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楚天金報:除了「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拔蘿蔔,拔蘿蔔,哎喲哎喲拔不動……」你還記得哪些兒歌?來個接龍吧,大家一起傻乎乎地唱著兒歌睡大覺。
七嘴八舌——
@黑嘴鷗-劉德天:小時候一邊唱「丟手絹」,一邊做丟手絹遊戲。記得我三歲時,媽媽怕我把手絹弄丟,將其縫在我的衣服前襟上,用來擦鼻涕。這些年一次性紙巾取代了手絹,真是「丟手絹」了。
@沫默陌沫:今天是世界兒歌日,難怪今早廣播在放「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一開始聽這歌還以為是迎接春天來了……但是話說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還都是我們兒時的歌。現在00後的孩子都在唱啥?《法海你不懂愛》?《忐忑》?《鳳凰傳奇》?
記者追訪——
曬兒歌憶童年
昨日,除了是世界睡眠日,還是世界兒歌日。本報官方微博發出話題後,網友們紛紛曬兒歌,憶童年。
經統計,網友回復的兒歌前三名分別為,@十二橡樹-solo: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張小軟阿軟阿軟: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帶著它去趕集!@vivi_筱曦: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花朵真鮮豔。
記者發現,不少耳熟能詳的「紅歌」也紛紛上榜。@Li-彩虹糖: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還有部分網友曬出「改編版本」。例如方言版,@邕飛充貓: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
專家有話說——
兒歌斷檔引關注
也有不少網友吐槽。80後網友@兮兮的嬤嬤表示:「我爸媽小時候聽的是這些兒歌,我小時候聽的也是這些兒歌,不會我的孩子還是聽這些兒歌吧?」
帶著網友的質疑,記者採訪了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周耘教授。他認為,兒歌的消費群體受限,商業回報低。加之,創作難度大,從業人員不多,自然發展緩慢,甚至出現斷檔。「新兒歌傳唱率低,老兒歌跟時代脫節,導致目前兒歌出現了成人化傾向。」他還建議,「可借鑑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大對兒歌創作的投入以及社會關注度,讓00後有屬於自己的兒歌。」(見習記者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