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加勒比海北部,有一個面積近11萬平方公裡的群島國家,這就是古巴共和國。作為大安的列斯群島最大的島嶼,狹長的古巴島外形酷似鱷魚,古巴因此又被稱為「加勒比海的綠色鱷魚」。
地理上,古巴位居墨西哥灣入口中央,與頭頂的美國隔佛羅裡達海峽相望,首都哈瓦那距美國本土最南端的Key West僅145公裡。不僅如此,古巴這個「墨西哥灣的鑰匙」還扼守美國東岸到巴拿馬運河的海路要道,戰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極簡」古巴歷史
1492年哥倫布航海發現古巴島,此後,西班牙遠徵軍徵服古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七年戰爭中的1762年,英國短暫佔領古巴,而在戰後籤訂的《巴黎條約》中,西班牙又用佛羅裡達的大部分領土換回了古巴。也就是說,古巴幾百年裡長期屬於西班牙殖民地。
從19世紀初開始,後起之秀美國開始轟轟烈烈的開疆拓土運動。按照「能買就不搶,能搶就不打」的既定方針,美國國土不斷向西南方向擴張,蠶食墨西哥大半壁江山後,美國一躍成為橫貫北美大陸的兩洋國家。
停歇下來的美國人四處張望,對鼻子底下的古巴,美國一向視作自己的「附屬品」。為此,美國曾向西班牙開出一億美元的高價購買古巴,然而不差錢的西班牙人竟不為所動。美國人並不著急,到了19世紀後期,經歷資本主義大發展的美國已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近水樓臺先得月,雄厚的美國資本輕鬆控制了古巴的製糖、菸草、造船等行業,美國的經濟利益在古巴無處不在,在美國看來,古巴這個「加勒比海的鱷魚」與美國其他州沒什麼兩樣。美國本身就是一個憑反抗殖民統治起家的國度,對英法老牌列強打打殺殺的粗暴殖民方式,美國人歷來是看不上的。
1898年,美國人瞄準機會,精心策動了一場「同時在兩洋作戰,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美西戰爭。雖然這場一邊倒的戰爭之經過乏善可陳,但通過這次美國軍事實力特別是強大海軍的世界首秀,西班牙勢力徹底被美國人逐出西印度群島。
「幫助」古巴獨立後,時任美國總統麥金萊主導通過了著名的「普拉特修正案」。
作為對美國和古巴雙方都具備法律效力的法案,「普拉特修正案」規定:古巴政府永遠不得與任何外國勢力籤署其他條約或契約,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權或允許任何外國勢力通過殖民或其他方式取得控制的島嶼;古巴政府同意美國可行使幹預維護古巴的獨立……
「普拉特修正案」是美西戰爭的直接產物,此後還作為附錄寫入了古巴憲法,成為古巴和美國關係的「指導法案」。據此,美國實際上將古巴置於「保護國」地位,嚴禁其他列強染指古巴。通過這一新殖民方式,美國不僅奪取了古巴近三十年獨立鬥爭的成果,還以看似「合法」的途徑牢牢控制了古巴。
事實上,從1902年美國扶植的「古巴共和國」成立到五十年代,古巴歷屆政府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期間的1934年,出於改善和拉美各國關係的需要,主要是樹立美國良好的國際形象,時任總統羅斯福主持廢除了「普拉特修正案」。
頗有意味的是,美國雖然放棄了軍事幹預古巴內政,卻仍繼續保留古巴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直到今天。
也是在1934年,軍人出身的巴蒂斯塔在美國支持下發動「中士兵變」上臺,之後成為隱藏在幕後的古巴實際統治者。到1944年第14任總統任期結束,巴蒂斯塔在古巴實行軍事獨裁達十年之久。1952年,巴蒂斯塔故伎重演,再度發動軍事政變上臺。
在第二次掌權的七年,巴蒂斯塔與年輕的律師卡斯楚產生了交集,最終成為卡斯楚革命的對象。
1953年7月,卡斯楚率領一百多名進步青年武裝攻打蒙卡達兵營,揭開了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序幕。武裝起義失敗後,卡斯楚兄弟被捕入獄。在法庭上,身為律師的卡斯楚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歷史將宣判我無罪》。一時間,年僅27歲的卡斯楚名揚美洲,成為古巴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
世界歷史上不斷出現的「放虎歸山」一幕又在古巴上演了,1955年是總統競選年,巴蒂斯塔為籠絡人心而大赦政治犯,卡斯楚兄弟和戰友們意外獲得自由。出獄後,卡斯楚立即赴墨西哥組織秘密武裝,創建起著名的「七·二六運動」革命組織。
1956年,卡斯楚率幾十名起義戰士乘遊艇返回古巴。此後幾年,卡斯楚與戰友們在馬埃斯特臘山區開展遊擊戰。到了1958年,反巴蒂斯塔獨裁的武裝起義在古巴風起雲湧,如同十年前對待腐朽的蔣政權,美國人決定拋棄巴蒂斯塔了。
多種機緣巧合中,1959年古巴革命突然成功了。正在山裡打遊擊的卡斯楚立刻率革命軍進入首都哈瓦那,當年2月,33歲的卡斯楚在古巴人民一片擁護聲中出任政府總理和武裝部隊總司令。
直到此時,美國仍認為後院有點亂但還不至於起火。對長期受美國「影響」的古巴來說,固然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塔政權,但包括卡斯楚在內的成功革命者都清楚,與「頂頭上司」美國鬧翻沒任何好處。
為此,新官上任的卡斯楚與格瓦拉還專門跑到美國拜碼頭,1959年的美國一度掀起「卡斯楚熱」。
然而,不知是美國人對控制「後院」太自信了,還是對古巴這個年輕政權心存疑慮。訪美期間,時任總統艾森豪竟然沒見卡斯楚,只派了副總統尼克森與這位年輕人談了談。不僅如此,頤指氣使的美國人還警告古巴:不要試圖改變現狀。
也是,彈丸島國古巴的經濟完全依賴美國,拉美各國紛紛抱美國粗腿還抱不及,你小小古巴還能反了不成?歷史驚人的相似,正是在十年前,不可一世的美國人就是這樣與新中國失之交臂,從此與這個東方大國交惡,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作為拉美的民族英雄,古巴人民的偶像,當時年輕氣盛的卡斯楚豈能受美國人的氣。
訪美回國後的1959年5月,卡斯楚開始在古巴實施農業改革,政府規定甘蔗種植田公司的所有股東必須為古巴人,此舉無疑嚴重影響到美國在古巴的利益。之後,包括土地改革在內的多項改革在古巴轟轟烈烈展開,所有舉措無不針對在古巴的美國公司利益。
到這個時候,美國人才意識到古巴要擺脫美國控制,革命家卡斯楚這是要繼續革美國的命啊。於是,就有了後來古巴投向蘇聯陣營,美國中情局策動豬灣登陸和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一系列「麻煩」。兩國這種敵對關係持續了半世紀之久,直到卡斯楚去世前的2014年才得以改善。
美國人想當然認為,略施經濟制裁小計就足以致古巴新生政權垮臺了。沒想到的是,卡斯楚領導下的古巴竟如此硬氣。看來,卡斯楚在間於齊楚方面運用的得心應手,與美國鬧掰後,古巴藉助當時蘇聯和中國的援助渡過了難關。
美國不給油,古巴就從蘇聯進口石油;美國禁止在古巴的美國煉油廠煉從蘇聯進口的油,古巴就以違反合同為由將美國煉油廠強行收歸國有。難怪有一種觀點認為,完全是美國人的自大與傲慢將古巴逼到了對手陣營。
彼時,古巴革命的主力軍大多來自中產階層和非共產主義階級,卡斯楚本人就是人民黨的。如果不是美國人教師爺似的說教和咄咄逼人,很難想像當時的卡斯楚政權會投入蘇聯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