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動物的由來: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遊泳,用肺呼吸,用皮膚輔助呼吸。符合這些特徵的動物就是兩棲動物,常見的兩棲動物種類有蟾蜍、大鯢、蠑螈、青蛙等。
本節總結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以代表動物青蛙展開。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青蛙的生殖
( ):雄蛙在繁殖季節高聲鳴叫吸引雌蛙前來抱對。
( ):在生殖過程中,蛙類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抱對,可以大大提高卵細胞的( )。
體外受精:雄蛙排出的精子和雌蛙排出的卵細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卵細胞和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後形成受精卵。
(2)青蛙的發育
特點:青蛙在發育過程中,幼體和成體不僅在形態結構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生活習性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青蛙的發育過程屬於( )。
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只是針對( )的兩種發育類型,而( )的變態發育沒有這樣的分類。
過程:受精卵→( )→( )→成蛙
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尾遊泳,這個時期的蝌蚪無論從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很像魚,慢慢地,蝌蚪先長出( ),再長出前肢,尾、鰓都逐漸消失,形成了能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的( );成體生活在陸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 )輔助呼吸。
2.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和環境條件
(1)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
①生殖離不開水,在水中產卵受精
②幼體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休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遊泳,用( )呼吸,用( )輔助呼吸。
兩棲動物在生殖和發育上的特點,限制了兩棲動物的分布範圍,這是兩棲動物種類較少的原因。
(2)環境條件的改變影響兩棲動物的生存
①導致兩棲動物分布範圍和種類少的原因是
內因: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生活在水中,幼體經( )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外因:( )的減少、( )的汙染。
②環境變化對兩棲動物繁衍的影響
導致兩棲動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現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汙染,()的數量增多。
3.兩棲動物的生殖特點:卵生;( )受精;有性生殖;受精過程( )水。
本節知識點有一個最容易混淆的,那就是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也有四個時期,往往會被誤認為是完全變態發育,其實不是的,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只是昆蟲的變態發育類型,與兩棲動物無關,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就只是變態發育。
參考答案:
1.(1)求偶 抱對 受精率(2)變態發育 昆蟲 青蛙 蝌蚪 幼蛙 鰓 後肢 肺 肺 皮膚
2.(1)鰓 肺 皮膚(2)變態發育 水域環境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