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五年 「十三五」成就集中展示┃新興產業:新產業有好勢頭

2021-01-09 騰訊網

判斷一個地方產業的競爭力,要看當下的表現,更要看它定義未來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很大程度蘊含在新興產業的戰略抉擇和發展態勢之中。

2015年初,浙江省正式給26個欠發達縣「摘帽」。在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打造具有磐安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在哪裡?這個全縣上下最為關注的產業發展問題,正在「十三五」時期被有力地重新塑造。

「從賣原藥到深加工,企業得以發展壯大,得益於政府倡導發展綠色新興產業,在用地、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指導與支持。」浙江濟佰川藥業公司總經理蔣偉麗告訴記者,企業前身是縣佳偉中藥材有限公司,2018年從杭州回歸落戶新城區後,改變以前只做原藥交易的思路,現在建有口服飲片、中藥飲片、中藥材加工三條生產線,年加工量達3000噸,產值8000萬元,比原來擴大了近一倍。對於今後的發展,蔣偉麗充滿信心:「明年產值可以突破一個億。」

濟佰川公司的回歸和成長,是我縣注重發展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綠色是磐安的最美底色,生態是磐安的最大資源,2003年,我縣確定了「生態立縣」戰略。2015年,作為全省26個欠發達縣市之一的磐安摘掉了「欠發達」的帽子。省委省政府對26縣市的發展做了統一擘畫,那就是「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

從貧困縣到欠發達縣,一步步發展摘帽,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欠發達仍是磐安最大縣情,發展最大的差距是產業的差距、最大的落後是產業的落後。面對「摘帽快跑」,磐安如何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路子,通過產業體系靶向引導,培育綠色產業打造經濟新增長極,克服「先天不足」,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廣泛深入調研,縣委縣政府撥開層層迷霧,理清發展大勢,按照「一手抓傳統產業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的思路,提出構建「1+3+3」綠色產業體系,出臺了《磐安縣綠色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培育發展中醫藥健康、影視文化時尚、數字經濟三大新興產業,繪就了「路線圖」、制定了「作戰表」。

如何讓新興產業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好?縣委縣政府又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扶持中藥產業振興發展的意見》《關於扶持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扶持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新興產業發展鳴鑼開道、保駕護航。

正是由於鮮明的產業導向、良好的政策環境,加速形成了綠色產業、智能製造與實體經濟融合互促的發展態勢。2018年,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全市,走在全省26縣前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2020年1-11月,中醫藥健康產業產值達14.2億元,增長33.9%;影視文化產業產值15.17億元,增長3.3%;數字經濟產業產值6.32億元,增長1.91%。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助推磐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站在新城區大麥塢區塊,兩個「千畝百億產業園」讓人眼前一亮,大麥塢往安文方向是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往冷水方向是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園,五年來二十多家企業陸續掛牌落戶。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山地。

從山坡荒地變成產業園區,從賣地產藥到賣全國藥,這個產業園創造了經濟奇蹟。五年來,我縣培育包括中醫藥健康產業在內三個新興產業「園中園」,順勢而立、從無到有、從基本形成到積極創優,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歷程。

在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園羅奇泰克生產車間,兩條覆銅板自動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焊接、切割、定型……靈巧的機械臂在空中揮舞,精準地掃描覆銅板上的各個零件,機器人的每一次監測記錄、每一幀畫面都會被記錄下來,確保作業過程可追溯。生產製造部副總經理譚文告訴記者,藉助自動化設備,生產線上工人減少了,產品質量卻有了顯著提升,2020年產值達4.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5000萬元。

羅奇泰克是我縣電子信息製造龍頭企業,2018年,「年產1000萬平方米覆銅板、600萬平方米線路板」遷擴建項目,獲得首批省級智能化工廠示範項目,由於產業升級、生產工藝更新需要,企業到新城區置地新建廠房。當年,我縣順勢而動,以羅奇泰克為龍頭,規劃建設「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園」,力爭為實體經濟培育一個「百億元級」產業集群和更多「獨角獸」企業。

2020年11月,「江南藥鎮」獲得省級特色小鎮命名。2015年,江南藥鎮被列入全省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五年來,創建從走過彎路到連續四年考核優秀,再到正式命名,共投入建設資金30多億元,全力打造以中藥文化為主題,集高端中藥產業、旅遊度假養生、區域聯動發展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特色小鎮。

平臺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中醫藥健康產業是我縣最有優勢、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我縣搶抓「江南藥鎮」省級特色小鎮建設機遇,積極創建中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中醫藥健康產業園。五年來,小鎮發生了聚變,以最小的空間資源達到最優的產業布局,不僅成為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也為「中藥材+大健康」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小鎮入駐藥企122家,產業園入駐20多家,相繼引進康恩貝、一方製藥、俞同春、長生老號等藥業名企,實現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零」的突破。

「飛地」就要飛出新天地,金磐開發區內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創新採用政企合作的模式,入選浙江省數位化試點園區,以商會會員為主體進行以商招商,從2016年開園,出租率高達98%以上,引進企業70多家,其中5家上市公司,4家央企,形成了總部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等全方面配套的商務園區。

繼2020年6月8日,我縣開展中醫藥健康產業、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產業等高層次人才「揭榜掛帥·全球引才」後,8月29日,又掛榜近2億元靶向招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人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一天,縣融媒體中心正式啟用全媒體高清直播車,與新華社、央視移動網、新藍網、無限金華同步直播引才活動,在線直播觀看超130萬人次。

一場活動為何受到如此關注?高層次人才為何青睞磐安?浙江俞同春醫藥有限公司掛榜2000萬元的「中藥五穀蟲治療癌症項目」現場籤約,公司負責人章雲樵給出了答案:「在人才引進和技術研發上捨得投入、不惜成本,為高端人才攻克卡脖子難題提供支撐營造氛圍,才能實現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振興。」

2019年5月17日,全省首個中藥材大健康產業研究機構——磐安大健康產業研究院正式啟用,標誌著我縣在大健康產業發展領域又邁出實質性一步。目前,該研究院已吸引相關領域的多名拔尖人才入駐,同時省中藥研究所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也相繼到磐安建立分院。

發展是永恆的主題,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大晟藥業辦透明化的工廠,遊客可以參觀靈芝孢子粉等保健品的生產過程,走出了工旅結合新路子,在疫情影響下,總產值依然達到近億元。盤安藥膳拓展藥食同源理念,不斷研製推出藥膳菜餚,積極實施百城千店計劃,讓藥膳走出磐安飄香全國。大盤山醫養中心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創出省級樣板,實現了醫養一體、養中融醫、醫養聯合、送醫助養的深度融合。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未來。總投資40億元的萬影達文化影視產業園現已完成攝影棚建設。總投資35億元的浙中影創城預計三年後投入使用,建成後年服務劇組60個,常駐群演4000人左右。總投資25億元的國藥文化城,將打造集中醫養生、書畫創作、教育科普、休閒度假、娛樂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文化中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引進和開工建設。

磐安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影視拍攝、康養旅居首選地,五年來掛牌16個影視外景拍攝基地,推出20多個外景拍攝點,引進影視企業及工作室500家,拍攝影視作品230餘部,研學科考遊、文化古村遊、影視攝影遊以及中藥尋寶國際越野公開賽、磐安生態馬拉松賽等知名賽事不斷受到大眾青睞。

為經濟賦能、為發展添彩,正是有了項目、人才的支撐,磐安到處呈現一派忙碌景象,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人來人往的拍攝現場,正在讓夢想成為現實,昭示著更美好的明天!

文:胡妙良 盧樟海

相關焦點

  • 央地多舉措力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
    業內預計,在多方加碼投資系列利好下,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成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央地加碼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四季度伊始,多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迎來密集開工。
  • 淮北:淮北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淮北:淮北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2017-05-19 13:07:32   來源:淮北新聞網
  • 見證「十三五」美好安徽建設巨大成就——「『徽』煌十三五 擘畫...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安徽全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高質量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美好安徽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借鑑蘇州工業園區「封閉運作」模式,設置行政審批窗口區、便民服務窗口區、企業服務窗口區三大功能區,有市場監管、稅務、消防等22個窗口,可以辦理涉企行政審批和服務類事項140餘類。
  • 《我們這五年》——我要飛得更高
    「十三五」期間,無人機新業態迅猛發展,網上註冊開展通航作業的無人機企業超過9700家,商用無人機超過12萬架。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促進和規範民用無人機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 新興產業唱主角 人才經費翻一番 鎮江:主動融入高能級城市
    中國江蘇網1月8日鎮江訊(王海平)鎮江「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間,圍繞四大產業集群和八條產業鏈推動創新。進入「十四五」,江蘇蘇南板塊中的鎮江有了新的想法和動作。需要指出的是,過去一年我們的傳統產業用電量下降幅度很大,這意味著支撐工業經濟的主角已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了。當然,發展不充分仍是經濟工作中的最大短板,龍頭企業也少。此外,產業基礎不夠厚實,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行業和中小企業仍比較困難,構建新發展格局仍有不少弱項,經濟、安全、生產、生態環保、金融等領域仍面臨一些風險隱患。
  • 世界十大頂級自行車品牌MARMOT土撥鼠:單車成新興產業
    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平穩的大背景下,隨著中國全民健身的興起,自行車運動消費市場有了明顯的顯著提升,自行車行業作為中國經濟頗具有實力與發展潛力的新動力,各大自行車品牌企業呈現了逆勢上揚的發展趨勢。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小蘋果華麗轉身大產業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小蘋果華麗轉身大產業 2021-01-11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市川企積極自主創新 新築股份發力三大產業
    來源:金融投資報作者:楊成萬「十三五」期間,四川省屬國企研發經費累計投入24.67億元,年均增長43.47%;累計承擔國家和四川省科技攻關任務495項,其中完成項目研發337項;獲得各級專項支持資金1.2億元。這是《金融投資報》記者於近日從四川省國資委召開的省屬國企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
  • 常引金鳳凰 築巢梧桐樹——回眸「十三五」喜看平陽「五年之變」
    圖集引言:從2016年到2020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經濟新增長極多點開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交通大發展的五年;這五年,是溫州平陽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五年。回眸「十三五」,看平陽重大項目逐個落地,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梧桐樹上鳳凰常棲。
  • 蘿北:輝煌「十三五」櫛風沐雨秉初心 砥礪前行譜華章
    蘿北縣人民政府縣長孫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過去的五年,蘿北縣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一心一意抓經濟、穩增長,是蘿北破浪前行、成就輝煌的五年。五年來,蘿北縣的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同步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提級進位,挺進了全省十強。
  • 深圳鹽田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不久前,「深圳·鹽田·新生命時代健康產業合作促進會暨深圳大百匯健康智谷項目推介會」在鹽田區大百匯健康智谷舉辦,深圳華大因凡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優術生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正式籤約落戶,進一步壯大了鹽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 「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現代化添薪助燃農民紅火生活
    農業現代化:添薪助燃農民紅火生活  「十三五」成就巡禮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眼下正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晚稻成熟的最佳時節,在東興市江平鎮江龍村700多畝福珍富硒水稻種植示範園裡,到處湧動著金色的稻浪,飽滿的穀粒閃耀著秋天的光芒。
  • 滎陽市高山鎮「十三五」發展成就綜述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高山鎮「十三五」的發展,「十三五」期間,高山鎮集中力量啟動閥門產業集聚區建設,與中國長城鋁業有限公司籤署了綠色智造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田園綜合體」項目得以開發建設,石洞溝村商相文化、良弼家風文旅項目成為滎陽文旅開發的新亮點和名片,以「餘米鄉」為代表的小雜糧種植品牌深入人心廣受歡迎,轄區河南中農華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極上市。
  • 市坪鄉河渡村:綠色蔬菜綠油油,產業發展好勢頭
    據了解,河渡村通過「支部+合作社+新青校+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總體思路,牢牢把握產業結構「八要素」,緊扣「五步工作法」,有序推進500畝以上壩區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每年帶動30000餘人次勞動就業,發放工人工資300多萬元。「我一天能割兩三百斤蔬菜,勤快點就能掙100多塊錢,工錢比在外面打零工都多呢。」村民熊先琴笑著說。
  • 院士「禪都論稻」 六祖故裡新興打造絲苗米產業示範區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雲浮11月7日電 (索有為 何勇)2020年廣東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高端優質稻觀摩活動,11月7日在六祖故裡——雲浮市新興縣舉行,大會以「禪都論稻,民富糧安」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廣東優質稻產業和雲浮新興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培育一批新興特色絲苗米品牌,為保障廣東省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
  • 南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猛步履鏗鏘
    、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憑藉多維度突破,南昌在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大潮中,異軍突起。作為南昌市四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日趨完善、細分市場全球領先、發展後勁馬力十足。在全市範圍內,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高潮,成就令人矚目。
  • 「十三五」以來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60億人次 以森林旅遊為抓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在會上介紹,2016至2019年,森林旅遊產業規模快速壯大。2019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18億人次,佔國內年旅遊人數的近30%,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75萬億元,森林旅遊成為我國林草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極具增長潛力的綠色產業。
  • 12月23日貴州日報整版報導平壩區——產業之花綻放 發展碩果滿枝
    平壩區城市一角「十三五」以來,平壩區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改革創新,砥礪奮進,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按照「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旅遊興區」發展思路,答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答卷」,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篇章。
  • 廣西靈山:小玩具 大產業
    2020年2月底全面恢復生產後,生產就不斷向好,5月訂單開始逆勢上揚,現有的生產訂單已排到了2021年3月。  「2017年4月,我們從深圳將部分生產線轉到這裡後,縣裡各個單位主動上門幫我們解決難題。供電部門馬上對接解決了我們的用電需求,當月就開始了生產運營。供電服務特別好,經常過來為我們檢查線路設備。供電可靠穩定,我們在這邊也不斷發展壯大,到現在已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
  • 每個貧困縣至少有兩個特色產業,「十三五」期間,湖南平均每年減貧...
    本報長沙訊 51個貧困縣、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特別是「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00萬人,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近年來,湖南扛牢扛實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責任,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走精準、特色、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路子,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