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變局,習近平總書記這兩篇演講常學常新!

2021-01-08 騰訊網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經歷了一年來的風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引人共鳴!

極不平凡的2020年已然走過,在充滿希望的2021年,人們依然要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重大挑戰。

在這樣的情勢下,總書記2017年在瑞士的兩篇歷史性演講更加凸顯出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17年1月17日,達沃斯,《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2017年1月18日,日內瓦,《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歲末年初,黨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分別在2020年最後一期、2021年第1期刊發了這兩篇演講,與大家一起重溫。

近日,筆記君反覆學習這兩篇演講,最深刻的體會,就是:

思想的力量穿越時空,真理的光芒在逆風逆水中愈發耀眼!

(一)談經濟全球化

2017年1月17日,雪峰皚皚的「歐洲屋脊」瑞士,見證歷史性一刻:

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深刻回答了經濟全球化怎麼看、怎麼辦的時代課題

把握四個方面,讀懂這篇演講:

1.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2.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中國方案

3.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4.中國將一如既往為世界作貢獻

1.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

析現象:

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

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看中國:

當年,中國對經濟全球化也有過疑慮,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有過忐忑。但是,我們認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

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遊泳中學會了遊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

望未來: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正是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深刻洞察,習近平總書記鄭重發出堅定不移維護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的三條主張:

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

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

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一度年久失修、設備老化,「連貨櫃碼頭橋吊都鏽得無法正常工作」。與中方合作後,迅速「起死回生」,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貨櫃港口之一,是中希合作共贏的成功範例。圖為2019年拍攝的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記者 吳魯/攝

2.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中國方案

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針對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的狀況,為世界經濟「把脈」,強調「要有分析問題的智慧」,深入剖析全球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

一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二是全球經濟治理滯後,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

三是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找準問題的基礎上,總書記為世界經濟「開方」,強調「要有採取行動的勇氣」,提出打造「四個模式」,為促進世界經濟走出困境貢獻了中國方案: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

「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

「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

3.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者

觀察中國發展:

要看中國人民得到了什麼收穫,更要看中國人民付出了什麼辛勞;

要看中國取得了什麼成就,更要看中國為世界作出了什麼貢獻。

中國奇蹟的密碼是什麼?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發展,關鍵在於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

「改革創新的道路」

「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

習近平總書記用一系列富有說服力的數字雄辯證明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比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7萬億美元,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

比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

新時代的中國,正在更加積極主動地以開放促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2020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4.中國將一如既往為世界作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深層衝擊,中國也無法獨善其身。疫情以來,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辯證分析中國經濟形勢,指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向。

正是基於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研判,中國積極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向更高的發展質量,也指向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在新發展格局下:

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

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更強勁動力。

(二)談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1月18日,繼前一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發表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性演講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又一篇歷史性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總書記在這篇演講中提出鮮明的中國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把握七個方面,讀懂這篇演講:

1.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2.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3.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4.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5.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6.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7.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1.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反覆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清晰傳遞對於人類文明走向和世界前途命運的中國判斷、中國主張。

為什麼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一理念蘊含著怎樣的歷史邏輯?

凝結著怎樣的戰略思考?

總書記這樣闡述:

歷史原因:最近100多年,「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巨大的進步」。「這100多年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就是和平與發展。然而,這項任務至今遠遠沒有完成。」

時代背景:「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

未來走向:「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正是基於:

對人類歷史的深刻分析

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

對時代大勢的深刻把握

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國際社會申明中國主張:

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

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

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

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2020年9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

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對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提出務實建議:

一是「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

大國之間,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

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

二是「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三是對核武器這一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

四是在深海、極地、外空、網際網路等領域,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3.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指出,安全應該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鮮明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重申這一新的安全觀,並著重從三個方面對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提出倡議:

關於恐怖主義,總書記指出,「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

關於難民危機,總書記指出,「危機需要應對,根源值得深思」。「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等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動員全球力量有效應對」。「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都同地緣衝突密切相關,化解衝突是根本之策。」「當事各方要通過協商談判,其他各方應該積極勸和促談,尊重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

關於重大傳染病流行問題,總書記指出,「禽流感、伊波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世界衛生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情監測、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在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勢下,更顯總書記4年前的呼籲是多麼英明的前瞻警示!

疫情以來,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多國提供了口罩2000多億隻、防護服20億件、檢測試劑盒8億份,承擔起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責任,有力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圖為2020年4月13日,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裝載國際防疫物資。 中新社記者 佟鬱/攝

4.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後,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國際場合反覆強調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重要性。

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再次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於各國。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

一是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

二是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社會創造力;

三是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5.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一直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闡述了中國的文明觀,向世界描繪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鑑、人類命運與共的美好圖景。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刻闡發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立場、中國主張: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

文明是包容的:「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圖為當晚舉行的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6.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

只有並肩同行,全球生態文明之路才能行穩致遠。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的理念和主張。

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再次指出:

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

如何跳出破壞性發展的惡性循環,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總書記以充滿中國智慧和哲理的倡議指明出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7.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來,很多人關心中國的政策走向,國際社會也有很多議論。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回答。」

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擲地有聲地宣示「四個不會改變」的堅定決心和莊嚴承諾:

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

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

中國打造夥伴關係的決心不會改變。

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

相關焦點

  • 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習近平總書記中外記者見面會講話...
    「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10月25日,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以復興之路丈量黨的徵程,說出了關鍵,道出了根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正是因為磨礪於偉大鬥爭、致力於偉大工程、奮進在偉大事業、激蕩著偉大夢想,我們黨才能穿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險灘激流,近百年猶未老,一世紀正青春。
  •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首提「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首提「中國夢」 2021年01月07日 17:2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特別報導
  • 如何理解「十四五」時期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對我國發展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建議》強調,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第一,在危機中育先機,首先要看到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從而積極努力地去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塑造機遇。
  • 武漢市經信局黨組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中國5G+工業...
    11月23日上午,武漢市經信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重要賀信精神,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相關工作,局黨組書記姜鐵兵同志主持會議,局領導、機關各處室、局屬各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發表的這篇文章,揭示出牢記初心使命與堅持自我...
    最近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的文章,這是2019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個講話深刻揭示了牢記初心使命與推進自我革命的邏輯關係,對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青春寄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通過演講、座談等方式與青年頻頻互動,對當代中國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正值「五四」青年節,學習路上帶您回顧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那些青春寄語。
  • 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疫情防控的...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仗、硬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處變不驚,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一項項部署有條不紊,一項項決策精準科學,一項項舉措穩步推進,充分展現出一個百年大黨的自信和從容!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吉林之行,聚焦這些老難題和新挑戰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說,希望各地深入調研,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總書記的吉林之行,瞄準的也正是老難題和新挑戰。△習近平吉林之行考察地示意圖發展之計: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 習近平部署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如何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12月27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暨「法理研究行動計劃」第十六次例會在福州大學舉行。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羅東川,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福州大學黨委書記張天明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李圓方: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備受鼓舞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30日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各族勞動群眾致以節日的問候。圓方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圓方說,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備受鼓舞!
  • 最高檢辦公廳黨總支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紀事
    ●辦公廳黨總支結合崗位需求從第三卷中選出74篇文章,讓全廳黨員幹部一人一天領學1篇,通過一日一篇、每日領學、月月交流、專家講座、心得評選「五步走」,促使大家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剛剛退休,退休不退志,離崗不離黨,政治理論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常學常新,每學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 習近平分別同越南阿根廷領導人通電話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9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通電話。
  • 「津門裡巷」虎兕不可出於柙 龜玉豈能毀於櫝中——論新時代紀檢...
    語出《論語<季氏將伐顓臾>》,這句話放到現在仍然煥發著歷久彌新、字字珠璣的光芒;新時代的紀檢監察幹部既負有激濁揚清、懲惡揚善、運用「達摩克利斯之劍」把那些為禍百姓的「虎兕」貪官汙吏關進位度「牢籠」之責,又擔著正風肅紀、執紀監督、封住「潘多拉魔盒」將擔當作為的「龜玉」青年才俊送出「木櫝」之任,巍巍囑託重於泰山、鞭策勤勤催人奮進。「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 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百年大變局有「四個新」
    此次發布邀請了房寧、金燦榮、丁一凡、謝耘等四位著名學者與四位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及研究員賈晉京、劉玉書、王鵬等進行了連續兩晚、1對1直播討論的「8位資深、新銳學者對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就怎樣認識百年變局,進行了解讀。金燦榮祝賀道,人大重陽出了不少好書,《百年變局》又是一本。他同時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表示祝賀。
  • 青年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六點期望:他的話都說到了我們心坎裡!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繼續發揚五四精神?習近平推心置腹,向青年們提出了六點期望。全國各地青年第一時間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圍繞六點期望紛紛談感想,話體會。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五四精神,傳承有我——青年們,快來看看你的同伴都說了什麼?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本報訊  (記者鍾智躍)近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意見。市委書記陳敏主持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回信、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教師節重要寄語、對做好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腹有詩書氣...
    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2019年8次國內省份考察,這件事最令習近平掛心!
    在今年的考察行程中,習總書記還指導了1次主題教育活動、主持召開了4場跨省區、專題座談會。此外,在上海考察之後還出席了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1月,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時,還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4月,在重慶考察時,還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5月,在江西考察時,還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