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報導,某學校六年級3班的語文暑假作業中,有一本語文作業夾雜大量符號組成的答案。該年級語文組張老師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她說從教20多年,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答案」。而更讓她吃驚的是,這樣的「鬼畫符」其他同學居然能看得懂,還能完整「翻譯」出來。
當張老師把這本特別的語文作業的主人吳同學叫到辦公室來進行詢問後,吳同學毫不掩飾地對老師說,這不是鬼畫符,也不是惡作劇,而是他們經常在流行的「顏文字」,每一個顏文字都能對應「翻譯」成一個或一組文字。而且吳同學還對張老師說,他的很多同學都能認識這些「字」,他們平時發簡訊、聊QQ都會相互發這些「字」。
這讓張老師感到意外和擔憂:想不到00後學生群體現在流行著這麼有個性的玩意,雖然新生代的創造力真的是不可小覷,追求新穎時尚使用網絡語言的行為應給予尊重,但帶入學習中則萬萬不可,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語言的學習,會養成不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
話說回來,顏文字最初能在網際網路上火起來,也確實是受到了新生代的網絡聊天的發展推動。
什麼是顏文字?
顏文字的英文是「Emoticon」,結合了「emotion」(表情)與「icon」(圖標)兩個詞。最初的美式顏文字用標準的ASCII字符即可組成,簡單易學,只要你有一塊標準鍵盤,不用任何輸入法就能輸入各種顏文字。最初的美式顏文字是這個樣子的:
:-) 微笑
:-( 不悅
;-) 使眼色
:-D 開心
:-P 吐舌頭
這些顏文字簡潔明了,和容易就能讓人看懂,但缺點是需要偏轉90度角才能閱讀,不符合人類的閱讀習慣,不過貌似對盯電腦久了脖子酸痛有好處。
不久之後,顏文字從美國傳播到了日本,從此就不得了了,顏文字在這篇土地上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最終的結果是:長時間的歪脖子終於擺正了。
日式顏文字不同於美式的那種風格,新生代在創造顏文字的時候融合了二次元的風格元素,重點表現在於表情的眼睛,同樣都是表達微笑,美國人用的是:-),重點在於嘴巴,而日本人用^_^,笑意藏在眼睛裡。相比之下,日式的顏文字比美式顏文字感覺更賣萌,與日本的二次元動漫風格相吻合,它的樣子是這樣子的:
沒辦法 ╮(╯▽╰)╭
貓咪臉 (= ̄ω ̄=)
不 (>﹏<)
懷疑 (→_→)
困 ( ̄o ̄) . z Z
被打一巴掌 ( ̄ε(# ̄)
在國內流行的顏文字就是日式的顏文字風格,在文章開頭上所說的吳同學的作業本中寫得各種各樣的顏文字,也正是充滿了賣萌感覺的日式顏文字。這樣看來,正是由於這種令人難以拒絕的賣萌感,日式顏文字才能獲取了這麼多新生代和學生群體的喜愛,結果我們看到,他們熱衷於在信息聊天過程中使用顏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聊天對象進行有趣的互動。
新生代為何鍾愛顏文字:追求個性
顏文字並不是某一個或者哪一個卡通形象,並不具象於某個動漫人物,它更像是一個通用的表情形象載體,或者說,它表現的形象感覺就是使用者自己本身。小編對一些95後的學生進行過一些關於顏文字的交流,從中可以體會到一個他們共同的感覺:他們已經開始厭倦使用各種眼花繚亂的卡通形象表情,他們更喜愛顏文字,因為感覺它跟自己的距離更近,它不是某個卡通形象,它就像我自己,簡潔生動地表達我的表情和情緒,而且還很萌,加上許多的符號組合所締造出來的各種顏文字,滿足了自己的個性表達。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體驗。
顏文字的形象突顯出了濃濃的動漫風格,每個表情的造型都充滿了萌萌的日式風格,總有那麼幾個表情讓你一看就會想起某一個你熟悉的動漫角色曾經就有擺過這樣的表情,嘴巴、眼睛和手的樣子都透露出那種日式漫畫的特點。
顏文字的創造不僅需要想像力,在使用過程中,記住這些顏文字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在顏文字在網絡聊天中流行的同時,聊天表情包也是大家的首選。像最受大家喜愛使用的表情包例如最經典的阿狸、流氓兔、炮炮小兵等等,到最近比較火的暴走漫畫系列表情包,這些各種各樣的卡通動漫形象和品牌人物紛紛打動了各種不同喜好的用戶們。對於新生代和學生群體來說,在聊天過程中使用自己喜愛的動漫或者卡通系列的表情包中的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能讓聊天帶來樂趣的習慣。
當然,新生代用戶對顏文字已經玩出了更多的花樣,很多新造的顏文字表現的已經不只是表情,還配上了動作,例如:
生氣而掀桌而起 (╯‵□′)╯︵┻━┻
你掀我也掀 ┻━┻︵╰(`□′╰)
給你一拳 (╬ ̄皿 ̄)=○#( ̄#)3 ̄)
由此可以看到,這些充滿創意的顏文字已經不僅是情緒和動作的表現,動作與動作之間表現出的更是一種用戶間的互動。
壓寨:動作聊天,讓顏文字動起來
從顏文字的流行可以看到,新生代學生鍾情於動漫式的文化,他們追求更有個性的表達方式,在網絡聊天當中互動性更是讓他們雀躍不已。在與一些95後的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喜愛追求新鮮刺激的他們表示,除了日常使用聊天APP時喜愛使用顏文字以外,他們同時也樂於去尋找一些具有類似體驗但又具有不同玩法的社交聊天APP,有幾個學生給我展示了最近他們接觸到的一款「面對面動作聊天」APP「壓寨」。
「壓寨」通過個人虛擬形象的Cos秀,把自己的自拍頭像和虛擬角色進行一次合體,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咖位。每個人都能通過裝扮展現自己的形象秀去吸引其他人的關注,給95後新生代個性化的滿足感。
和其他聊天APP提供的文字信息及普通表情的交流方式不一樣的是,「壓寨」的個人虛擬形象,在交流過程中,還可以動起來。這就是「壓寨」首創的面對面動作聊天交流方式。
就像顏文字一樣,用戶不再需要表情包裡的其它卡通動漫形象來代表自己表達情緒,通過個人虛擬形象能夠更直接的自我表達,簡單說來,就是「壓寨」的個人虛擬形象已經存入了大量的動作表情,可以在聊天過程中,施展「小樣,過來,保證不打死你」、「發現美女」、「我火了」等等各種動作和表情。對新生代更充滿吸引力的是,虛擬形象、場景和動作的風格都充滿了動漫的味道。
什麼?意思就是說聊天過程中的表情都由虛擬的「我」來表現出來?這麼說來,這種聊天體驗估計已經讓許多95後新生代嚮往不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