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吳昕在《我家那閨女》節目中因為「泡腳狀」和佛系生活又上了一波熱搜,吳昕小姐姐做主持人這麼多年了,觀眾們對她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最近幾年吳昕不斷突破自己,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時尚、勇敢、自信的大美昕。除了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主持人以外,吳昕還是個大學霸呢,她竟是大連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出身。
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很多外語專業的小夥伴們對吳昕小姐姐又多了一層喜愛,同樣都是學習外語的,「天下外語一家親」,吳昕小姐姐也算是我們外語專業的「自己人」了。今天早上刷百度,看到了一個問題,「學俄語是一種什麼體驗」,沒想到居然有人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作為俄語專業出身的大師姐,就來具體說道說道,學俄語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01 認識俄語
俄語可以說是一門小語種了,它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是前蘇聯國家的通用語,現在稱為」獨立國協「國家的俄羅斯、中亞五個斯坦國、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等等這些國家都可以用俄語和當地人進行交流。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什麼是印歐語系呢?說的通俗點就是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等這些國家的語言和俄語都是同一個系統的,只要會其中一種語言,再學其他語言就會很容易。
關於俄語,這裡引用俄羅斯著名學者萊蒙諾索夫的一句話來表達俄語的魅力:羅馬皇帝卡爾五世說過,西班牙語適合同上帝講話,法語適合同朋友講話,德語適合同敵人講話,義大利語適合同女人講話,但是,如果他精通俄語,他就會說,俄語適合同所有的人講話,因為它具有西班牙語的莊嚴,法語的生動,德語的鏗鏘和義大利語的溫柔,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豐富和強烈的表現力。
01 學習俄語
犀利姐是上了大學才開始學習俄語的。初次接觸俄語時,覺得非常新奇,很有意思,每天跟著老師和錄音咿咿呀呀的練習發音,尤其是顫音(捲舌音)更是練了好久才發出來,有很多學習俄語的學生到現在都發不出來這個音呢,不過這算是最基礎的了。
到了大二大三的時候,接觸到了名詞、形容詞、動詞、語法、對話、作文等等,這些哪一樣拿出來都是「大塊頭」,名詞分「陰、陽、中」3種性,動詞有6個格,名詞和形容詞有性、數、格的變化,動詞有時態、人稱、語態的變化等等,可以說名詞就有12種形式,動詞有6個形式。俄語簡直就是一隻孫悟空,「看我七十二變」。
所以,大學期間,別的專業的學生上完課就完事了,考試前臨陣磨磨槍就可以及格了。我們俄語專業的簡直是重新過了一個高三啊,每天上完課直奔圖書館,做作業,預習,複習,背課文一樣都不能少,就這樣也只能是消化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連一句完整的句子根本都說不利索,腦子不好使的,名詞,動詞根本變不過來。
俄羅斯歷史上出了那麼多的大文豪、藝術家、名人,這些都是要背噠,因為考試要考啊,考了四級考八級,考不過根本就不了業,用人單位都要八級證的。就這樣學到大四基本上禿頭了,更別說談戀愛了,老娘沒時間!
03 說說就業
說到俄語就不得不提到就業,那俄語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到底怎麼樣呢?在這裡提醒大家,看一門外語是不是好就業,不是看用這門語言的國家和人口有多少,而是看說這門語言的國家經濟情況怎麼樣。舉個慄子,說德語的國家就那麼幾個,但德語的就業就很好,因為德語區的國家經濟都很發達啊,而說俄語的國家呢,除了俄羅斯稍微好一點,其他的都不行。俄羅斯這幾年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和西方國家動不動就制裁,俄羅斯也是沒辦法才跟中國好,但問題是俄羅斯比較發達的只有軍工和航天領域,所以中俄民間交流並不多,以上是大的背景。
當然,任何專業學得好的人,都不愁沒有工作,學得不好的人,就算行業再好也是百搭。工作之後才知道上學時候的寒窗苦讀是多麼有必要,就拿我本人來說吧,做過國際會議的同傳,做過兩國政府領導會見的交傳,做過商務談判桌上的口譯,做過筆譯項目的翻譯,也做過大國企的駐外翻譯,可以說是一枚資深的翻譯了。
剛開始做翻譯的時候,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緊張,翻譯是全場的焦點,一場談判能否成功,翻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場合見得多了,我也就慢慢地不緊張了,有聽不懂或者說不出來的地方也不害怕,用自己所知道的語言把場子撐起來就可以了。
在翻譯行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我也是直到今年才摸出點門道來。作為一名翻譯,老外只信任你一個人,你就是中國的一張名片,不管你的語言水平如何,都要從外貌、著裝、氣質上展現自己,讓老外看到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其次,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管我們在國內怎麼吐槽這個國家,當著老外的面一定要展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展現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最後,翻譯拼到最後其實拼的是母語水平,這是很多翻譯新手的一大誤區,覺得只要外語說的6,就能做好翻譯,其實不是的。翻譯是兩種語言轉換的藝術,外語好只能說明你中翻外的水平高,而翻譯給中國人聽的時候,就考驗你的中文水平了,所以作為翻譯,讀一讀中國的文學經典還是很有必要的。
每日發布關於80後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優質文章,歡迎關注,轉發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