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藥業今日登陸上交所 致力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領先企業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11月25日,東亞藥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次公司首發2840萬股,發行價格為31.13元/股,上市首日開盤價為37.36元/股,收盤價為44.83元/股,漲幅達44.01%。

營收增長穩健研發項目充足

據了解,東亞藥業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涵蓋抗細菌類藥物(β-內醯胺類和喹諾酮類)、抗膽鹼和合成解痙藥物(馬來酸曲美布汀)、皮膚用抗真菌藥物等多個用藥領域。

根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月至6月營收分別為7.29億元、8.57億元、9.88億元和5.07億元;歸母淨利分別為5574.27萬元、1.09億元、1.68億元和8606.66萬元。

「公司營業收入呈增長趨勢,主要得益於在多個品種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工藝優勢,產品質量穩定。」東亞藥業董事長池正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具有較強的質量、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多年來對環保設施、安全生產設施以及質量檢測設施進行了持續投入,且公司生產場地均處於國家級、省級醫藥化工園區,因此保證了持續的供貨能力和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作為在多個細分產品領域,產品質量較高並且供貨穩定的原料藥廠商具有稀缺性。因此,公司在多個品種方面都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隨著原材料價格的攀升,不僅能夠將成本向下遊客戶順利轉移,而且抓住原料藥、中間體市場的供求變化時機,進一步提高自身產品的銷售價格以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從而使得多個產品呈現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的態勢。」池正明進一步說道。

記者了解到,東亞藥業現有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東亞藥業)、浙江省臨海市(東邦藥業)和江西省彭澤縣(江西善淵)三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基地。同時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發展,公司形成了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先後組建並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研究院,擁有二十餘項發明專利。

據池正明介紹,公司在研項目數量眾多,包括頭孢妥侖匹酯在內的十餘個原料藥產品已完成工藝驗證;包括盧立康唑在內的二十餘個產品已完成實驗室階段的研發,現處於中試或放大驗證階段;還有近十個製劑產品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另外還儲備了大量技術難度高、市場前景良好的待研發項目。

募投項目助力產品結構優化及市場需求擴張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屬於β-內醯胺類抗菌藥,是β-內醯胺類抗菌藥中的7-氨基頭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耐青黴素酶、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少等優點。近年來,我國頭孢菌素製劑市場銷售額逐年上升,至2018年我國頭孢菌素類製劑市場銷售額達876.34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為2.65%。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學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頭孢菌素類抗菌藥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類抗菌藥物,近幾年一直穩居我國抗生素用藥市場第一位。我國頭孢菌素類抗菌藥開發生產起步較晚,再加上種種原因,前幾年生產的頭孢菌素技術水平遠遠低於國際,近年來由於多家廠(司)引進技術努力開發,所以水平大大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和新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市場需求的推動力也將隨之增大,市場擴容的潛力可期。預計到2020年頭孢菌素類抗菌藥市場規模將達954.47億元以上。

招股書顯示,β-內醯胺類抗菌藥是公司的最主要產品類別,其銷售收入在公司各類產品中均保持第一位,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10億元、6.28億元、6.85億元和3.35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0.73%、74.11%、69.68%和66.22%。

其中頭孢克洛中間體、頭孢克洛原料藥、拉氧頭孢鈉中間體、頭孢美唑鈉中間體、頭孢唑肟鈉中間體、氧頭孢烯母核構成了公司β-內醯胺類抗菌藥的主要組成部分,且上述產品已經達到了較高的產能利用率。

池正明也坦言,公司主導產品均實現了較高的產能利用率、產銷率。部分產品的訂單需求超過公司現有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客戶需要,生產能力不足既限制了公司現有主導產品的擴產和市場開拓。

本次東亞藥業募資7.82億元,主要用於年產頭孢類藥物關鍵中間體7-ACCA200噸、7-ANCA60噸技術改造項目、年產586噸頭孢類原料藥產業升級項目二期工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池正明表示,通過實施本次募投項目,結合目前公司的產品結構優化與市場需求的擴張,發揮原料藥的產業技術優勢,增加產品種類數量,擴大新型優勢原料藥的出口,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以便拓展國際市場並在市場開發中獲得更多主動權。

(編輯 喬川川)

相關焦點

  • 醫藥早新聞:醫藥生物產業成募資「熱點」;諾華成創新藥獲批最大贏家
    惠泰醫療7日,深圳惠泰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本次公開發行股票1,667.00萬股,發行價格74.46元/股,新股募集資金總額124,124.82萬元,發行後總股本6,667.00萬股。公司主營業務為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皓元醫藥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會,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
  • 維康藥業登陸創業板 募資8.3億元加碼醫藥大健康賽道
    疫情之下,醫藥行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健康被更多人重視。而近年來,不少醫藥企業也先後登陸資本市場,通過直接融資強化企業自身在醫藥領域的布局。維康藥業在疫情之下業績也迎來了逆勢增長,根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上半年,維康藥業淨利潤為5804.47萬元,同比增長1.89%;同時,公司還預測今年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87%~11.92%。
  • 11月25日新股提示:新致軟體等申購 東亞藥業上市 蘭劍智能中籤號...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交易所公告,新致軟體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1.5萬元;聯泓新科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44萬元;兆龍互連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8.5萬元;確成股份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4萬元。東亞藥業今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蘭劍智能中籤號出爐,投資者可繳款。
  • 仁皇藥業
    廠區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並擁有強大的科技人才隊伍,生產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適應了企業發展動物生物、海洋生物等生物製藥技術的需要。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建立「以醫藥行業(現代中藥和現代植物藥)為主,並發展相關的保健食品、健康營養食品、飲品、醫療器械」的產業結構的高成長型的企業集團。領先中藥現代化和國內植物藥發展。
  • 3000萬養錦鯉沒帶來好運 博瑞醫藥「蹭熱點」被上交所點名
    因Remdesivir概念大漲的博瑞醫藥(688166.SH)3月1日收到了上交所科創板的第一份監管關注函。公司「蹭熱點」 股價三天暴漲58%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1月8日登陸科創板的博瑞醫藥,除上市首日大漲140%外,股價一直不溫不火,然而公司於2020年2月12日披露的《關於抗病毒藥物研製取得進展的公告》,卻徹底引燃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熱情。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從核心到中堅、跨越「不可能三角」
    但是這些原料藥企業在轉型製劑的過程中,其薄弱的銷售能力 制約了其國內市場的開拓,因此出現了原料藥企業做製劑往往是先在海外申報上市,再轉國內申報 銷售(華海藥業、健友股份等)的情況。而現在:出口轉國內申報的製劑品種等同於過一致性評價、 同時逐步推進的帶量採購正好彌補了其天然的銷售短板,從而使其國內製劑品種中標之後迅速放量。
  • 仙琚製藥:甾體原料藥進入壁壘高,公司一體化布局領先行業
    東方證券發布仙琚製藥的研報指出,甾體原料藥進入壁壘高,公司一體化布局領先行業。甾體原料藥行業由於其自身特性,單品種需求量較小,噸級別產品罕見,單一品種生產銷售很難實現盈利;若在符合GMP與環保要求的前提下補齊產品線,則需要3-5年時間,該時間段內企業需忍受虧損,因此甾體原料藥行業進入壁壘較高。目前,公司是國內少數在甾體原料藥領域全產業布局的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 創業板註冊制開閘 康泰、維康領跑 還有21家醫藥企業在排隊
    因此,如何穩固國際市場、打開國內市場成為康泰醫學未來的發展重點。此外,因為醫療機械行業技術門檻要求高,康泰醫學目前還存在著技術爭議風險;同時,作為一家倚重經銷模式的企業,康泰醫學還面臨著經銷商管理風險等。
  • 海正藥業「分手」輝瑞 上交所發來問詢函
    不過,對於輝瑞退出後的接盤方以及海正輝瑞後續發展情況,海正藥業並未做過多介紹。11月13日晚,上交所就接盤方的詳細信息、交易具體情況等方面提出問詢。海正藥業董秘沈錦飛11月14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正在準備回復函的相關材料,相關問題將在回復函中進行答覆。
  • 首家未盈利企業將登陸科創板 澤璟製藥:不急於再融資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特別報導 | 首家未盈利企業即將登陸科創板 澤璟製藥表示上市後不急於再融資記者 楊柳 陳鋒 上海報導科創板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允許尚未盈利企業上市是其重要體現之一。在這種背景下,澤璟製藥的成功過會無疑具有標杆意義。澤璟製藥10月30日在經過三輪問詢後成功過會,成為科創板第一家尚未盈利的企業。
  • 達因藥業總裁楊傑榮獲中國藥店醫藥營銷「金牌操盤手」
    作為兒童製藥行業的領軍企業達因藥業的「掌門人」,楊傑帶領著達因藥業經過二次創業,獲得了行業和市場的高度認可,達因藥業自2007年開始,聚焦兒藥細分市場領域,重新布局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環節,制定了「醫院權威推薦,藥店方便購買,專業品類教育」的核心市場營銷策略,並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兒童健康知識、提供兒童健康服務,並深入分析目標受眾需求,採用內容營銷、品牌曝光、品牌互動、口碑營銷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式的營銷體系和傳播思路
  • 借鑑重慶啤酒,博瑞醫藥頻現神操作?
    當晚博瑞醫藥還主動披露進展公告稱,公司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該公告一經發布,博瑞醫藥2月12、13連續兩日一字漲停,漲幅達到20%。
  • 金城醫藥這次又要計提7.42億商譽……
    1月11日晚間,金城醫藥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由於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42億元,金城醫藥2020年預計虧損4.5億元-5億元,上年同期為2.03億元。但金城醫藥的股價表現卻有些出乎意料。1月12日(今日),金城醫藥跳空低開超12%後飛速拉升、且迅速翻紅。截至今日收盤,金城醫藥的股價為20.2元,反而大漲13.55%。
  • 龜鹿藥業精彩亮相「第十五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冰11月13日—16日,第十五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在長沙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研究機構、醫藥工商企業等數千名代表參加會議。河南省龜甲膠、鹿角膠、阿膠生產企業「龜鹿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龜鹿藥業」)作為會議主贊助商參加論壇。作為醫藥工業唯一代表,龜鹿藥業董事長王學生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並於14日晚的金葉獎頒獎盛典上舉辦了龜鹿藥業文化盛宴,通過大會多角度精彩展現了龜鹿藥業「做大龜甲膠、鹿角膠品類,做強龜鹿藥業品牌」的信心、決心和成果。
  • 廣州康藥師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等6家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公示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26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廣東省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公示第396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經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管理辦法》組織認證檢查,廣州康藥師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等6家藥品經營企業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規定的內容,現予以公示,請社會各界予以監督。
  • 永安藥業上市4月瘋狂擴張 6億投資牛磺酸存風險
    6億畫餅「牛磺酸」  今年2月22日,永安藥業登陸中小板,憑藉全球牛磺酸領域「隱形冠軍」的概念,成為國內春節後首家發行上市的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永安藥業成立於2001年4月。迅速擴張過後,永安藥業董事長陳勇用4年時間,便將永安藥業建成了年產21000噸牛磺酸的生產企業,佔國內產量近50%。
  • 醫藥行業前景大 三個指標衡量先聲藥業前景 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生活越來越重視,而今年疫情的爆發,使得人們的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從目前的形勢看,醫藥行業的前景是很不錯的。有市場就會有競爭,那各大藥企的前景又該如何衡量呢?事實上,衡量一家醫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板塊選擇、創新研發管線、長線規劃等。
  • 「踩雷」金城泰爾 金城醫藥將迎上市後首虧
    消息面上,金城醫藥1月12日對外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全年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4.5億至-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對於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金城醫藥表示,對全資子公司金城泰爾、上海金城素智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城素智」)進行商譽減值測試,經公司初步測算,擬對金城泰爾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33億元,擬對金城素智計提商譽減值準備870.29萬元。
  • 專訪天津醫藥集團總經理盧彥昌
    主持人:天津醫藥集團是我國醫藥行業中的領軍企業,請您介紹一下集團近些年的發展成效。目前,醫藥集團共有中新藥業、天藥股份、力生製藥3個主板上市公司和邁達科技1個新三板上市公司,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8%。公司上市不僅規範了企業管理,改善了公司治理,也為理順股權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創造了條件。
  • 豐原藥業子公司增資控股郎利生物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豐原藥業11月20日晚間披露,全資子公司淮南泰複製藥有限公司與安徽東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安徽郎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協議》。協議約定郎利生物增資擴股註冊資本由6000萬元增至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