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路邊
可愛的貓貓、狗狗
往往忍不住想伸手
要上前摸(擼)一把
圖:視覺中國
但就在最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
接診了一位54歲的天台大伯
被野狗咬傷一年後他突發狂犬病
在EICU裡搶救一周後
最終不治身亡
血淚教訓,令人痛心
狂犬病有多可怕?致死率100%!
而且不僅被狗狗咬傷會感染
被這些小動物輕輕「吻」一下
都可能有生命危險!
「被野狗咬都快過去一年了,人怎麼說沒就沒了?!」9月初,浙大一院急診重症監護室(EICU)門口,55歲的廖阿姨(化名)嚎啕大哭,她怎麼都不願意相信,老伴郝大伯(化名)因狂犬病發作,最終搶救無效而走向生命的終點。
「我們是醫生不是神,這結果太令人痛心、惋惜!」急診科主任陸遠強主任醫師介紹,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因狂犬病去世的患者大都是因為麻痺大意或者心疼費用等種種原因,未能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他反覆強調:「被一些動物咬傷一定要儘快接種狂犬病疫苗!嚴重者,甚至要及時注射免疫球蛋白,否則將付出生命代價!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54歲天台大爺突發「瘋病」
8月23日深夜,台州天台人郝大伯因持續抽搐,情緒極度狂躁,被120救護車緊急送來浙大一院。今年54歲的郝大伯在天台務農,早在一個月前,他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異常——持續多日燥熱,畏光,而且好像無法控制住自己,雙手會不自覺地抽搐……藿香正氣水、洗涼水澡,各種辦法都試了個遍,他的症狀沒有絲毫緩解,反倒愈發嚴重。
「我們都以為他只是感冒發燒,到醫院掛掛水就好了,誰能想到竟然病得這麼嚴重。」老伴哭著回憶,8月19日晚,反常的郝大伯因燥熱難耐甚至跳進了村子的池塘裡,還好被同村人及時救起。之後,他 「發瘋」得更加厲害,一邊吼著自己左半邊身體麻木、失去知覺了,一邊又在家中滿地打滾地叫喊著「有幾萬隻螞蟻在咬我」,他最終被家人送往當地醫院。
當地醫院的醫生為郝大伯核磁共振檢查後,未發現明顯異常,卻見他高燒39℃,已經開始神志不清、吞咽困難並且流出大量口水,建議將他緊急轉診送往浙大一院。
送來浙大一院急診科時,郝大伯精神異常狂躁,兩隻手握拳、不住舞動,嘴裡不時噴射出嘔吐物。
「病人全身的肌肉發硬,抽搐得很厲害,我們花了很大力氣才將他控制住並且使用鎮靜劑!」急診科主治醫師尚安東回憶,當時郝大伯已經咽肌痙攣、神志不清。「從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看,我們高度懷疑他是狂犬病病毒感染,但是他又沒有出現恐水、恐風那些狂犬病發作時的典型症狀,所以一時無法確診。」
「難道被狗咬過一年了,還會染病?不可能吧!」老伴廖阿姨這才回憶起來,郝大伯曾在一年前被野狗咬傷,當時因為心疼錢並未去接種狂犬病疫苗,只是用肥皂水簡單清洗了一下咬在左腿上的傷口。
抽絲剝繭找出致病「元兇」
目前沒有機構常規開展狂犬病毒抗體及核酸檢測,狂犬病的病原學診斷是一大難題。急診科主任陸遠強主任醫師急中生智:他帶領急診重症監護室醫生「另闢蹊徑」選擇抽取郝大伯脊髓中的腦脊液,利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在收到標本後24小時內捉住致病「元兇」——病原果真是狂犬病病毒!但郝大伯因為從未接種疫苗與發病後延誤就診,最終無力回天。
「狂犬病病毒從脊髓上行入侵到人腦後,擴散異常迅速,大量『團滅』腦細胞,腦幹最先受累,也是感染最重的區域!」陸遠強主任介紹,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病毒主要通過被感染動物咬傷或抓傷的破損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它會在人體的肌肉組織中短暫停留、少量複製,而後沿神經末梢上行進入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進行性、幾乎不可逆轉的腦脊髓炎,病死率達100%。
「人得了狂犬病後,臨床表現主要是興奮、恐風、恐水、畏光、吞咽困難、流涎、狂躁等,這時病毒已經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及神經外的器官之中,不超過10天,病人就會死於腦損傷或是呼吸、循環和全身衰竭。」
而在發病前,狂犬病潛伏期從5天至數年不等(通常2至3個月,極少超過1年)。潛伏期的長短與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經分布等因素相關。病毒數量越多、毒力越強、侵入部位神經越豐富、越靠近中樞神經系統,潛伏期就越短,發病也就越快。
被疑似帶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後怎麼辦?陸遠強主任介紹:
01、立即擠出傷口裡的汙血,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鹼性清洗劑)與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至少反覆衝洗15分鐘以上。
02、用2%碘酒、75%的酒精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塗擦傷口,傷口不可擅自縫合或包紮,要及時到醫療機構請醫生做進一步的傷口處理。
03、在被咬傷24小時內,立即到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04、如果傷口很深,除了注射狂犬疫苗,還要增加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球蛋白。
警惕!這些對狂犬病的誤解,要馬上糾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 版)》中指出,入 21世紀後,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威脅,全球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狂犬病,是致死人數最多的動物源性傳染病。亞洲的狂犬病病例數居全球首位,估計年死亡人數達3萬人。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對狂犬病存在以下認識誤區:
誤區一:只有狗狗會攜帶狂犬病毒。錯!雖然全球99%的狂犬病是由狗狗引起的,但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儲存宿主動物包括多種食肉目動物和翼手目動物,貓、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貓鼬和蝙蝠等都是狂犬病的自然儲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豬、馬、牛、羊等家畜偶爾也會被感染髮病。而禽類、魚類、昆蟲、蜥蠣、龜和蛇等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
誤區二:只有被咬傷了才會感染狂犬病。 錯!狂犬病毒主要存在於動物的唾液裡,能從傷口或破損的皮膚黏膜侵入人體,被抓傷、被舔舐裸露型傷口、被咬後未出血,都有可能造成傳染!
誤區三:狂犬疫苗只有被咬後24小時之內注射才有效。錯!民間存在的無論24小時、48小時還是72小時之內有效的說法統統都是錯的!被咬傷或抓傷後,當然是越早接種狂犬疫苗越好,但並不存在時效性,只要在發病前,按要求全程接種,均可以起到有效免疫作用。
鏟屎官們!教您幾招辨別「主子」是否感染狂犬病
各位「鏟屎官」們,不僅別人家的貓貓狗狗不要隨便摸、隨便逗,對自家的「主子」更要多多留心留意:
當你家「主子」性情明顯改變,如憂慮或害怕,並有些神經過敏時,要高度警惕!它們有的會異常友好,搖尾乞憐,但在輕微刺激下也會咬人,主動攻擊生人;有的離群獨處,對主人變得毫無感情;有的出現怪食癖,如吃土、咬草、咬木頭等。染病動物在疾病的最早期,唾液裡含有大量狂犬病毒,此時若與其親近、玩耍或被咬抓傷就容易被傳染。
染病動物過了發病早期就進入興奮期,表現為坐立不安,跑來跑去,咬叫無常,不能辨認生人熟人而出現攻擊人的瘋狂狀態。隨後病獸耷拉著尾巴,張著嘴流口水,吞咽困難,搖搖晃晃。進入晚期後,很快發生呼吸困難,全身衰竭死亡。
令人聞風喪膽的SARS致死率是10%,
重型天花的致死率是25%;
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是50~90%;
而狂犬病病毒的致死率確是100%;
目前,我國狂犬病病例有「三多」
農村農民多、男性多、15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人群多
無論是誰,對狂犬病病毒都不能掉以輕心!
瀟湘晨報綜合浙大一院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