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海1933年上海的李梅齡博士,用自己培育的李鳥,參加上海洋人俱樂部,舉行放飛一千公裡自天津的比賽,他的一羽雨點雌鴿環號為33SHC759第二日順利歸巢,中國人第一次擊敗很多外國人的西洋人的信鴿,獲得有洋人俱樂部的冠軍,當時震驚轟動整個大上海。就是有中國人參加的一場標準的長距離比賽,從此為起點解放以後從上海覆蓋了整個中國,興起中國式的長距離信鴿比賽,至今已經流行了80年,演變成了上海、江蘇的長距離傳統的經典信鴿賽事,到現在都經久不衰,帶動了全國長距離比賽蒸蒸日上的長距離流行風。
長距離的信鴿賽事才能真正稱之為經典,更能體現信鴿的品質和做種的價值,有那麼一小撮鴿友認為長距離是拖拉機,是短距離比賽沒有速度失之可惜,用來長距離濫竽充數的淘汰想法,還有的認為現在這個時代誰還玩長距離,現在流行短平快,其實這一些評論也無可非議,因為你還沒有認識到短距離的短平快,是在育種過程中,依靠長距離的穩定性,通過作育人的技術水平和手段,用穩定性來體現速度的一種方法。
公棚、地方賽事的短平快,首先需要一個鴿歸巢的穩定性,才能在速度上進行通過,再快的信鴿短距離連棚都找不到,快又能體現什麼用處,所以現在短距離比賽,也能造成大面積丟失信鴿,就是在培育過程中鴿友注重短距離的快配快,忽略穩定歸巢才能在快上做培育的文章,其實長距離賽事的存在,就是為短距離作育培養短平快,作穩定歸巢的種子為基礎。
江蘇的長距離信鴿比賽就像中國的京劇,是信鴿比賽裡的一個璀璨的明珠,賽事的瑰寶,讓現代短距離賽事和長距離比賽,形成交相輝映,才能成為信鴿比賽完整的信鴿賽事,短、長距離是信鴿賽事,不可缺少的一種各自的魅力、各自愛好,才是產生對信鴿這一賽事的蒸蒸日上的造就,形成完美無缺的賽事市場,短距離的時代是離不開傳統的傳承和延續,那才叫文化,是信鴿文化,不要粗暴的跟利益掛鈎,飼玩信鴿的人,有很多不是唯利是圖的,是一種對信鴿愛好的追求,你可以用利益去衡量你的賭性,但是你不能要求別人對愛好的嚮往,在信鴿的愛好追求中是各自的追求、各自的愛好,讓長、短距離的賽事在時代長虹裡交相輝映,讓短距離賽事充滿時代感,讓長距離比賽具備特色性,才是信鴿愛好者的責任感,我們要把信鴿要玩成高雅的文化,才不失玩鴿人的風範。
很多的國內信鴿愛好者在飼養信鴿時,有大多數只是為養鴿當作業餘休閒娛樂的愛好,在自己的房子空間裡,去選擇一個空間能搭建一個能養信鴿的舍,養個一、二十羽鴿子來個自娛自樂,沒有太多的內在功利心,也無太多的外在利益誘惑,更沒有想送公棚一夜暴富思想,才是顯得是從容淡泊。就是養鴿的目的是業餘的娛樂愛好,能多一點時間交志同道合的鴿友,信鴿比賽更多的是獲得參與的樂趣,這就是全世界喜歡長距離的目的性,老一輩信鴿愛好者就是這麼走過來的,你不要用你喜歡的短平快,或者輸贏的經濟效益,來抹殺長距離信鴿的時代發展,再說了長距離比賽的發展是勢不可擋的趨勢。
江蘇的長距離能把傳承保持的幾十年不變,形成江蘇人自己的賽鴿文化,那是多年的賽鴿文化的沉澱和老一輩賽鴿人,孜孜不倦對傳統賽鴿的保護與延續,並且江蘇人把信鴿當成一種高雅的愛好,造就了現在的長距離的特色,當然也離不開江蘇省信鴿協會的領導和帶動,長距離的賽事方向的指引,在省鴿協的引導長期採取推動,將這一特色形成連續性,長距離就成為了,今天江蘇長距離的特色賽事,江蘇人希望這一傳統特色將成為天下鴿友的希望和追求。賽事中在長距離信鴿一路找家,歸巢確實千辛萬苦,就像紅軍當年的萬裡長徵,一路上飢餓風雨,風餐露宿回到主人的身邊,這就是長距離賽鴿的魅力所在。你想讓中國的長距離賽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