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藝術+」項目舉行: 在對撞與融合中繪畫"今天。明天」

2021-01-16 騰訊網

延承文化交流與發展的歷史文脈,圍繞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方針,中央美術學院己連續兩年分別在希臘、捷克推出了兩期的「藝術+」海外藝術交流項目。 2018年9月3日至9月9日,在德國漢堡的「藝術+」交流項目主題為《今天。明天》,本次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北京東西方圓藝術有限公司、德國漢堡品牌學院一設計與傳播應用科學大學共同承辦,同時本活動得到漢堡市文化與媒體部與市政廳的大力支持。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的範迪安院長擔任學術主持,著名藝術評論家尚輝先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先生與德國漢堡品牌學院院長單凡先生、漢堡美術館館長Mewes Claus先生作為中德藝術對話的主講嘉賓。中方參與的十位藝術家俞曉夫、龐茂琨、洪凌、謝東明、郭潤文、閆平、王克舉、顧黎明、井士劍、鄧國源分別來自於中國七大美術學府,他們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傑出代表。相對應的五位活躍在德國當代藝術領域藝術家分別是Shan Fan(單凡)、Martin Scholten 、Jaakov Blumas、Eiko Borcherding、Dagemr。

(展覽與研討會嘉賓)

本次藝術交流的主題《今天。明天》是圍繞「異同與共生」進行的一次主題新穎的「命題創作」,在七天的時間裡,中德兩國藝術家在德國漢堡品牌學院內彼此的影響,相互滲透與融合,對同一主題用繪畫傳達各自的文化思考。中德藝術家的創作活動結束後,9月13日在愛麗舍宮舉辦創作作品的發布會與學術研討會,作品創作過程的記錄在漢堡市政大廳進行展示。漢堡活動結束之後藝術家的作品與本次活動紀錄片將在國內同時展出。本次活動還有15位體驗藝術家作為十位藝術家的助手,協助老師進行創作,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教學模式的新的探索。

(研討會現場)

《今天。明天》的主題活動是2018年中德文化交流項目《中國時代》的重要藝術活動內容。《中國時代》是中德兩國政府間為推動經濟文化交流推出的大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為第七屆。2018年的《中國時代》安排在德國漢堡峰會舉辦前的8月31日正式舉行。

(漢堡市政廳作品創作過程記錄展示現場)

範迪安認為:這個項目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在當代國際畫壇,中國和德國都有一大批看重繪畫藝術價值、堅守繪畫的藝術家,德國在藝術上有此傳統,中國更有許多畫家在繪畫(油畫)上堅持探索,此次交流有助於探討繪畫在當代的發展。二是參加這次活動的中國藝術家都是富有經驗並各具藝術個性的名家,活動的特點既是「命題創作」,更是「現場創作」,藝術家身臨漢堡,通過對德國(及西方藝術)的研討和對漢堡這個城市歷史文脈與現實狀況的體驗,在現場完成作品,可以說這是一種跨文化的創作。三是不僅通過作品交流,更通過兩國藝術家、藝術理論家「人的交流」,深化對當代藝術的討論,構成中國和德國的文化對話。

(中德藝術家繪畫作品)

藝術語言跨躍了國家、地域和時間的界限,而藝術的思維模式、哲學的判斷方式則會在交流與對撞中產生有趣的化學反應。我們希望以繪畫為載體,向大眾展示藝術家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呈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價值判斷以及兩國藝術之間的關聯與區別。所以,《今天。明天》藝術項目也是一次區別於展示性的,而是現場進行時態的帶有深刻比較研價值的文化互動,相信這活動會進一步促進中德兩國藝術的深入交流!

相關焦點

  • 巴洛克繪畫藝術的締造者——卡拉齊三兄弟和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
    「巴洛克」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早已被世人所熟稔,但是巴洛克繪畫藝術是怎樣的一個起源卻很少有人知曉。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巴洛克繪畫藝術的締造者,以及他們如何創建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的歷史橋段。安尼巴萊作品《赫爾克勒斯的審判》一、概述巴洛克繪畫在西方美術史中,16世紀初文藝復興鼎盛時期之後,義大利的繪畫藝術開始走向衰退,直到17世紀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出現,才又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輝煌的時代。
  • 殷雙喜:啟蒙與重構—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具象油畫與西方寫實主義
    1918年4月15日,由中國現代著名美術教育家蔡元培倡導,在北京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初設繪畫科與圖案科,在繪畫科中設置了油畫教學,第一任校長是留學日本的鄭錦。⑧李毅士的觀點已經預示了20世紀中國油畫的兩個基本發展路徑,一個是對於藝術語言本體的深入研究,一個是將藝術視為改造社會,啟發民眾的文化工具。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歷史上,始終強調兩種美術的融合運用,體現出「盡精微、致廣大」的藝術胸懷。
  • 扶智 扶技 扶藝——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紀事
    董志明告訴我們,劍川縣甸南鎮天馬村善作陶器,但過去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是花盆和土鍋,現在的「華麗蛻變」皆因有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幫助。  2013年4月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以提升劍川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繡等工藝品的文化附加值為切入點,啟動了「解讀與創意劍川」設計系列綜合課題調查研究活動,助力全域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董志明便是幫扶項目眾多受益者之一。
  • 能隨列賓美術學院終身教授布洛欣學素描,可謂三生有幸!
    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全球四大美院之一)是俄羅斯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這裡培養出了許多世界知名的美術家。我國中央美術學院中有不少講師教授是從該學院畢業的,如老一輩藝術家李天祥、趙友萍、全山石等。列賓美術學院在中國乃至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能作為這裡的終身教授,可見其藝術才華非凡。今天多藝堂和大家欣賞當代列賓美術學院的一位終身教授的素描作品,感受他非凡的藝術造詣。這位當代肖像畫大師叫尼古拉·德米特裡耶維奇·布洛欣,出生於1968年,1989年考入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畢業後即留校任教,擔任素描系的老師。
  • 我省23個項目進入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公示名單
    我省23個項目進入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公示名單 發布時間:2018-02-05 10:3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中央美術學院展出「李宏仁石版教學研究展」
    展覽開幕現場8月29日,中央美術學院地下展廳展出了版畫家、中央美術學院石版工作室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李宏仁老先生的「石版教學研究展」。李宏仁1993年版畫作品《石版工作室》中央美術學院1953年設置版畫科,1954年成立版畫系,同時建立石版教學專業,該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李宏仁受李樺先生之命承擔起建立中央美術學院石版畫專業教學體系的重任
  • 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1月1日,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館、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北美術學院主辦,展出湖北美術學院自1920年建校以來的600餘幅(件)藝術文獻作品,系統呈現湖北美術學院百年高等美術教育發展歷程,展覽於2020年10月30日—11月7日在中國美術館1—11號展廳展出。
  • 北影65周年校慶 美術學院、視覺研究院成立
    他們從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出發,對中國電影美術的視覺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美術系建系初的傳統教學到探討如今國際化背景下的視覺藝術教育如何與時俱進,並紛紛對美術學院的發展寄予厚望。下午4點半,「電影·美術·人」美術作品展開幕式暨「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與「中國電影視覺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四度空間順利舉行。
  • 當代繪畫創作新生態觀察——先鋒當代藝術中心巡展青年教師油畫
    為大於細,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青年教師邀請展(南京巡展)---關於當代繪畫創作新生態的一次觀察,今天(12月16日)下午在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舉行。
  • 荷生萬象·賈廣健花鳥小品展新年伊始亮相《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
    賈廣健的藝術實踐成果非常豐富,無論是工筆作品還是小寫意作品都氣象萬千,可以說代表著當代花鳥畫創作的藝術水準。在個人藝術實踐之外,賈廣健在美術教育工作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天津美術學院任教期間,他對美術教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在人才培養方面產生的巨大社會效應更加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 「308」繪畫作品展在蘭州三木畫廊舉行
    人民網蘭州12月23日電(楊祥智)12月23日至2017年1月3日,由周安平、賀文清、張少泉、郭斌、趙霞、喬莉、賀楊坤七位中青年美術家聯合參與的「308」繪畫作品展將在蘭州三木畫廊舉行。本次展覽共展出油畫、水彩、水粉、丙烯、素描等表現形式的美術寫生作品百餘幅,畫家們以飽含激情的筆觸對大西北的綺麗景物和人文風貌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熱情謳歌與感性表達,為廣大市民和藝術愛好者呈上一場視覺的盛宴。 「308」是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一間研究生工作室的門牌號,那裡聚集著一群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師生和畫家朋友,本次展覽的七位作者就出自其中,故展覽以「308」命名。
  •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劉小東教授作品欣賞
    劉小東,中國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中國當代油畫界的領軍人物。雖然被冠以 「 新生代 」 「 新現實主義 」等標籤,但劉小東的繪畫將個體的真實與時代的荒謬緊密銜接,始終體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作為國際藝壇焦點,他關注生命的活力、行動的瞬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張力,在《十八羅漢》《金城小子》《劉小東在和田》《劉小東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等實地創作項目中,以敏銳的畫作、文字和影像觀察著世界。
  • 名美美術教育——東京藝術大學,藝術家們的搖籃
    美術學部: 東藝大的美術學部包括:繪畫科、雕刻科、工藝科、設計科、建築科、先端藝術表現科、藝術學科等。「——村上隆 1962年出生於東京的村上隆與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統稱為「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是第一個將日本卡通文化搬入法國凡爾賽宮的藝術家 他的創作是一種結合日本當代卡通藝術與傳統繪畫風格的產物,既融合了東方傳統與西方文明,同時又保留了其作品的娛樂性和觀賞性。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林風眠,藝渡文化版權授權藝術圖片集圖庫素材
    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林風眠,對中國近現代藝術做出巨大貢獻,其學生吳冠中、趙無極也在藝術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林風眠傳》對其人生經歷和作品進行了詳細的闡釋,歡迎品鑑: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自幼喜愛繪畫。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等。
  • 河北美術學院東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項目案例
    河北美術學院東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規劃佔地1200畝,總投資24.74億元,總建築面積20.93萬平方米,被河北省政府列為「十二五規劃」三十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並納入省政府三個「一百」重點服務企業之一,被省文化廳評為重點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被省委宣傳部評為「省十大文化產業項目」,並首批列入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 北京電影學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成功舉辦藝術與科學論壇
    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未來事務管理局、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30位科學家、學者和藝術家匯集論壇,分別從科學、藝術、哲學等多角度,展開跨領域、多元化的學術探討。
  • 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市場信息網   2020-11-02 10:56:04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翟翔、周瑋)「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呈現湖北美術學院在百年美育之路上的思考探索和百年建設發展的堅實足跡
  • 「引湯工程」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藝術工程總公司項目經理張景詳...
    10月9日至10月11日,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藝術工程總公司項目經理張景詳一行3人到湯原縣就完善「引湯工程」紀念館展陳設計相關事宜進行對接。縣政協主席馬春傑、副主席高國震出席活動。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藝術工程總公司項目經理張景詳一行在縣政協主席馬春傑、副主席高國震及縣政協、縣水務局相關人員陪同下,深入到「引湯工程」紀念館建設地點和「引湯工程」各重要節點工程現場,通過實地查看、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增加對「引湯工程」的了解,為下步完善「引湯工程」紀念館展陳設計方案打下堅實基礎。
  • 「藝術中國」——朱麟繪畫作品集
    2020年朱麟繪畫作品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線 上 展 示 朱 麟 Zhu Lin個人簡介 朱麟,八零後,重慶涪陵人2007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2007-2008年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訪問學者2018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
  • 川音實驗藝術學院以「出山」之名突破藝術邊界
    春熙路LED大屏幕驚現「流動著的繪畫」傳統繪畫如何與科學技術手段相交融?平面的繪畫如何在數字圖像時代突破傳統藝術的界限?原來,視頻播放的內容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主辦的「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成果匯報展」中的作品製作而成。1月4日晚,在川音本部操場上「橫空出世」的這場展覽受到多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