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路,是漫漫其修遠兮,更是「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

2021-01-10 一淵寓言

路,雖然就在腳下,但是當我們注意到路的時候,往往不是為了問路,就是不知路在何方,亦或是行路難。

可能,正如,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熟悉的路,也充滿了隱喻。

終其一生,我們始終在路上,這一條路,是眼前的路,是腳下的路,是人生的路,是前行的路,是不曾停歇的路……

星空之下,我們且行且珍惜,這一條路,是開拓的勇氣,是前人的延續,是選擇的方向,是不曾偏離的堅持,是心中永恆的信仰……

關於路,戰國時屈子在《離騷》中已經說得分明: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早晨我從南方的蒼梧出發,傍晚就到達了崑崙山上。奔波了一天,是多麼的疲勞。我本想在宮門前稍微逗留休息一下,但是不行啊,夕陽西下暮色蒼茫,已是時間緊迫。我請求羲和停鞭慢行,崦嵫山就在眼前了。我面前的路是那麼遠又那麼長,我將矢志不渝、我將百折不撓地去尋找我人生中的理想之境。

當年,屈原被放逐江南時寫下了《離騷》,自己的治國之道不能賣於帝王家,只好悲憤出走、尋找理想彼岸,最終「沉醉不知歸路」,投入了汨羅江中……

今人,總愛將其中最著名的這一句用於勵志,將這一條路解釋為「追尋真理之路」。我們總覺得,想像中的路、抽象的路,更華美和高大。

豈不知,在屈子而言,這現實的路,相比於心路歷程,他才是走地如此艱辛,他身體力行地流浪在江湖之間,終於在人生的終點將所有理想、憧憬和希冀所耗盡。

然而,在時間的長河中,他的路、他的理想、他的彼岸,我們依然在堅持,一代一代無窮匱也。

那麼,這路是究竟什麼?

魯迅先生在《故鄉》的結尾處說的: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要不,說魯迅先生偉大呢,他的話犀利中帶著點醒,痛斥中帶著最深沉的愛。就算是將東漢訓詁書《釋名》中的「道路」之義「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以白話文的方式說出來,也給了當時在黑暗和恐懼中夜行中的人,帶來了一點兒頭頂的光和心底的熱。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國就有記載役使牛馬為人類運輸而形成的「馱運道」,以及原始的臨時性的簡單橋梁。

遙想充滿了浪漫想像的上古時代,當中華民族的始祖皇帝「軒轅氏」以「橫木為軒,直木為轅」造出了車輛、發明了運輸,定然是向著四面八方,留下了深深的車轍,以及日復一日,從小徑走成了道、走出了路,不可謂是功不可沒。

直到上世紀,那一句直白、粗糙的偉大口號「要致富,先修路」,也不過是上古神跡的一次翻版而已。

路的出現,帶來了「詩與遠方」,帶來了「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的憧憬,帶來了躁動的心、奔赴未知的遠行……自然也帶來了離情和別意。

先秦時代的《詩經·鄭風·尊大路》中如此吟唱: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寁(zǎn):迅速。

沿著大路走啊,拉著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氣慪啊,不念舊情輕分手呀!

沿著大路走啊,抓緊你的手啊。莫要嫌棄把我丟啊,拋卻恩愛不肯留呀!

歷來,各家對此詩的主旨爭議很大,思君子說、淫婦說、送別說、棄婦說等不一而足,相比較而言,郝懿行《詩問》之「留夫」說更通常理:「民間夫婦反目,夫怒欲去,婦懼而挽之。」

沒頭沒腦的,沒有前情介紹,馬路邊,一女子緊緊拽著男子的衣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苦苦哀求他留下……

此景此景,即使2500多年後的今天,似乎也是常見、令人唏噓。無需更多的了解,就足以腦補出各種的相愛相殺。

這路邊,也就是世俗百態、人情冷暖的風情畫卷,只是無懼於世人的注目禮,而真情流露的,不是被逼到份上誰又願意袒露軟弱和傷口呢。

正常的路邊離別,應該就如《詩經·秦風·渭陽》的這樣: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我送舅舅歸國去,轉眼來到渭之陽。有何禮物贈與他?一輛大車四馬黃。

我送舅舅歸國去,思緒悠悠想娘親。用何禮物贈與他?寶石玉佩表我心。

朱熹在《集傳》中解釋為:「路車,諸侯之車也。」以一輛四匹皇馬所拉的馬車作為離別的禮物,也是希望舅舅的路途能夠舒適一點不受顛沛之苦,再者也是希望舅舅能夠常念家長勿相忘吧。

因為,在那古詩,之所以重離別,是因為難再相見。正如漢朝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之六: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詩中的女子,以芙蓉喻「夫容」採蓮送給心上人,但那人卻是「所思在遠道」,而遠在天涯的人呢?此刻也是帶著無限的憂愁,回望故鄉心愛的女子,雖然眼前只有漫漫的長路,以及阻隔在兩人之間的遠途山水和浩浩煙雲。

當初,遊子從家鄉那條通往遠方的路出發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理想滿懷。然而,現實卻是,當初離開地有多決然,如今就有多思念,也許談不上悔恨,但是這種對「舊鄉」望而難歸之思卻又是如此悽婉。

不要以為,腳下有路就可走,自古以來的「行路難」,如果是「道阻且長」就已經是困難重重,又何況還有心路障礙、心中的坎呢,又如何輕易跨越。

詩經開篇之《蒹葭》一再強調說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追隨的道路險阻又漫長、坎坷又艱難、彎曲又艱辛,但無論伊人是在水中央、水岸邊還是水中的沙灘上,好歹有跡可尋、總還有心中的希冀和嚮往。

而到了魏晉時代的蔡琰(蔡文姬)詩中,無論是《悲憤詩》中的「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觀者皆唏噓,行路亦鳴咽」、「山谷眇兮路漫漫」、「臨長路兮捐所生」,還是《胡笳十八拍》中的「雲山萬重兮歸路遐」、「朝見長城兮路杳漫」、「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都是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下,一個弱女子被擄生涯的痛苦見證。

才高卻命薄,一生都處於現實中和精神上的雙重被放逐的困境中,她與家鄉之間,何止隔了山谷、長路、雲山、長城、關山……

更是相隔了雙重的屈辱,她本是漢家女,卻被胡人擄,更是被迫嫁給了胡人、生了兩個兒子,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但是她又「無日無夜兮不念我故土」。

但是,她這一生所念念不忘的回鄉路,在被擄的第十二年後終於得到回應,但奚樂卻是轉瞬即逝的,因為回鄉之路也是分別、思念之路。屈辱的生活即將結束,但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她的一路、她的人生之路,從頭至尾都是一場悲劇,這一路於個人而言真是太難了。

但是,行路再難,我們也還是希望看到光,於是詩仙李白的《行路難》橫空出世便深得人心: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每當思緒回到眼前的現實,都會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路到底在何方?

這是靈魂的拷問、也是感情在重重矛盾中的複雜迴旋。但是李白終歸是李白,他從不人云亦云或者隨波逐流,而是用詩歌唱出了個人與時代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儘管前路漫漫、障礙重重,但是他堅信,美好時光終會出現,總有一天會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著長風踏破萬裡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間,直至到達理想彼岸。

既然如此,就不要困囿於眼前的一點兒困難,也「莫愁前路無知己」,且學王國維先生的恬淡與從容,一首詞《點絳唇·高峽流雲》如是說:

高峽流雲,人隨飛鳥穿雲去。數峰著雨。相對青無語。嶺上金光,嶺下蒼煙冱。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

高峻的峽谷中,煙雲流動。目光隨著飛鳥穿雲而去。幾座經歷風雨的青峰,相對而立,默默無語。朝陽照在峰頂上,深谷中蒼煙凝結,雲霧繚繞。隨著太陽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漸漸能看清了,剛才攀登過的路徑現在都已經在自己的腳下了。

登高望遠,人生了悟。尤其是結尾處的「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讓人醍醐灌頂,我們總是一心趕路,向前向前再向前,也會記得偶爾仰頭看天,可是,我們何曾時時回顧來時路呢?

網傳,豐子愷在《不寵無驚過一生》中說的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但如此的人生好像也太過於無求與波瀾不驚。

雖然,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中的經典臺詞「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也做不了,但是,回顧來時路、走好下一程,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人生狀態吧。

相關焦點

  • 毛不易對於「平凡」的感悟:月光朝陽,固守本心,路漫漫其修遠兮
    但總會有一段時光,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我們發現,沿路的風景也值得留戀。月光朝陽,讓人生闊達。02其二,路漫漫其修遠兮所以南北的路從此不再漫長,靈魂不再無處安放。
  • 路漫漫其修遠兮,只能上下而求索了,一夜好夢,醒來時神清氣爽
    路漫漫其修遠兮,只能上下而求索了。一夜好夢,醒來時神清氣爽。窗外天光很亮,又是一個大晴天。餘木夕伸了個懶腰,就聽耳邊傳來慵懶的男音:「醒了?」一扭臉,就見秦深正撐著腦袋看著她,目光很溫和。「你沒去上班?」餘木夕打著哈欠坐起身,聲音帶著沉睡初醒特有的嬌慵。
  • 路漫漫其修遠兮 寵物殯葬專業化道路還很長
    各家均在野蠻、粗放的成長,寵物殯葬業專業化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部落需求與保護自然,肯亞:旅遊開發與動物保護,路漫漫兮!
    旅遊開發與動物保護 路漫漫兮國家公園的概念出自於美國,卻在非洲大陸保護野生動物方面起到了非凡的作用。當下,非洲大陸不斷增長的人口帶來的土地稀缺的壓力,野生動物與人類爭奪棲息地和自然資源的矛盾,野生動物製品比如象牙和犀牛角的消費帶來的非法盜獵的衝突等緊迫的難題,都擺在我們的眼前。
  • 原創|路的延伸|作者:張傳舉(二細)
    網絡文學 | 文學交流 | 專注原創原創作品授權天美五星全網首發路的延伸作者/張傳舉編審/天美五星路的延伸作者/張傳舉(二細)(2019.9.5)-看一眼定乾坤走一路踏徵程人生路上的奔放發出最美的語音前進中有了無聲的旋轉透出了優美的音籟這是人生的升華是自己人生路深處的珍藏是路的延伸地上本沒有路開始是陌生的土走出腳印就是路鋪上光華就是光明大道人生亦如此走過一番番路程
  • 長大才懂的話,再看時已淚眼婆娑!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詩仙李白的《秋風詞》是這個秋意涼涼季節最好的寫照。秋天是個容易傷感的季節,在這個時候人往往容易傷感、懷舊,就如同人的中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回首半生,不再有孩童的稚嫩,不再有青春的悸動,有的只是中年的沉重步伐和不得不繼續走下去的迷茫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國寶「回家」如何不再「路漫漫」:歷時25年追索 流失文物「回家路...
    國寶「回家」如何不再「路漫漫」:歷時25年追索 流失文物「回家路」一波三折 2020
  • 當你把加拿大一條路開到頭部時,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三國動物
    漲潮時,作品格外壯觀。雕像從河裡冒出來,木筏似乎在漂浮。在馬塔訥可看三文魚奮力向上遊衝去,一幅氣勢磅礴、千帆競渡的壯麗畫卷在這裡生動呈現。Exploramer海洋生物和鳥類生活中心是聖安尼山景區,你可以看到海星,海參和扇貝沿著水族館。
  • 《異常生物見聞錄》路漫漫其修遠,未來可期,重新出發
    就在大多數人認為《異常生物見聞錄》動畫項目或許就此沉寂之時,動畫製作組卻悄悄的將一份模擬了許多遍,令眾多粉絲感到些許慰藉的答卷,悄悄地遞了上來。《異常生物見聞錄 特別篇》上線後,與前作給人的帶來的觀感有明顯的差距。最直觀就體現在9.8分的評分上。(截止至9月3日B站數據)從評論來看,基本各方面評論都優於第一季,尤其是編劇方面。
  • 電影《雄獅》: 與「谷歌地球」踏上漫漫回家路
    ——Saroo  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五歲時Saroo在印度的火車上不小心與家人走散,他在加爾各答的街頭流浪了幾個星期,之後被送進一所孤兒院,並被澳大利亞的一對夫婦收養。在走失近25年後,住在澳大利亞的Saroo利用谷歌地球與他的家人重新團聚了。
  • 南非旅遊業復甦前路漫漫
    原標題:南非旅遊業復甦前路漫漫 來源: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南非郵衛報網站8月10日報導,疫情和封禁措施已重創南非旅遊業,導致542億蘭特損失,未來更可能進一步損失1497億蘭特和43.8萬個就業崗位。南非旅遊業理事會CEO表示,取消禁酒令和宵禁有助於推動旅遊業復甦。
  • 《鄉路漫漫》:以前的中國鄉村,新學堂難敵舊私塾,原因是這樣
    歷史學者王先明的著作《鄉路漫漫——20世紀之中國鄉村(1901~1949)》出版上架,向讀者解讀20世紀前半期中國鄉村的諸多變遷細節。在那半個世紀裡,對整個國家而言,中國鄉村所承受的種種,遠遠超乎普通人的想像。1910年,山東萊陽春荒嚴重,糧食歉收,糧價更是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昂貴。鄉民要求提取多年儲存的社倉積穀,用來抵償各種捐稅,卻遭到掌控社倉的士紳的拒絕。
  •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回家之路漫漫
    此事的關鍵性原因在於這枚清乾隆年間的玉璽,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非法掠奪走的。這也使得這枚玉璽的拍價飈升,最終以112萬歐元的價格成交。此次拍賣事件,引起了我國官方的強烈譴責以及國內民眾、海外華僑的嚴重反感,這無疑再一次將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和收回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 土耳其國寶的漫漫回家路
    新華社記者 秦彥洋 攝   新華社土耳其安塔利亞10月30日電 通訊:土耳其國寶的漫漫回家路  新華社記者 施春 王峰 秦彥洋  時隔半個世紀,約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藝術傑作——赫拉克勒斯石棺今年9月終於回到土耳其城市安塔利亞,並正式向公眾展出。
  • 都市「BMW」族:上班路漫漫,綠色出行也時尚
    中新網廣州5月30日電 題:廣州「BMW」族:上班路漫漫,綠色出行也時尚  作者 方瓊玟  提到BMW,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寶馬車,但是「BMW」族不是擁有寶馬車的「多金一族」,而是每天奔波於漫漫上班路的人群。
  • 《一條狗的回家路》曝特輯 感恩長路漫漫有你相伴
    《一條狗的回家路》曝特輯 感恩長路漫漫有你相伴 時間:2019.01.23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