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體型縮小了三分之一,為什麼地球生物越來越小了?

2021-01-09 三體使者

熱帶島嶼一開始是沒有蟾蜍的,但是在入侵了熱帶島嶼的蟾蜍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體積就縮小了三分之一,從生物進化的時間尺度來說,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來的。據研究人員報到,在1922年和1927年,來自南非德班的喉頭蟾蜍被引進到印度洋上的模里西斯島核留尼旺島,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期間,南美斯坦陵布希大學的科學家在模里西斯、留尼旺島和德班分別捕獲158、186/151隻蟾蜍。

研究發現,相比德班蟾蜍,模里西斯島的雌蟾蜍的和留尼旺島的雌蟾蜍分別縮小了33.9%和25.9%。模里西斯島上的雄蟾蜍的體型也縮小了,所幸留尼旺島上的雄蟾蜍沒有發現這種情況,但是根據生物進化規律,生物進化起碼需要數千年或者數百年的時間,然而這兩座島嶼蟾蜍體型的變化之大,真的有些不尋常。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研究者表示,由於受到島嶼特殊地理環境的影響,島嶼上的動物的確會進行獨立進化,但是這兩座熱帶島嶼蟾蜍的進化確實有點違背這個規律,而且至今為止,尚未找到真正的原因,但是有人猜測,這或許是與島上的氣候環境有關。

蟾蜍在德班的時候是季節性繁殖的,然而自從來到了模里西斯島和留尼旺島後,因為這兩座島嶼一直是熱帶氣候,所以也就從原來的季節性繁殖變成了一年四季都是繁殖期,所以雌性蟾蜍的身體還未達到最佳受孕期就開始受孕了,又還沒儲備太多能量就開始生產,如此下一代就沒有很好的孕育好,所以體積才會變小。當然啦,這一些也只是從雌性蟾蜍身上猜測的原因,具體原因還有待考察中。

說起來,在遠古時期,很多動植物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恐龍,其體長可超過40米,但是現在我們知道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但是在遠古時期,大象也不過是體型正常尺度的動物罷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地球大氣層中含氧量的變化,遠古時期,氧氣含量曾高達30%,而現如今地球上的氧含量只有21%。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氧氣攝入量過多,那麼生物的體積就會變得很大,現在地球上的氧含量下降了,所以分攤到每個生物上的氧氣也就不多了,因此動物們的體型大小就無法與遠古時期的動物們相比了。

又加上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地球的氣候環境更不如從前,在如此環境下,動物們想要變大都很難。再加上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過度開採,導致地球生態環境嚴重失衡,資源的減少,這意味著食物鏈的變化,如此動物不能攝入更多能量,又怎麼肥胖得起來呢。

動物體積變小除了蟾蜍外,是否還有其他動物也是這樣的情況,而這一系列的變化是否與人類有關?期待科學家們早日解開謎團。

相關焦點

  • 蟾蜍到了熱帶島嶼之後,體型縮小三分之一,為什麼會這樣?
    去年有一支科學團隊在模里西斯、德班、留尼旺島等熱帶島嶼上對當地的生物進行長期考察,並注意到了這些熱帶島嶼上的蟾蜍在體型上出現了整體縮小的情況。與引入地的蟾蜍相比,這三個熱帶島嶼上的蟾蜍體型縮小接近三分之一,而這種變化的出現還不用一百年的時間,那麼熱帶島嶼上蟾蜍的縮小說明了什麼呢?
  • 地球生物在變小?如今蟾蜍體積是原來的三分之一,幕後黑手是人類
    也許你可能不知道,在最新的科學研究當中,發現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那就是在不到100年的時間之內,所處在熱帶島嶼的蟾蜍體型竟然變成了原來的三分之一,而如果我們用大自然的規律來看,這一現象的發生是極其不合理的。熱島的蟾蜍體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為什麼地球生物的體型越來越大?
    恐龍時代有好多巨型的物種,乃至易碎雙腔龍等巨型恐龍的體型已逼近藍鯨了,這在大陸上是非常了不得的,地球歷史上也曾保存過巨型的昆蟲,但是也並不是很廣泛。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講,能順應情況的才是最佳的,而地球物種品種的多樣造就了地球生物體型巨細的差異。
  • 熱帶島嶼上的蟾蜍正在迅速縮小
    發表於《生物學報》的一項研究顯示,入侵了兩個熱帶島嶼的蟾蜍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體型縮小了1/3,從進化的時間尺度上來說,這是非常快的。喉頭蟾蜍原產於非洲大部分地區。1922年和1927年,來自南非德班的喉頭蟾蜍被引入到印度洋上的模里西斯島和留尼旺島。
  • 如今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長不到恐龍的體型了?環境只是其一!
    但實際上在恐龍時代裡大型的恐龍所佔比例還是非常小的,就像今天的北極熊與大象等,在偌大的自然界中仍然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整個生命的進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生命誕生初期,很多動物的體型十分高大,但在此後的演變中體型卻變得越來越小,一些大型生物已經消失在了地球上。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認為恐龍時代的生物都是十分巨大的,這個看法這得準確嗎?史前生物是巨大的嗎?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大,現在動物越來越小?原來是地球不允許
    在著名的怪獸電影《金剛》中,我們在骷髏島上看到了許多體型異常龐大的史前動物,有些甚至是昆蟲。這並非是編劇的杜撰,在史前時代,地球上的確發生過一段巨獸橫行的歷史。但是現如今,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十幾噸重的非洲象,史前時代幾米長的蜈蚣,一米多長的蜻蜓,已經不可能出現了。這些在史前曾經十分龐大的生物,現在正在變得越來越小,這是為什麼呢?
  • 印度洋模里西斯島和留尼旺島上來自南非德班的喉頭蟾蜍正在迅速變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Chedko(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辛雨):11月18日發表於《生物學報》的一項研究顯示,入侵了兩個熱帶島嶼的蟾蜍在不到1個世紀的時間裡體形縮小了1/3,從進化的時間尺度來說,這是非常快的。喉頭蟾蜍原產於非洲大部分地區。
  • 史前動物大都高大威猛,為何現代生物,體型卻變小了呢?
    隨著對於史前生物的了解變得越來越多,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史前生物不管是恐龍還是鱷魚,它們的體型都非常巨大,傳聞中曾經地球在阜陽階段,昆蟲的翅膀在展開之後可以長達幾米,而現在的很多動物身邊的一些寵物貓貓狗狗,它們的體型都非常的小,即使是大型動物老虎和獅子,它們的體型也遠遠不及恐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史前動物的體型為何會如此巨大?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這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我不確定未來1萬年、10萬年還是數百萬年後,地球植物群和動物群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果讓我猜的話,我認為這一時間會提早發生。伴隨著地球溫度越來越高,植物開始生長緩慢,針葉樹陷入生命掙扎狀態。棕櫚樹和仙人掌將會繁茂生長,草原將逐漸萎縮,並且越來越乾旱。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 要麼滅絕
    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這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我不確定未來1萬年、10萬年還是數百萬年後,地球植物群和動物群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果讓我猜的話,我認為這一時間會提早發生。伴隨著地球溫度越來越高,植物開始生長緩慢,針葉樹陷入生命掙扎狀態。棕櫚樹和仙人掌將會繁茂生長,草原將逐漸萎縮,並且越來越乾旱。
  • 遠古時代巨大的生物大規模出現,現代卻很少見,地球生物在變小嗎
    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大型生物也慢慢絕跡,是我們在變小,還是世界在變大?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氧氣在地球中含量的變化。氧氣,是不折不扣的生命之源。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氣來進行呼吸,一呼一吸之間,我們生物體內的細胞會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同時釋放能量,供給各個組織器官,沒有氧氣的話,人類撐不過5分鐘。但是在億萬年之前,地球曾經極度缺氧,是一片生命的荒漠。為什麼大部分星球在誕生之初氧元素都很少呢?
  • 中華大蟾蜍:我還沒滅
    你見過一隻瘦骨嶙峋的蟾蜍麼?答案是否定的。蟾蜍身體圓潤,體型憨厚可掬,才能被視作聚財之物象徵。若說毒液,人家總要有點利器防身,且蟾蜍活動時間避開人類活動,不出來影(提)響(升)市容市貌。▲ 你眼中的樣子中華大蟾蜍廣布大江南北,我沉思著這些年它們在城市越來越邊緣化。
  •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恐龍」「巨齒鯊」又或者是石碳紀的巨大昆蟲,似乎在人類沒有出現的時候,陸地上生活生物都十分巨大,為什麼到了現在各種生物都趨於小型化了呢?現代地球上,雖然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海洋中曾經生活過比藍鯨還要巨大的生物,藍鯨只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生物,既然藍鯨這樣巨大的動物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人類還會認為現在的動物體型遠遠不如古代呢?
  • 全球氣候升溫導致老鼠體型越來越小?
    物種在寒冷氣候環境體型會越來越大,而在較暖和氣候環境中會越來越小,由於近代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升溫,是否會導致哺乳動物體型越來越小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依據一項數據充分但又富有爭議的原理——伯格曼定律(Bergmann’s Rule),物種在寒冷氣候環境體型會越來越大,而在較暖和氣候環境中會越來越小,由於近代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升溫,是否會導致哺乳動物體型越來越小呢?
  • 掌握挑戰洞穴蟾蜍的方法,才能打倒饑荒世界最肉敵人
    隨著遊戲天數的增加,玩家們開始面對青蛙、殺人蜂等小型生物,難度提升到兩顆星。再往後,小型生物已經不是問題,我們要面對的就是獵狗、豬人、魚人等體型較大、數量眾多的生物,難度大致為三顆星。四星難度的對手是四大季節boss,除了體型較大並且附帶精神光環之外,難度並不高。五星難度的敵人才是饑荒世界的最大殺手,往往是割據一方的大型boss,並且都在聯機世界裡。
  • 地球上7238種青蛙和蟾蜍中,「巨蛙」和「小矮蛙」花落誰家?
    說到這裡,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青蛙世界中的「小人國」一探究竟。青蛙中的「小矮人」2011年,科學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部一座與世隔絕的山脈進行考察時,發現了兩種體型超小的青蛙,刷新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其中一種拉丁名為Paedophryne dekot(dekot在當地語中意為「很小」),翻譯成中文可以叫「小童蛙」。
  • 地球上7238種青蛙和蟾蜍中,「巨蛙」和「小矮蛙」花落誰家?
    我們知道大人國和小人國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巨人和小矮人,那麼動物世界中是否有「巨人」和「小矮人」呢?讓我們走進青蛙世界一探究竟。說到這裡,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青蛙世界中的「小人國」一探究竟。 青蛙中的「小矮人」2011年,科學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部一座與世隔絕的山脈進行考察時,發現了兩種體型超小的青蛙,刷新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 退去獠牙體型縮小,為什麼有的動物開始了反向進化?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進化過程。有人說人用了上百萬年的時間,才進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然後又用了幾年的時間,變成了「宅男」「低頭族」。有人開玩笑說:這叫「反向進化」。人類現在朝哪個方向進化不好說,但有動物確實是因為人類,正在遭遇反向進化。
  • 陸地有大象,海裡有鯨魚,為什麼天上很少有比人體型更大的生物?
    在恐龍時期,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大型的飛行動物——翼龍,但為什麼現在天上沒有大型的鳥類呢?能量原因單從體型上看,最大的飛行動物體型小於最大的陸地動物。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飛行動物在飛行時所需要的能量,是陸地行走動物的3-15倍。我們知道,蝙蝠其實是哺乳動物,它們全身覆蓋著一層皮膜,它們正是依靠著皮膜飛向天空。
  • 為什麼史前生物體型都很龐大?恐龍:因為我們吃的好
    許多了解史前生物的人都知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體型都非常大,最有威名的那就是恐龍了,恐龍的平均重量約為一百公斤左右。在先前發現的長頸巨龍,研究人員對其化石進行了重組後,發現這隻長頸巨龍身高達到十二米,體長二十多米,重量在幾十噸的範圍內。