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肩必練推舉側平舉!詳細解說動作細節,讓肩膀更寬厚飽滿

2021-01-13 FIT健身分享

動作的本質決定有效的訓練重量!

誰不想讓自己的肩膀更寬厚更立體,這樣就能讓後背倒三角更有型,寬肩細腰的既視感最讓人陶醉。但是說到訓練,幾乎很多人都會欲言又止,因為有時花在肩膀訓練的時間並不比三大項少,但就是不能讓肩膀往飽滿上發展。要知道對於自然健身訓練者來說,練好體型不是僅僅照葫蘆畫瓢直接把一些健體健美或是封面模特的訓練計劃進行復刻訓練,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不同的生理構造飲食習慣以及對訓練動作的選擇造就不同的效果。熟知自己的優缺點,去努力修正強化才能得到好結果。就肩膀三角肌而言,本身肩膀骨架厚的健友建議多加注意訓練中束和後束才能讓肩膀從視覺上看起來更圓潤立體,而骨架薄的健友只要側重中束的訓練假以時日就已經能讓肩膀更飽滿。槓鈴推舉和側平舉在三角肌訓練中普遍爭議較多,所以就為大家解說這兩個動作該如何正確的進行練習

槓鈴推舉勘察是對上肢最好的力量動作,單看動作本身好像只能刺激到肩部肌群,其實真正訓練到的可不止這一星半點,畢竟它有著隱藏身份就是三大項之後的第四項,是可以評判上肢力量的一大標準。槓鈴推舉動作本質其實是把手臂向上推過頂的過程中產生的肩部運動,主要是肩膀的前束提供主要動力,接著是肱三頭肌以及上背部肌群,還需要身體更多的核心肌力穩住脊柱和確保骨盆位置在安全發力位置。它不同於單關節運動,所以進行訓練時可以漸進式的提升負荷,動作本身的行程也較大肩關節能達到接近180度,但因為主行程單一對三角肌前束的刺激最多,中後束的刺激程度比不上啞鈴推舉和側平舉以及面拉等動作,但對上肢推力的提升是絕對有效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重量,推薦正式組選擇中等偏上每組可以做5-10左右的重量,如果推舉極限重量能達到臥推極限的60%-70%,推舉力量已經相當強勢。將起槓位置調至略比肩低接近深蹲高度即可,根據自身的生理條件選擇合適的全握握據,體型稍大的健友因為產生的機動性較小推薦稍寬於肩,體型較小的健友在起槓時更適合找到小臂垂直於槓鈴的位置,注意要將手腕稍作內旋讓槓鈴的重心垂直掌心下方連接著小臂

站在槓鈴前方,全握槓鈴,微屈膝稍屈髖手肘順勢鑽到槓鈴下方,肘部始終保持垂直槓鈴,肩胛後收下縮緊夾腋下把槓鈴停在鎖骨或是上胸的位置,穩住核心架起槓鈴,稍向後腿2-3步,雙腳略寬於肩腳尖稍朝外腳踩實地,保持脊柱中立臀大肌發力加緊(這是大部分人都會犯得錯誤,不夾緊臀部會導致運動過程中髖關節後移降低身體穩定,讓槓鈴的運動方向改變導致前後搖晃),保持身體穩定控制呼吸穩住腹壓核心,將槓鈴朝垂直方向發力推起,在低端推起幾近觸碰到下巴的時候快速仰頭給槓鈴讓路(亦或者在準備姿勢時就擠出雙下巴),一旦槓鈴越過頭頂馬上將身體調至中立穩定位直到鎖定肘部(前探頭部),讓槓鈴處在肩關節的正上方垂直臀部和腳掌中心,稍作停頓按照垂直原路返回,在槓鈴到達初始位置完全靜止後再次循環。在推起的過程中,保持肩胛和髖關節的穩定,不要使用聳肩的力量推起槓鈴,也不要過分讓身體後仰,從而減少動作的行程,動作模式的改變會直接導致力的方向偏移至腰部,就加大了受傷的風險

側平舉對於塑造三角中束肌群是比較推薦的孤立訓練動作,因為大部分的複合動作都不能有效的直接刺激中束。側平舉主要進行的是肩部的外展動作,就是由三角肌的中束所主導,接著背後的肩胛骨因為略微的上斜方肌主導發力也會稍做上旋,但是儘量要避免斜方肌發力。作為長力臂的單關節動作,它不適宜使用過大的重量來訓練,建議選擇輕重量多次數(每組在10-20次最佳)的方法來練習,重量一大勢必會讓動作產生變形借力,那就會降低肌肉的控制和肌肉的泵感,所以對於這種單關節訓練來講,專注增強技術的漸進負荷比添加重量更重要

握啞鈴方式推薦稍向上部全握食指緊貼啞鈴頂端,這是為了增加動作在側平舉到頂端時迫使肩部內旋讓三角肌中束接受刺激,站直身體肩胛後收下沉,保持大小臂放鬆,啞鈴的運動軌跡是跟著肘部向外上方移動引導向心運動,並且建議稍作肩屈讓手臂在肩胛面前大概在15-30度間(這時的肱骨在肩胛骨平面進行側平舉時所受到的牽制最少,所以在這個平面進行側舉更安全不會讓肩關節產生夾擠),以弧度狀向外滑起當手肘達到與肩同高時就可以稍作停頓有控制的進行返回至初始位置,等完全靜止後再重新啟動動作,那就可以避免使用慣性。高階的訓練方法可以在側舉過程中順勢內旋肩膀將小拇指旋過大拇指(但是這也會增加產生肩撞擊的風險,請謹慎練習)

歡迎各位健友在下方留言自己的健身問題或想法,一起討論學習,也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FIT健身分享」與你分享最實用的健身知識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本文是由百家號FIT健身分享原創,歡迎轉載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哪些細節一定要注意?不然再大重量的肩推也沒法練好
    練肩就要練推舉,練側平舉,但不是盲目把槓鈴啞鈴舉起來就能把肩練寬練飽滿。 如果沒有正確的訓練方法,你的訓練就無法做到極致的效果,訓練確實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而這些細節今天就讓你看懂!
  • 早點練這5個動作,肩部肌肉會更強壯,我就是知道的晚了
    經過兩個月的不停嘗試,總算找到了5個對肩部肌肉很刺激的動作,在這裡就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把肩部肌肉練得更加飽滿。 再一個就是練的時候,可以先從寬距史密斯推舉開始做起,寬距姿勢我們的負重能力更強,肩部肌肉刺激效果也會更好。
  • 坐姿啞鈴推舉和站姿啞鈴側平舉的要點
    坐姿啞鈴推舉和站姿啞鈴側平舉的要點 坐姿啞鈴推舉
  • 肩膀練得好,出門沒煩惱,如何打造3D立體肩部?
    肩部肌肉是對我們外形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肌肉,飽滿的肩膀能夠讓我們看起來肩更寬,人更挺拔,穿衣更有型。在健身房裡面,每天練肩的人很多,但是肩部練得好的人並不多,更不用說擁有南瓜般的虎頭肩了。想要打造出3D立體肩部,我們需要對肩部三角肌的各個部位都進行充分的訓練,保證肌肉的均衡才可以。
  • 假如練肩只選一個動作,繩索提拉,三角肌練完又酸又脹又疼
    「倒立撐、槓鈴推舉、啞鈴推舉、史密斯推舉、啞鈴側平舉、啞鈴前平舉、俯身反向飛鳥,支撐摸肩,總共八個動作。」 確實是這樣,每次練肩我專門會抽出一天來練,每次要練兩個小時。
  • 每周練4小時最快減脂?每組2-3次鑄就巨大肩膀?——各種經典問題答疑
    一周練幾次?我想要寬肩,動作模式怎麼選?站姿坐姿槓鈴推肩,站姿坐姿史密斯推肩,站姿坐姿啞鈴推肩,阿諾德推肩,還有坐姿情況下靠不靠椅背呢。其實我核心還是可以的,這些動作都能駕馭。答:在三角肌訓練中,推舉(肩推)和平舉(前平舉、側平舉、俯身側平舉)是不同性質的動作,它們在計劃中的分布也是大不相同的。推舉屬於高強度複合動作,會造成可觀的神經壓力,建議一周最多2次;平舉更像是以代謝壓力為主導的,可以每周練4-6次(如果你三角肌處於弱勢的話)。
  • 七個練肩動作的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
    肩是男性「倒三角」身材的起點,沒有寬肩,腰再細,也就是個「直筒」。 什麼動作練肩部三角肌的什麼部位, 各位肌友都很清楚 下圖也能提示一二
  • 沒有器械我們也能練出虎頭肩,教你4招,擁有寬厚肩部
    肩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部位了,在做肩部訓練的時候有非常多的訓練動作例如坐姿推舉、側平舉等等,但是如果沒有了器械該怎樣訓練呢,在胸部訓練中沒有了器械我們可以用各種伏地挺身代替,背部可以用引體向上代替,但是肩部似乎沒有相應的訓練動作來代替。
  • 想要穿衣好看,肩膀很重要,3個動作教你打造3D肩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在進行肩膀的負重練習時,不建議選擇過大的重量,因為那樣會導致我們在練習肩膀的同時,斜方肌參與發力,對於想要一字肩或者直角肩的女生來說,更不建議採用大重量訓練肩膀
  • 在側平舉訓練動作當中,哪些方面需要了解?讓你的訓練計劃更完整
    導語:在現在的健身領域當中,似乎力量訓練越來越成為大多數健身人士所關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力量訓練當中的相關細節往往比有氧訓練要多一些,而且力量訓練的訓練效果往往比有氧訓練要多一些,不管的訓練結果以及訓練目標是什麼,其中力量訓練都是不可或缺的。
  • 飽滿肩膀讓整個上肢都好看,5個動作練出一對美肩,在家練就可以
    在全身各個部位的塑形訓練過程中,肩部或許不會太受到重視,因為它太小了,但是從整個上半身的比例上來看,肩部對整個上肢外形卻有著重要的作用,一來肩部與手臂相連,會與手臂肌群一起修飾整個手臂線條,使雙臂均勻緊緻;二來肩部與胸部相連,會與胸部一起來修飾鎖骨位置,從而讓自己的鎖骨變得迷人;再來肩部與背部相連,會與背部肌群一起來塑造緊緻的背部線條,從而塑造自然的美背,還會使腰圍看起來更細
  • 改善窄肩的5個黃金動作,想要寬肩可不能少了這些動作
    相信99%的男生都想擁有寬肩,個人的身高不能改變,但是可以改變肩膀的寬度,可以通過增加三角肌的厚度和維度改變。說到肩部肌肉就不得不說三角肌,主要由前束、中束、後束組成。訓練時,中束是重點,但前束和後束也是非常重要的。
  • 微笑男神的肩膀和手臂訓練
    優先多關節大重量的複合動作,這時狀態更好訓練效率更高,可以同時刺激整個三角肌,採用坐姿核心有座椅的支撐,可以推舉更大的重量而且還能避免代償。略微內收手肘,保持小臂始終垂直於地面,槓鈴下落至鎖骨位置,推舉至頭部的正上方。 啞鈴側平舉
  • 4個動作練出氣質肩膀
    47:37 來源: 國家特級健身狂 舉報   女生要想穿衣效果更佳,  那麼肩膀訓練就是必不可少的
  • 前方,有最棒肩部訓練動作,而且,太陽萬歲!
    側平舉,很難孤立刺激中束!以兩個我們通常認為是練中束的好動作為例:側平舉,很多人心目中的中束專項訓練吧然而由於側平舉動作中,存在著肩胛骨上旋,所以對中束的刺激,相當不孤立!從更直觀的訓練感受來說↓當你用大重量側平舉時:由於肩胛上旋,你能明顯感覺到在發力的,其實是肩胛附近的斜方肌上部和上背肌群,因為它們更有力量;而當你用小重量側平舉時,三角肌前束也會發力很多。
  • 肩窄不可怕,要練到高手一樣寬,加入哪些訓練?
    除了骨架的因素,大多數小夥伴都可以把肩練寬,肩窄不可怕,但要知道怎樣開始練!這裡7套動作,專門針對肩寬,高手也在用,加入這些動作訓練,你的肩準備好變大,變寬了嗎?1. 實力推舉提到實力推舉,可以嘗試頸後的實力推舉,然而,要是覺得這樣做不舒服,或是覺得這樣做有可能導致受傷的危險,更推薦做標準的實力推舉。
  • 練腿舉之後膝蓋酸痛,這些動作細節你重視了嗎?練對了膝蓋才安全
    器械腿舉後膝蓋疼,可能是動作細節上存在問題,我們一起來盤點下。器械腿舉主要利用的是膝屈伸,孤立刺激我們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因為上半身有靠背支撐,身體穩定性更高,因而比深蹲更安全一些。儘管如此,下邊幾個常見的問題,可能會讓你的膝蓋感到吃力。錯誤一:雙腳位置不正確,站得太窄或太靠後。
  • 都說翻肩很有型,那是靠哪些動作練出來呢?
    尤其照鏡子的時候,看到肩膀又寬了,穿什麼衣服都特別的帥!但有時候我們訓練的時候忽略什麼才是真正對肩膀有益的,特別是針對增肌。很多小夥伴增肌的過程中,都會用很多大重量來刺激,但這種刺激的泵感只停留在表皮裡,並沒有真正刺激到肌肉,訓練就要亂來嗎?注意這些細節才有進步!
  • 可以了解槓鈴推舉,以及槓鈴頸後推舉
    導語:在健身領域當中比較常見的幾個問題就是如何鍛鍊出來飽滿的胸肌,如何鍛鍊出完美的肩部以及結實而有力量的大腿。似乎這三個肌肉部分是大多數健身人士比較關注的問題,同樣這三個雞肉部分的訓練動作選擇也是比較多的,這就導致很多人出現了健身誤區,可能他們所選擇的動作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是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