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2020-12-05 河北新聞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佘穎)從教育部獲悉:隨著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佔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16年到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7820億元。理工農業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到28.9萬人年,增幅達23%。

近兩年,教育部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年至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00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萬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方面開展緊急攻關,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銷售超億份。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

雷朝滋透露,針對高校科研中的不足,下一步將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樹立正確政策導向。目前,教育部出臺了《關於提升高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提高專利質量就是要擠專利水分、擠專利泡沫,目的是促進成果轉化,提升專利轉化率。同時,特別要破除唯數量、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倡導潛心學問、水到渠成的科研生態文化。

來源:經濟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4002萬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稱,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已達4002萬,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除了高等教育入學率得到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網絡教育也得到廣泛普及,目前,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中國發布丨教育部: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高等教育體系 毛入學率...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董小迪)教育部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工作有關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4002萬,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升級,專業認證質量實現國際實質等效。2016年,中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
  • 4方面看「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性躍升|教育2020「收官...
    ,持續開展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一、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長春歐亞賣場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商貿購物中心
    長春歐亞賣場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商貿購物中心  長春歐亞賣場: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以物流配送為主體的現代化商貿購物中心,目前擁有近30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5萬平方米的停車場、6萬平方米的倉儲庫區,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後,將成為總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包括4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15萬平方米娛樂城、15萬平方米賓館、16萬平方米物流庫區的超級賣場。
  • 世界最大社保體系建成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
    「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從收支情況來看,「十三五」期間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不斷擴大,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 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及其特點
    荷蘭的高等教育體系及其特點 荷蘭的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鄰德國,西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南接比利時,北連北海,國土面積4.15萬平方公裡,人口1500多萬。荷蘭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荷蘭高校的教育質量普遍較高,畢業證書為國際承認。
  • 鄔大光: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格局|五中全會深解讀③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邁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正在引發高等教育結構、質量、效益以及供給和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加快調整高等教育結構,使之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是當前和未來高等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 我國最大規模引水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 全線咽喉獅子山隧洞安全掘進...
    央廣網昆明1月3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導,地處雲貴高原的滇中地區,是我國乾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人均佔有水資源長期處於警戒線以下。2日,我國最大規模引水工程,雲南滇中引水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線的咽喉獅子山隧洞安全掘進突破10公裡,為整個工程提前一年建成通水創造了有利條件。
  • 蜘蛛成致富的寶貝疙瘩,建成國內最大規模蜘蛛養殖場
    蜘蛛成致富的寶貝疙瘩,建成國內最大規模蜘蛛養殖場 中國三農網2017-11-28 18:16:13 閱讀(35042)
  •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建成我國最大的養鹿基地
    新華網哈爾濱8月23日電(雷志國、孫英威)我國面積最大的森工企業--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新林林業局,在「天保」工程實施後加快發展接續產業,如今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養鹿基地。近日,中國農學會特產協會副會長、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副所長程世鵬一行實地考察後認定,新林林業局是全國集中飼養鹿群最大的養殖基地。
  • 太湖流域規模最大的排澇泵站 八堡排水工程亞運前建成運行
    據悉,該工程已列入2018年市政府重點工作,計劃2018年開工建設,2021年投入運行,2022年亞運會前全面建成。「它建在下沙頭格社區,運河二通道東面。有了它之後,應對城市內澇將有更好的保障。」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市南排工程建設管理處何勇說。要解釋「怎麼保障」這個問題,那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三堡南排工程」。
  • 日本建成本國最大水上太陽能發電站
    新華網東京11月1日電(記者 華義)發電容量達13.7兆瓦的日本最大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已在千葉縣山倉水庫建成,明年3月將正式發電運營。  日前在日本外國記者中心的組織下,記者現場參觀了這一發電站。  日本最大的水上太陽能發電站。新華網發(千葉縣水道局供圖)  據介紹,該發電站由日本京瓷TCL太陽能合資公司開發運營。
  • 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編 | 心緣芯東西9月2日消息,我國類腦計算技術發展迎來新裡程碑: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於9月1日在杭州正式發布。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櫃並排而立,紅色的信號燈連續閃爍,這臺名為Darwin Mouse的類腦計算機,由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
  • 農業農村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設施水平穩步提升。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2018年以來,每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000萬畝以上。二是科技支撐明顯增強。
  • 廖祥忠:做強一流本科,建設高質量傳媒高等教育體系
    當前,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智能傳媒日新月異,文化重構、文明互鑑的新紀元正在開啟。十四五期間,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傳媒教育正面臨全面轉型升級。面向新時代、順應新形勢、瞄準新目標,我們全面啟動本科教育改革,吹響建設高質量傳媒本科教育的衝鋒號。今天的大會,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和教育部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會。
  • 我國主要海水養殖生物BLUP育種技術體系取得突破
    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通過攻關在主要海水養殖生物的BLUP育種技術體系取得重要突破,魚類、貝類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打破了國外水產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率先建立了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產生物BLUP育種體系。
  • 國內最大規模錦鯉養殖基地在上海松江泖港建成
    近日,作為松江「雲間五厙田園綜合體」項目內容之一,國內最大規模的錦鯉良種繁育基地在位於泖港鎮的上海松江區水產良種場(國家級)五厙基地建成,填補了上海錦鯉規模化良種繁育的空白,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強勢助力。
  • 虛擬仿真教育技術賦能高等教育教學
    如何以虛擬方式應對線下的阻隔,使教育創新升級,賦能高等教育教學是當下教育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12月9日晚舉辦的2020世界慕課大會分論壇二——「虛擬仿真: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聚焦虛擬仿真技術為教學帶來的改變和新興應用模式,世界各地的多位著名教授作出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帶來有益的啟發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