2、「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輸入「中國佛教網」搜索,選擇

相關焦點

  • 心悟博雅,雅性慧心
    以這樣一種情懷繼續前行,心悟博雅,雅性慧心 。也想集大家千眾之力,傳萬裡之愛,以一顆博愛之心,樸實,踏實,真實,實話實說,堅持本心,修智慧之心。讀書乃雅事,慧心又悅心。我們總是忙於事業、家庭、生活,總在繁瑣疲憊之間,就錯過了一段美好,難得靜下心來修心雅性。美麗的心情會喚醒燦爛的微笑,清新的空氣會 滌蕩生活的煩惱,多彩的陽光會迎來心情的舒暢,不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用最真的心去生活。
  • 深圳擬探索困境兒童臨時寄養制度 單設未成年人救助中心
    記者注意到,初審報告對未成年人救助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報告建議健全困境兒童救助保護體系,對全市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實施動態管理,探索困境兒童臨時寄養制度;建議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嚴厲打擊強迫、誘騙未成年人流浪乞討等違法犯罪活動;及時將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納入低保範圍;組織開展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排查,切實落實幫扶救助措施;探索單獨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 生活中的「蛛網困境」
    生活中的「蛛網困境」 2018年10月29日 13:05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何雄偉 字號 內容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商品價格經常性大幅度波動現象常常會成為社會上的熱點話題,比如「蒜你狠」「姜你軍」「豬周期」等
  • 「公益+藝術」,廣州公益組織探索關愛睏境兒童新模式
    據主辦方介紹,希望在此次活動中,通過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一方面向常年服務在一線的職業公益人、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致以敬意,另一方面呼籲及感召更多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和廣大公眾關注困境兒童成長。「我們此次發起的』許欽松創作獎益青年』網際網路籌款項目,除了繼續用以支持青年藝術家成長,還啟動了』許欽松創作獎』十周年系列公益活動,比如,未來將持續邀請青年藝術家們走進更多公益領域,用藝術的感染力倡導關注社會服務需求,帶動支持公益慈善發展;開展藝術+公益慈善拍賣活動,籌集善款開展鄉村教師美術培育計劃等項目;搭建與各類公益組織互動、合作的藝術公益傳播平臺,助推各類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 慧心一點,脫穎而出:與「地表最強」的1832班相伴的日子
    與「地表最強」的1832班相伴的日子 慧心一點,脫穎而出 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145天了,衡水十四中的高三學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備考當中,靜謐的校園裡,只有時時傳來的讀書聲。
  • Hp感染治療如何打破困境?微量元素鋅在幽門螺桿菌治療中的應用
    那麼,Hp感染治療如何打破困境?「消化界」有幸邀請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科主任施瑞華教授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講解。無論從患者本身健康考慮還是基於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播的感染性疾病防控基礎策略,Hp感染者都應給予根除治療,除非有抗衡方面考慮,這是國際及國內指南建議以及已經獲得臨床共識的,但是目前Hp根除治療面臨抗生素耐藥性增加的困境,傳統治療藥物如甲硝唑的耐藥率40%~70%,左氧氟沙星耐藥率20%~50%。
  • 中那些可愛的角色
    中那些可愛的角色《蘿球社!》是由蒼山探原著、Tinkle負責插畫的輕小說,這部由「電擊文庫」出版的輕小說曾獲得過第15回電擊小說大獎的銀獎。接下來讓我們細數作品中那些代表人物吧!長谷川昴熱愛籃球的高中男子籃球社員長谷川昴,動漫作品《蘿球社》中角色。作品的主人公,就讀於七芝高校的一年十班,所屬籃球部,是一個熱愛籃球的高中男子籃球社員。
  • 溫暖雲陽 | 困境中的你有什麼心願?我們幫你實現
    溫暖雲陽 | 困境中的你有什麼心願?我們幫你實現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學容  2020年11月24日 17:28 不平凡的2020年還有一個多月就要結束啦年前定下的目標有完成嗎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李少紅:困境反而讓女性題材覺醒
    本次女性電影論壇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女性電影論壇的發聲,喚起更多人對女性電影、女性話題的關注,關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生存困境;也期望通過電影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角色發展的分享,來探討當下社會對於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今天各個生活境遇下女性的人生困惑和探索。中國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髮表了精彩演講。
  • 「志願者招募」關注困境兒童,我們期待您的加入
    為關愛幫扶我市困境兒童,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邛崍市民政局、四川邛崍慈善總會將在3月底啟動「伴你成長·關愛睏境兒童—黨員在行動」公益活動。現特向社會廣泛徵集有愛心、有能力、有意願幫助困境兒童的黨員志願者。
  • 《魔獸世界》懷舊服逃難者的困境任務怎麼樣 逃難者的困境任務介紹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某些任務一定有些疑問,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中逃難者的困境任務的任務攻略,以及逃難者的困境任務的內容,在這裡小編為大家來
  • 「周末樂學計劃」 為困境兒童搭建關愛之家
    8歲的小嫣站在臺上自我介紹,從容中還帶著點風趣幽默。孩子們和社工、義工圍成一圈,挨個開始自我介紹,談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我就讀於禮樂中心小學,喜歡唱歌,我的願望是長大後成為一名音樂老師。」年紀大點的孩子帶著小孩子,他們共同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原來我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我的孫女來了這裡開心多了、外向多了,所以無論多遠我都要堅持送她過來參加學堂服務!」武東村困境兒童小恩的奶奶放學時對社工說。奶奶表示,小恩的媽媽去世後,孩子的爸爸為了生計整天起早貪黑,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慢慢地,小恩變得不愛說話,不喜歡和人交往。
  • 當代媒體的困境,都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
    《我們與惡的距離》海報不過,或許是因為職業的關係,本人最為關注的倒是該劇對當代新聞媒體之困的生動描述。女主角宋喬安是新聞電視臺的副總監,這樣的設定在如今的國產電視劇中並不稀奇。但能夠如此深入、寫實地表現媒體運作機制及其缺陷的例子,可就不多見了。賈靜雯飾演宋喬安時下,公眾對媒體褒貶不一,評價愈加分裂。
  • 張艾嘉劉若英《203040》當女性進入困境,結婚做解藥還是自我救贖
    這是張艾嘉導演的電影《20 30 40》中的劇情。當初其實是劉若英想做203040女人主題的唱片,張艾嘉說做電影還不錯,於是邀請劉若英和李心潔主演,還邀請了任賢齊,陳昇,黃秋生,梁家輝等客串,大咖雲集,很自然真實。這部反映女性找尋自我價值的電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華語傳媒大獎多獎項提名!
  • 科技+信保破局普惠金融三角困境
    突破普惠金融覆蓋性、惠及性、持續性的三角困境,必須要尋找新的變量,用科技讓連接更有價值。」過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宏觀政策調整影響,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機構普遍受到衝擊。但與此同時,在數以千計金融機構和大量沒有信用記錄、信貸需求未被滿足的用戶之間,存在巨大的普惠金融市場空間。
  • 離不了,又過夠了的婚姻困境中,女人要適當地「獨處」
    離不了,又過夠了的婚姻困境中,女人要適當地「獨處」,給彼此一個成長的機會。 在離不了,又過不好的婚姻困境中,很多女人是因為太在乎丈夫才變得盲目,遇到問題看不到本質,糾結一些虛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像堂姐這種任勞任怨的好女人在婚姻中,活成了所有人想要的樣子,卻離自己想要的樣子越來越遠。 這種付出,如果所愛之人能夠珍惜,那麼付出是值得的。
  • 一時的落魄潦倒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困境中還想「要臉」
    一時的落魄潦倒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困境中還想「要臉」當一個在困境中的人變得「不要臉」了之後,才會發覺原來一切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只要願意主動放低身段,還是可以獲得不少對自己有利的資源,而這些全是讓自己走出困境,東山再起的重要基礎。
  • 本土粵菜探索中艱難前行
    在本土粵菜如何傳承和發展上,中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策劃統籌/本報記者 查九星 採寫/本報記者 唐益 何淼 攝影/本報記者 繆曉劍A ■逆境求發展 重塑「中國粵菜名城」品牌 在走訪中山本土粵菜的過程中,我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石岐乳鴿聲名在外,許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來到中山,遊客們都會問「石岐在哪裡」。
  • 身份困境 identity dilemma
    一方面身為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又要承擔更多大國責任,如何平衡這兩者的關係,避免陷入「身份困境」呢?在近日舉辦的一次論壇上,各路專家紛紛支招,幫助我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既不陷入identity dilemma(身份困境),也不會產生identity crisis(身份危機)。
  • 金雞獎首開女性電影論壇:楊瀾、李少紅等共話女性電影的困境與夢想
    著名媒體人楊瀾擔任本次女性電影論壇的主持人,她呼籲:「女性越來越多在電影領域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所以全球都希望在電影的沃土上讓女性被更多的看見,讓女性的聲音被聽見。」;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楊燁為女性電影鼓勁:「隨著她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承擔多元化角色的女性,在職場、藝術、科技、影視等領域都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話語權,女性在自我成長、社會發展與家庭事業方面,也一直在尋求更大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